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甲
隨著目前信息技術不斷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搜索引擎也開始出現,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獲取信息,并且獲取信息也能夠更加便捷,通過搜索關鍵詞能夠得到更多的知識,在信息以及資源儲備方面能夠提供較大的便利。然而,對于這種情況的改變,也導致新聞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增加難度,這主要是由于雖然通過互聯網進行搜索,記者進行新聞采集的質量及速度均有著明顯提升,然而由于利用搜索引擎所搜索信息數量比較大,但是這些信息中并非每條信息均能夠進行利用,記者需要在大量信息中對比較有價值的一些信息實行篩選,致使記者信息篩選難度有所增加。另外,當前網絡信息監(jiān)管制度仍舊缺乏完善,在網絡中存在很多虛假沒有價值的信息,也就導致記者在進行信息篩選方面增加難度。
對于傳統(tǒng)新聞采訪工作的開展而言,其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其原因主要就是在實施新聞采訪中,記者需要執(zhí)行的工作主要就是針對采訪主題對受采訪人員實行提問,在這一基礎上將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形成新聞向受眾呈現,因而以往新聞也就表現出較強的完整性以及真實性。而在當前新媒體形勢下,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雖然能夠使記者的工作壓力得以減輕,但新技術的應用也是記者在工作中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目前很多新聞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改革,作為新聞記者不但需要具備一定語言技巧,并且需要將相關的網絡知識掌握,要能夠熟練掌握網絡操作,這種情況的改變也就使得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從而更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1-2]。
對傳統(tǒng)新聞記者而言,其在實際采訪工作的開展中表現出較強的儀式感,仍舊傳統(tǒng)新聞模式,未能夠在實際采訪中融入新媒體及新思維。因此,在新媒體形式下新聞部門需要對新聞記者實行培訓,在實際培訓工作的開展中應當使這些記者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及意識改變,在實際采訪工作的開展中對新媒體思想及意識進行合理應用,應當能夠符合時代發(fā)展趨勢及新聞受眾的實際接受程度,以此為基礎促使新聞記者能夠形成新意識及新思維,以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對于當前的新媒體而言,其具備的明顯優(yōu)勢及特點就是具有十分廣泛的傳播渠道,并且具有較強時效性,因而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所以,在實際進行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應當對新聞時效性充分重視及把握,如對于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由于缺乏攝像及采訪設備可能會對采訪產生一定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可對移動設備進行利用,可利用手機傳輸采訪視頻及現場實際情況,通過對這種手段進行利用,可使新聞設備缺乏情況得以有效解決,并且能夠使新聞采訪時效性得以提升,保證新聞采訪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也能夠使新聞采訪更好滿足實際需求。
在目前新時代背景下,各種新聞數量也越來越多,社會上各個領域內每天都會有新聞事件產生。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將傳統(tǒng)采訪策略改變,應當使新聞采訪全面性得到理想的保證,在實際采訪過程中應當對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把握,從而使受眾能夠對新聞事件中的重點內容快速充分了解。所以,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在實際開展新聞采訪過程中,應當避免以往的長篇幅采訪模式,對于采訪中的重點準確把握,并且應當注意有效避免采訪雙方之間出現冷場情況,使采訪能夠順利進行[2-3]。
在記者進行新聞采訪過程中,可能會有采訪前未能夠充分準備及受訪人員不配合等情況出現,從而導致采訪過程中出現尷尬局面,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一項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新聞記者自身語言組織能力。所以,作為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應當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可對一些網絡用語進行利用,從而使采訪過程中出現的尷尬局面得以緩解,使采訪工作能夠得以順利進行。在目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作為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強觀察能力,對于新聞事件中比較有價值的一些信息要能夠及時將其發(fā)現。同時,在實際進行新聞采訪中要能夠對相關采訪技巧進行合理應用,對受訪對象進行合理引導,使其能夠對新聞事件真相進行客觀闡述。另外,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要能夠對各種非語言符號進行合理應對,具體而言就是在受訪對象進行新聞事件的闡述過程中,需要對受訪人員表情及神態(tài)變化密切觀察,并且要依據這些非語言符號對受訪人員所闡述的新聞事件真實性進行分析判斷,通過科學合理進行提問以及對非語言符號進行合理應用,并且使新聞采訪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使新聞采訪內容能夠保證真實性,使新聞采訪工作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首先,進一步提升新聞記者的數據收集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聞記者進行新聞采訪過程中,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與處理屬于基礎與前提。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應用可使新聞記者獲得大量數據信息,使新聞記者不但能夠通過實地考察及現場采訪等傳統(tǒng)方式及途徑獲取信息,還能夠利用微博、微信及搜索引擎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獲得新聞信息。在這種新聞信息來源及大量數據背景下,作為新聞記者應當使自身數據收集能力及數據信息的處理能力實現有效提升。同時,新聞記者還能夠從各個細節(jié)入手,對于外界環(huán)境所產生的變化應當能夠保持警惕性,對于事件發(fā)展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從而使受眾在新聞信息多樣化方面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其次,提升新聞記者的數據整理能力及創(chuàng)新加工能力。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要能夠對各種數據信息準確性進行充分把握,基于準確數據信息,在大量信息數據中把握新聞事件真實性,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及創(chuàng)新加工,將準確新聞內容向受眾呈現。另外,對于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較多的特點,需要依據種類及屬性對不同信息實行分類,遵循精細化原則,且需要對數據條理性及可比性進行充分考慮。再次,有效提升記者的信息創(chuàng)新展示能力。在目前計算機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也得以不斷拓展,不但可通過電視及報紙等實現信息傳播,還能夠通過網絡實現傳播。在這種背景下,新聞記者應當將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實現有效提升,在新聞內容表現方面豐富其形式,使新聞更好地展示給受眾。
首先,新聞內容需滿足人們信息需求,使受眾能夠對新聞內涵真正快速理解。比如,對于比較晦澀的一些政治新聞,可利用具體畫面進行展示,在社會新聞的解說中通過對圖像及視頻方式進行利用,可使新聞生動性得以增強,對于民生類新聞展示應當對口語化解說方式。另外,在新聞采訪中應當選擇與實際生活相貼近的相關新聞素材,此時新聞報道能夠增強其深度及廣度。其次,作為新聞記者應當不斷加強學習,對于自身知識結構需要不斷進行更新。作為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形成終身學習理念,使自身知識儲備能夠不斷豐富,并且應當深入基層地區(qū),對于生活性較強的相關信息素材進行挖掘,在自身結構不斷積累及更新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開展新聞采訪工作。再次,在新聞信息表達呈現方面,應當進一步優(yōu)化其形式。隨著目前科學技術不斷快速發(fā)展,也逐漸出現越來越多新符號及表達方式,如動畫及短視頻等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制作中可將采訪的內容通過更具有動態(tài)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使人們更好理解新聞內容[3-4]。
在新聞制作及新聞傳播整個過程中,新聞采訪屬于前提及基礎,對于新聞傳播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因而有效進行新聞采訪也就十分必要。在目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為能夠使新聞采訪工作得以更好開展,使其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作為新聞記者應當對新聞采訪的新形勢及新要求加強重視,并且從不同層面入手實現新聞采訪創(chuàng)新,從而使新聞采訪能夠更好滿足實際需求,實現新聞采訪質量及效率的有效提升,促使新聞媒體實現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