周玲
【摘要】 目的觀察并分析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40例新生肺炎患兒, 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則應用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兒護理效果、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啰音消散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5.0%高于對照組的7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1.9±0.5)d, 肺啰音消散時間為(5.1±1.2)d, 住院時間為(8.0±2.4)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8±1.1)、(8.6±3.4)、(12.2±4.5)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應用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 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 提高臨床療效, 大大縮短其治療時間, 值得重視。
【關鍵詞】 新生兒肺炎;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81
在臨床上, 肺炎為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 這是因為新生兒的免疫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 對致病菌抵抗力薄弱, 容易受到感染, 進而導致肺炎的發(fā)生。發(fā)病時, 患兒會出現(xiàn)咳嗽、發(fā)熱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 嚴重影響到了患兒的生長及發(fā)育[1]。而為加快患兒身體的康復, 除了要做好治療工作外, 還應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其中, 互動護理是基于護患平等關系的一種雙向護理模式, 護理人員通過與患兒展開良好的交往, 可將其參與意識充分激發(fā)出來, 并指導他們采取力所能及的自護活動來促進身體健康的恢復。技術性互動作為一種常見的互動護理模式, 指的是圍繞著醫(yī)療技術性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互動[2]。在本研究中, 通過對本院40例新生兒肺炎患兒中的部分病例實施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護理, 獲得了理想的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新生肺炎患兒, 所有患兒經(jīng)肺部聽診檢查, 均存在細濕啰音;經(jīng)X線片檢查, 顯示存在小的斑片狀陰影, 均被確診為肺炎。兩組患兒家屬均知曉實驗, 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同時排除存在其他合并癥患兒。將患兒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中男12例, 女8例;年齡1~28個月, 平均年齡(17.8±5.6)個月;病程1~12 d, 平均病程(7.2±2.1)d。觀察組中, 男13例, 女7例;年齡1~26個月, 平均年齡(17.4±5.5)個月;病程1~14 d, 平均病程(7.3±2.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待患兒入院后, 均對其展開抗生素聯(lián)合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治療, 并幫助叩背, 吸痰2次/d。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包括每天評估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 指導家屬用藥等。觀察組則應用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護理方案, 在患兒入院的當天, 安排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對患兒家長進行指導, 并與其展開相關互動, 主要內(nèi)容如下:①將新生兒肺炎的發(fā)病原因、病理機制、臨床癥狀及表現(xiàn)、治療與護理方法等內(nèi)容詳細講解給家長;②一起評估患兒對護理方面的需求;
③指導家長叩背的技巧, 護士先演示一遍, 然后讓家長進行練習, 直到有一個基本掌握;④與家長一起為患兒制定出科學的排痰計劃, 護理人員每天上午8:00及下午4:00對患兒展開霧化吸入治療, 然后幫助叩背與吸痰, 家長則按照護士的做法, 在餐前或是睡前幫助患兒叩背4~6次;⑤護士指導家長幫助患兒采取合適的體位進行引流, 以達到促排痰的目的。從開展技術性互動護理模式的第2天起, 護士每天仔細監(jiān)測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 并評估家長叩背技巧的掌握及執(zhí)行情況, 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將護理措施實時調(diào)整, 并適時給予家長指導。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護理效果、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啰音消散時間及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發(fā)熱及咳嗽等癥狀均完全消失, X線檢查結果及相關生理指標均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癥狀有所好轉, X線檢查結果顯示患兒肺部有少量陰影, 生理指標有所恢復;無效:未能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12例、有效7例、
無效1例, 護理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6例, 護理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啰音消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1.9±0.5)d, 肺啰音消散時間為(5.1±1.2)d, 住院時間為(8.0±2.4)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8±1.1)、(8.6±3.4)、(12.2±4.5)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 1 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應用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的意義 ?在臨床常規(guī)護理中, 家長參與意識不強, 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夠幫助患兒恢復健康。通過開展技術性互動, 動員家長參與到患兒的護理工作中來, 不但增強了護患之間的理解與尊重, 而且大大提高了家長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使其從被動接受治療朝著主動參與護理的模式進行轉變, 不僅大大減輕了家長的心理負擔, 也使其產(chǎn)生成就感, 也為今后患兒的護理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3]。另外, 通過經(jīng)常叩打患兒的胸背部, 能夠在促排痰的同時, 將患兒肺部的血液循環(huán)進行有效改善, 加快炎癥的吸收, 從而將病程有效縮短[4]。本實驗結果顯示,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啰音消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了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的應用價值與優(yōu)勢。
3. 2 護士應耐心指導家長, 確保其成功參與到患兒護理工作中來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 對于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不同的家長, 其對叩背技術掌握的快慢及程度也有所不同, 有的家長由于擔心叩背會讓患兒感到不適, 導致拍打力度不高;少部分家長對叩背與治療肺炎之間的關系不夠了解, 導致對排痰護理不夠重視;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叩背是護士的分內(nèi)工作, 不愿參與進來, 消極應付。針對上述情況, 護士應將叩背的意義以及可起到的效果耐心介紹給家長聽, 并著重講解做好排痰護理工作能夠加快患兒痊愈及身體的恢復, 這也是肺炎患兒一項非常關鍵的護理措施。此外, 護士還應以足夠的耐性、信心及愛心帶動家長參與到患兒的護理工作中來, 讓他們?yōu)榛純旱目祻图敖】刀杂X努力。需要注意的是, 在互動護理過程中, 護士應認真傾聽家長的意見及反饋, 及時肯定并鼓勵家長, 增強他們的參與熱情與信心。在家長幫助患兒拍背時, 護士還應加大巡視力度, 對患兒面色、呼吸以及氣道分泌物的排出情況進行仔細觀察, 注意將其口、鼻咽喉等部位的痰液及時清理干凈, 以免嘔吐物或痰液反流, 引起患兒窒息[5-8]。
綜上所述, 新生兒肺炎患兒實施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護理模式, 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癥狀, 提高臨床療效, 大大縮短其治療時間, 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翁梅人. 撫觸護理應用于新生兒肺炎對患兒不良癥狀及智能發(fā)育的影響.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29):72-73.
[2] 黃艷明.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綜合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14):245.
[3] 李靜. 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意義.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 18(95):297-298.
[4] 劉燕丹. 新生兒肺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探析.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8, 12(24):140-141.
[5] 王燕萍, 王素萍. 家長參與技術性互動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0, 17(10):1429.
[6] 李鳳杰. 新生兒肺炎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27):286-287.
[7] 林冬麗. 新生兒肺炎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護理的效果研究.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3):405-406.
[8] 齊根燕. 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59):126-127.
[收稿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