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雙存
小丫,女,9歲,三年級,出生于普通農村家庭,從小患有自閉癥,直到三歲,父母才發(fā)現(xiàn)。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家里沒有經濟條件給她治療,直到讀小學,病情都得不到緩解。當時,城里的特殊學校學位已滿,小丫沒法入讀,只能在村里隨班就讀。
小丫從不與同學說話,上課不會回教室,在走廊轉悠,得教師去找她。同學察覺她怪異,加上她成績奇差,便疏遠她,孤立她,甚至捉弄她,欺負她。好幾次,放學回家,小丫鼻青臉腫。家長問她怎么回事,她說不清楚。老師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教育,效果卻不明顯,小丫依然被孤立,被捉弄,受欺負。
了解情況后,我先以講故事的形式動情地向學生們介紹小丫的情況,激發(fā)大家的同情心,一起來幫助小丫;同時,我和小丫媽媽在班級微信群和家長會上爭取家長們支持。農村地區(qū)民風淳樸,家長們沒有反對,還有不少家長出言安慰。但是這樣還不夠,為了讓小丫融入班級,發(fā)生改變,我做了這些努力。
關愛不停
自閉癥兒童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要創(chuàng)設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讓他們完全融入集體。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走到小丫身邊,與她握握手,送上微笑與大拇指,或者對她說聲“加油”;課上經常關注她,對她的每一點小進步,都及時表揚;課間十分鐘,我拉她一起跳繩,玩老鷹捉小雞,與她聊天,輕聲細語教她進教師辦公室必須敲門,教師允許方能進去,看到喜歡的東西須經別人同意才能拿走,否則就不禮貌。慢慢地,小丫對我打開心扉,她會主動向我微笑,喊老師,雖然話仍然很少,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對我的喜愛。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沃土,同學的愛護、團結、幫助能給自閉癥兒童強烈的潛在影響。為了讓小丫縮小與同學的差距,我在班里舉行“學會關愛他人”主題班會,教孩子們如何關心照顧弱小者。我采取“同伴指引,互相協(xié)作”的教育方式,專門為小丫成立“愛心小組”,讓小組成員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她。小丫生日那天,我和學生們都送禮物給她,表達自己的一片心意。慢慢地,小丫融入了班集體,學會了感謝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社交能力、模仿能力都有明顯進步。
尊重特性
自閉癥兒童的精神發(fā)育速度慢,接受能力弱,如果不強調個別化教學,隨班就讀會變成“隨班混讀”。個別化教學有很強的針對性,在了解小丫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后,我結合教材,為她制定近期、中期、長期的學習目標,引導她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此外,看視頻和繪畫能幫助自閉癥兒童打開一條和外界交流的通道。
如講《畫風》一課時,我沒有一開始就要求小丫學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而是引導她通過視覺和感覺去感知,將內心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我讓小丫觀看視頻后,用線條畫出風的樣子。小丫變得興趣十足,不ー會兒,一幅獨特的作品就完成了,她開心地捧著自己的杰作展示給大家欣賞。為了加深她和同學們的真實感受,我特意把教室的風扇打開,課桌上的書本、作業(yè)本被風吹得嘩嘩作響,讓小丫和同學們一起再畫一幅畫,配上幾個簡單的詞語。從小丫的字畫中,我可以看出她與眾不同的感受。
定制標準
在教學中,我尊重小丫人格,誘發(fā)她的主動性,引出她的獨特性,讓她充分表現(xiàn)自我,然后用她可以聽懂的語言去評價她,指點她。在《燕子》一課中,我讓學生畫一只小燕子。有學生高聲說:“老師,小丫的燕子流血了!”我馬上走過去,溫和問她:“你的燕子為什么會流血呀?”她慢吞吞地說:“小朋友欺負它?!蔽蚁肓讼胝f:“哦,你見過小朋友欺負燕子嗎?”她點點頭:“用石子打它?!蔽逸p聲問:“你想讓小朋友不要打燕子是嗎?”“嗯?!毙⊙狙劾镩W著光芒。我大聲說:“同學們,燕子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打燕子對不對呀?”“不對!”“小丫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大家要向她學習,老師獎她一顆星星!”小丫接過星星左看右看,她那發(fā)自內心的喜悅和笑容,感染了班上每一位學生。
當然,小丫并不是每次都那么有靈性。大多數時候她是“特殊”的。比如,抄寫生字詞,她可能十個生字詞全部都寫錯,不是缺筆少劃,就是畫蛇添足。但我采取的方式不是批評她,而是反行其道,進行表揚:“小丫,你真棒!這些字寫得真像,如果再添一筆或減一筆就完全正確了。來,老師教你寫?!庇谑切⊙靖吒吲d興地在我的指點下重寫。有時,我也會請她媽媽抽空來學校陪她上課,輔導她學習,小丫的學習也慢慢追上來了。
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讓自閉癥孩子與普通孩子共同成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關愛、尊重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尤其是敏感脆弱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需求的自閉癥兒童。作為鄉(xiāng)村教師,要用愛和耐心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讓他們像普通兒童一樣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