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惠 羅 玲 歐春紅 麥彩珠 王麗鳳
(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兒科 , 廣東 湛江 524002 )
人體身高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環(huán)境、營養(yǎng)、遺傳基因等,由于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特殊時期,有著不同的發(fā)育類型,各項人體測量指標不穩(wěn)定,使得個體在身體成分和體型等方面的差異也很明顯[1-2]。19世紀以來,人們出現身材一代比一代長的高,成年身高逐步增長的趨勢。骨齡是評價骨骼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指標,人體出生到發(fā)育成熟整個過程之中,由于個體差異,骨化中心融合順序存在明確模式以及排列時間,每一根骨頭在發(fā)育過程中存在連續(xù)性、階段性[3-4]。兒童發(fā)育不同時間段內骨頭形態(tài)差異不同,因此,任何個體骨骼發(fā)育程度好壞能通過骨齡確認。為進一步探討骨骼發(fā)育水平影響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究骨骼發(fā)育水平與生活年齡、身高與體質量之間的關系,給臨床提供理論依據,現我院展開研究,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來我院進行體格檢查的120例12-17歲青少年,報告結果如下。
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來我院進行體格檢查的120例12-17歲青少年,每個年齡段20例,即12歲青少年20例,13歲青少年20例,以此類推。120例青少年中男64例,女56例。納入標準[5]:(1)所有研究對象年齡為12-17歲。(2)資料健全者。(3)依從性較好者。排除標準[6]:(1)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2)存在影響骨骼發(fā)育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21-三體綜合征等。(3)中途退出者。
2 方法
2.1 測試儀器:普通 X 光機拍攝 X 光片。體質檢測器材由北京鑫東華騰體育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2.2 骨齡、生活年齡、身高、體質量測量:(1)骨齡。拍攝受試者左手手腕后前位X光片。拍攝時要求左手各手指稍分開,拇指與食指呈30°受試者雙手掌心向下緊貼底片,左前臂及手掌平放于片盒上,中指軸與前臂軸呈直線。X線機球管中心正對第3掌骨頭,膠片距約8 0c m,投照參數:以55 kV、10mA和0.4秒的條件投照。骨齡評價根據中國兒童標準骨齡圖譜進行,由2名有經驗的醫(yī)師根據腕部骨骼發(fā)育繪出生長發(fā)育及骨齡百分位曲線圖。骨齡百分位曲線7條,分別為P3、P10、P25、p50、P75、P90、P99,身高體質量百分位曲線各有7條,分別為P5、P10、P25、P50、P75、P90、P95。百分位越高,提示發(fā)育水平越高。骨齡(SA)-生活年齡(CA)的差值在±1歲以內為發(fā)育正常。(2)生活年齡。測試之日的實足年齡。(3)身高與體質量。按照《2005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實施方案和細則》進行測量。
3 觀察指標:統計不同性別的青少年骨骼平均值與骨齡關系,對統計男女骨齡百分位統計數據,以及男女身高和體質量百分位。
4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中采用Excel軟件,對所有實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對骨齡與生活年齡和性別進行相關分析。
5 結果
5.1 骨齡與生活年齡之間存在正相關:SA-CA>1的青少年中,男性骨齡提前平均1.56歲,女性骨齡提前平均1.80歲。男女生活年齡與骨齡的關系及差異變化曲線見圖1-3。
圖1 男性骨骼平均值與骨齡關系
圖2 正常女性生活年齡與骨骼關系
圖3 男女骨骼差異變化曲線
5.2 男女骨齡百分位統計數據:本次研究中,P26-P75視為正常范圍,26th-75th中共有62例,占51.67%,詳情見表1。
表1 男女骨齡百分位統計數據(n=120)
5.3 男女身高和體質量百分位統計:本次研究中,身高中26th-75th中共有16例,占13.33%,體質量中26th-75th中共有27例,占22.50%,詳情見表2。
表2 男女身高和體質量百分位統計
兒童青少年生長環(huán)境、飲食習慣差異,導致個體發(fā)育程度不一致,骨齡為骨骼測定年齡,屬于兒童骨齡發(fā)育特定年齡的標志和特征,反映機體生物學年齡[7]。
評價骨齡通常選取手腕部及膝部,這是因為手腕部骨塊較多,包含了較多的生長發(fā)育信息,而且在很寬的年紀跨度內骨化次序比較有規(guī)律[8]。本次研究表明,12-17歲青少年骨齡均值小于生活年齡,在男女性別上,14歲以前,男性骨齡明顯大于女性,SA-CA>1的兒童青少年中,男性骨齡提前平均1.56歲,女性骨齡提前平均1.80歲,26th-75th中共有62例,占51.67%,身高中26th-75th中共有16例,占13.33%,體質量中26th-75th中共有27例,占22.50%,研究顯示,無論高身材還是矮身材青少年可能存在生長發(fā)育異常,而以矮身材意義更大,因此,對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數以下者或骨齡低于實際年齡2歲以上者,必須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了解家族史,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骨骼發(fā)育屬于人體體格發(fā)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位,骨骺融合時間以四肢骨為例,四肢骨中長骨的干骺融合,除腓骨以外,一般而言,繼發(fā)性骨化中心出現延遲現象并推遲融合,女性大多數為16-18歲,男性為17-21歲[9]。鎖骨作為人體中融合時間最晚部位之一,約為25歲左右。臨床上對于骨骺融合狀況以X線為診斷標準,從外形形態(tài)上進行鑒別,甚至可以人為量化處理,因此,采用骨齡進行人體體格評價存在一定依據[10]。本研究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1)本項目研究采用骨齡圖譜對骨齡進行評估,易于各級醫(yī)院檢驗科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不需另采購相應器材。該技術具有方便、快捷、準確等優(yōu)點,可以對骨齡做精確的定量檢測。(2)通過骨齡的檢測,探討骨骼發(fā)育水平與生活年齡、身高與體質量之間的關系,總體評估青少年骨骼發(fā)育水平的相關指標。揭示了現今存在的營養(yǎng)與發(fā)育問題。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研究不足與局限性:(1)研究中雖對納入對象進行針對性的篩選,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雖排除各種不適合的樣本,但選取的研究對象仍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2)本研究時間相對較短,研究樣本選取例數較少,缺乏一定準確性,臨床可進一步擴大實驗周期及研究對象人數,以減少實驗結果誤差。
綜上所述,青少年骨齡均比生活年齡提前,無論高身材還是矮身材青少年可能存在生長發(fā)育異常,臨床應對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數以下者或骨齡低于實際年齡2歲以上者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