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占
新媒體主要是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一種“人人對人人”的傳播,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多種多樣的社交App、新聞App 以及多元化的閱讀傳播平臺,不斷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公共圖書館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同時,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體系的推廣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條件。因而,政府部門在進行圖書館推廣的過程當中,要重視這種有利條件,進行全方面的體系建設。
1)建設立體圖書館有利于推廣閱讀,利用新媒體與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資源,進行全方面的整合,對于人們的閱讀形式進行系統(tǒng)分析,優(yōu)化傳播方法,提高公共圖書館在公民閱讀當中的應用效果[1]。
2)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繼承、文化傳播方面的相關作用,針對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以及系統(tǒng)化的閱讀習慣,進行全方面的資源整合,提高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多元化程度。
3)應用新媒體技術在整個推廣過程當中的先進作用,為圖書館的圖書體系建設,打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以及閱讀體系的管理質量,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在人力資源以及讀者基礎方面的相關服務優(yōu)勢。
4)將這種立體圖書館的打造,納入到人們精神文明體系建設的過程當中,為人們的精神提供一種寄托,抓住新媒體的發(fā)展優(yōu)勢,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的升級,為讀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
進入到新時代以來,景觀我國大力推廣公共圖書館進行立體閱讀體系的打造,但是,整體上來講,我國人均閱讀量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的人均閱讀量,很多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人流量比較小,不僅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也影響城市人們閱讀水平的全面提升,具體的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圖書館與讀者雙向了解不足。很多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宣傳不到位,人們對于圖書館能夠提供的系統(tǒng)服務不了解,雖然很多公共圖書館當中都有著比較豐富的藏書,覆蓋范圍非常齊全,但是人們由于不了解在進行休閑娛樂和學習調研的過程當中,就不會將圖書館作為首選。同時,圖書館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由于市場調研不充分,也不了解讀者目前的閱讀需求,在圖書的結構安排以及宣傳的重點選取上,沒有針對人們的相關閱讀習慣,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第二,整體上來看公共圖書館目前立體閱讀體系的相應發(fā)展結構比較單一,進入到新時代以來,人們的閱讀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但是很多圖書館在提供的服務層面手段和方式以及具體的閱讀目的仍然比較單一。大多數(shù)讀者在進行閱讀選擇的過程當中都是為了休閑和娛樂,只有少部分讀者才是進行科學和研究,目前公共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與人們的實際閱讀習慣相背離。
第三,新媒體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的閱讀習慣呈現(xiàn)出碎片化發(fā)展的趨勢,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當中已經習慣了通過移動設備來進行相關的閱讀。從國家教育部門的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城市當中居民閱讀紙質書籍的比例逐年下降,2000 年這個比例為20%,2015 年這個比例為15%,2019 年這個比例已經不足10%,很多讀者已經深陷這種碎片化閱讀當中,對于有深度成體系的紙質閱讀,已經形成了恐懼和拖延的心理。
城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群數(shù)量大、范圍廣,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要將各個行業(yè)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都納入到目標人群的定位當中來,因而,在立體化閱讀體系打造的過程當中:
1)差異化讀者分析。公共圖書館需要針對目前的服務體系進行差異化的分析,從而為讀者提供范圍更廣針對性更強的具體服務。例如,對于一些青少年群體和老年群體等公共圖書館的主流閱讀人群,可以提供一些便利的服務,打造兒童休閑閱讀區(qū)域、老年聽書區(qū)域等等,優(yōu)先考慮這兩個群體在立體閱讀體系建設當中的需求[2]。
2)提高宣傳與服務的針對性。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體系的打造應該是具有目的性的,例如,在兒童閱讀體系打造的過程當中,重點是引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老年閱讀體系打造的過程當中,重點是閱讀上面的便利設施打造等等。
3)推廣流動式服務。公共圖書館要針對不同人群的閱讀習慣,進行相關的流動式服務,不斷提高網站的自主服務水平,更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例如,對于青年人閱讀體系的打造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電子書等新鮮的閱讀方式,吸引這些人群的注意。
上海市某圖書館在進行立體閱讀打造的過程當中,針對兒童進行了相關的圖書車打造,放置了一些豐富多彩的電子讀物,讓兒童可以在進入圖書館的第一時間,就鎖定這種新鮮事物,根據(jù)兒童的喜好,對圖書車的具體數(shù)目進行了選擇,主要的書籍類目有科幻類書籍、自然科普類書籍以及一些動漫書籍,針對不同兒童的相應喜好,定期的進行調整,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立體閱讀體系對于少年兒童的吸引力。
新媒體技術方興未艾,在社會熱點的宣傳輿論的控制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想提高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打造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這種技術提高新媒體宣傳的合理性。
1)建設立體宣傳體系。借助多種互聯(lián)網平臺打造綜合新媒體宣傳優(yōu)勢,例如在微信微博微等社交App 上成立相關的官方微信號、官方微博賬號等等,發(fā)布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體系建設過程當中的相關熱點,并跟隨一些社會的重點討論事件進行相關的熱點評論。
例如,北京市某公共圖書館就經常轉發(fā)微博大V 樊登閱讀的相關讀書會情況,為樊登讀書會提供場地資源以及書籍資源,形成了這種與微博大V 的合作共贏。
2)了解讀者需求。公共圖書館要借助新媒體平臺了解閱讀者的相關需求,針對目前讀者的差異化需求發(fā)展提供更加系統(tǒng)的公共閱讀服務,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公民閱讀需求,進行良好的相關文化社會宣傳。
例如,上海市某圖書館在進行官方微信宣傳的過程當中,就積極地與讀者進行互動,向讀者宣傳目前立體閱讀體系打造的相關新聞。很多讀者都在這樣的互動當中表達了自己對于書目的購買書目的擺放等相關意見。
新媒體社交平臺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有讀者之間的互動非常緊密,公共圖書館在進行立體化閱讀體系打架的過程當中,可以讓讀者通過公共微信平臺以及公共微博的相關菜單欄目,自主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例如,廣州省某公共圖書館在進行活動設計與策劃的過程當中,就組織公共微信平臺的投票,讓讀者自己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相關閱讀策劃活動,通過這樣的互動與交流,讀者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訂閱到自己喜歡的圖書內容,隨時隨地的運用網絡借書證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相關查詢。還可以通過微信提供的社群模塊等等,與其他的讀者之間進行閱讀心得的交流[3]。
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這種新媒體技術舉辦多種形式的線上活動,例如知識講座、活動藝術展覽活動、新書展覽活動、線上讀者交流活動等等,還可以舉辦一些讀者感興趣的網絡課程,邀請一些微博微信上面的著名講師或者是知名作者,不斷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
公共圖書館還要積極地引進新設備,例如大屏幕讀報機、電子一體閱覽屏幕等等,為讀者提供便利的服務,優(yōu)化整個圖書館公共體系建設的指標評價活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閱讀推廣團隊。
綜上所述,進入到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要利用好新媒體技術,不斷擴充閱讀推廣服務能力吸引讀者的興趣。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立體閱讀體系的打造與圖書館的綜合競爭實力息息相關,因而,我們要重視綜合體系的建設,選拔具有深度推廣能力的人才,進入到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體系的打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