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財富,中職語文教學中勢必要注重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的開展,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中職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就更顯重要了,這對于中職生綜合素養(yǎng)和中職教育質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為此,本文將從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的重要性出發(fā),進一步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源遠流長,古詩詞無論是在古代或是在現(xiàn)代社會教學中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哲人曾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使人靈秀”,人在詩書的陶冶之下,自身的談吐、氣質都會發(fā)生極大改變,那種獨特的品質是由內而外發(fā)散出來的,間接地表明人們綜合素質的高低。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理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詩詞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情操獲得陶冶,涌起對古詩詞的學習熱忱,從而自覺擔負起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實現(xiàn)自我成長。
一、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的重要性
古詩詞鑒賞是中職語文教學一大重點所在,更是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文化素養(yǎng)的關鍵。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的開展,將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古詩詞,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忱,學生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將會更好地體悟古詩詞學習的樂趣所在,并逐步掌握關于閱讀鑒賞的技巧。在鑒賞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古詩詞做深度了解,還要調動自己的感官與情感,與作者產生內心共鳴、思想碰撞,深入了解作者借助古詩詞所要傳遞的情感。在這一鑒賞領悟過程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能獲得有效培養(yǎng),更能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行,使其樹立起準確的“三觀”,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措施
(一)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深刻理解古詩詞作品
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以教師為課堂主導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設計靈活多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自覺主動地展開問題探究思考,積極參與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古詩詞作品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興趣愛好等,科學指引學生進行詩句閱讀,展開多元化鑒賞,如:讓學生對比曹操《短歌行》、陶淵明《歸園田居》的人生追求,因兩人所處時代不一,學生就需要先查閱兩人的生活背景、從事的職業(yè),才能準確分析出曹操渴望建功立業(yè),事業(yè)心重;陶淵明則向往田園生活,不愿受官場束縛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組織小組合作,要求學生再找出類似這種對比式的古詩歌,然后從思想情感、語言風格等不同視角來分析鑒賞古詩詞,并將所學的鑒賞技巧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即嘗試創(chuàng)作古詩詞。例如,學習了《一剪梅》后,教師可讓學生調動自身已有的鑒賞技巧與知識、實際生活閱歷,來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與李清照同類型的閨怨詩歌。詩歌創(chuàng)作可小組進行,寫完之后,小組成員互評鑒賞,這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閨怨詩歌的寫作方法技巧。
(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
古詩詞內容豐富,詩人造詞講究,總能借助精練的語言迅速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或悲情凄婉的畫面,但中職生因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思維想象力就受到一定限制,若想充分體悟詩人所創(chuàng)設的美妙意境有一定難度。因此,古詩詞閱讀鑒賞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并配比相應的音樂,以誘發(fā)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能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例如杜甫《登高》,作者前半部分寫景,就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畫圖;后半部分抒情,則盡顯悲涼之意。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嘗試將詩歌的意象描繪出來,即寒冷的秋風、悲哀猿啼叫……之后借助多媒體播放詩歌,并配比哀傷的輕音樂,引導學生去想象當時的畫面,將自己當作詩人組織語言,細細描繪出自己腦海中的情景,將登高秋景圖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借此教學,學生能更感性地認知杜甫,而以詩人身份說出自己內心的情感態(tài)度,這既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還可讓學生感悟古文字的美,僅僅數(shù)語,就已傳遞出豐富畫面。
(三)鑒賞整體古詩句,體會古詩詞真摯情感
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應立足古詩詞的整體,從古人經(jīng)典之作中挖掘出深厚的情感內涵與文化精髓,讓學生能全面掌握古詩詞的意境,透過文字讀懂背后要表達的內涵主旨。例如,李白的《將進酒》,題目已明確告知大家這就是一首勸酒歌。開篇直接就是兩組排比,磅礴的氣勢立即撲面而來,狂放又帶著無限想象。雖然一如既往凸顯李白寫作的豪放,文辭夸張,可卻透露著李白對人生苦短的感嘆。詩歌篇幅不長,可卻飽含氣勢,力量十足,詩情忽翕忽張,忽悲忽樂,狂放激憤又轉為狂放,接著情緒又瞬間掉落“萬古愁”中,這一情感的變化是波濤洶涌,來勢洶洶,卻又消散得非???,令人有些措手不及,若想讀透背后作者的情感深意,可采用誦讀形式,以更好地領悟詩情,即學生先進行自由朗誦,將每個字音都讀準確,初步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感變化狀態(tài)。之后再配樂深層次閱讀,學生慢慢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之中,好似變作詩人本人,呼吸著同個世界的空氣,命運也都連接在一起。情感共鳴以后,再繼續(xù)組織學生表演,深入感悟李白飄逸詩風下隱藏的憤激情緒。
(四)品誦詩詞文本,感受古詩詞韻律之美
古詩詞非常注重對仗工整,語言要求凝練簡潔,不要注入過多的無用詞匯,在用韻用調上也極為講究,讀來朗朗上口,尤為押韻,好似一曲富有生命力的樂曲。在品讀的過程中,這些文字都被擬人化了,立即在人跟前躍動了起來,勾勒出一幅幅生動唯美的畫面,并將詩人所要傳遞或喜或悲的情緒也淋漓盡致傳唱出來。所以,古詩詞教學時,教師應當堅定不移地以讀為本,讓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誦讀,以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與無窮盡的意味。例如,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詩人白居易就以精練語言、優(yōu)美形象描繪出了唐玄宗與楊貴妃國亂之際的一段凄美愛情悲劇。詩人善用疊字,給人以豐富的畫面遐想,就如“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將人直接帶到了深夜時分,唐玄宗因困情思,而久久難入睡的畫面。詩人還善用浪漫主義手法,給讀者創(chuàng)設了一幅虛無縹緲的場景,旋律悠然婉轉,情韻協(xié)調,辭采華美,讀來令人纏綿悱惻,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就太液池的芙蓉、未央宮的柳樹都好似愛人的姣好面容與眉眼,讓人也窺探到了唐玄宗心中對貴妃的思念,以致心痛垂淚難忘。全詩文字哀艷動人,依據(jù)一定歷史傳說創(chuàng)造了一個婉轉回旋的感人故事,使人易入其境,陶醉其中。
三、結語
中職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教學開展,教師必須要立足生本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詩詞鑒賞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透過古文字來深入了解詩詞背后的深層含義,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品行,真正實現(xiàn)中職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聞麗萍.體悟詩情,解讀意象——淺談中職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9).
[2]劉文秋.淺談中職語文古詩詞鑒賞有效教學實踐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11).
作者簡介:滿莉,女,1979年生,甘肅省皋蘭人,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