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 韓英
無極縣財政局 河北無極 052400
財政對于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來說是重要的基礎,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推進是對預算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
在績效目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對績效目標的設定還缺乏著有效的糾錯機制,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則需要對績效目標進行有效的設定并對這一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充分的判定,并且作為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績效目標的設定是確保績效管理系統(tǒng)整體有效運行的重要前提[1]。從財政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來說,財政支出是影響社會群眾與國家政府之間關系的關鍵性指標,這就使得績效目標在進行設定時不僅要考慮經(jīng)濟性、高效性、效果性,還應當對績效目標的公平性進行考慮,從而為科學有效的設定績效目標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對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其實際的評價主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績效評價的公信力,在當前我國所開展的績效評價工作當中主要是以預算單位自評以及財政部門、主管單位進行抽樣評價的方式來開展的,雖然通過這種模式開展工作能夠有效的降低組織績效評價工作時投入的成本,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要求的統(tǒng)一性以及步調的一致性,擴大活動的范圍和限度,但是財政部門在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時其自身就是財政資金管理辦法的編制者和參與者,自然就擔負著對資金進行監(jiān)管的責任,而如果根據(jù)財政部門的職責進行劃分就會將財政部門作為評價客體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將財政部門作為評價主體來開展財政支出評價工作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從而直接影響了績效評價工作的公信力。
作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核心內容,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一套科學有效、完善可靠的數(shù)據(jù)信息統(tǒng)計系統(tǒng)的支持來描述和檢驗財政支出具體的完成狀況。雖然我國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比較晚,但是在對國際上先進工作經(jīng)驗的借鑒下,發(fā)展速度已經(jīng)變得較為快速,從而有效的發(fā)揮了該項工作的優(yōu)勢,不斷對指標體系進行了改進,逐漸建立了相應的指標體系框架。在我國出臺的各種指標體系當中需要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通過充分的選擇,從而選擇出能夠充分體現(xiàn)績效評價對象的特征,但是從這些指標體系的規(guī)定和選擇層面上來看,我國還沒有一項能夠廣泛適用各種情形的績效評價工作的指標體系,從而在實踐當中無法有效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在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方面,國家在相關的法律當中規(guī)定政府部門在編制預算時需要以近期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依據(jù),但是在實際的實踐當中對這一規(guī)定的落實收效甚微,使得對績效評價結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即便是一些財政部門對績效評價的過程以及相應的操作進行了制度化的規(guī)定,但是由于在成果利用方面的設計缺乏了一定的系統(tǒng)性,對績效評價的要求也不是很高[2]。
在加強績效目標的監(jiān)管過程中還需要對財政部門自身所存在的獨立性缺陷而影響績效目標的設定進行避免,對績效目標設定糾錯機制進行完善。首先是加強相關部門對績效目標設定的管理,通過成立相關的績效評價機構的方式來開展相應的工作,從而能夠充分發(fā)揮這些部門的優(yōu)勢,對績效評價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相應的增強,并對績效目標的設定提供可靠性的指導意見。然后是加強人大對績效目標的監(jiān)督力度,促進人大對績效評價工作方面的權利和責任的履行,從而利用人大這一權威性機構來提高績效評價工作的可靠性,還需要對績效評價手段進行擴展。
首先對人大在績效評價方面的職能進行加強和拓展,將以財政部門為評價主體的形式逐漸轉變成以人大為評價主體的形式,從而能夠讓績效評價工作以公平、公正、公共的原則得到有效的落實,并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績效評價工作的公信力。然后是對第三方的專業(yè)性績效評價機構進行培訓,從而能夠在以人大為評價主體的績效評價工作當中為其評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其次還可以對公眾評價的形式加以利用,在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合理化建議的情況下能夠進一步確保評價工作的獨立性以及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首先需要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框架進行有效的發(fā)布,并且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通用性的模板進行制定,再將通用性的指標體系進行明確。然后是對財政支出的項目進行相應的分類處理,并在此基礎之上完成指標體系的細化工作,這方面的工作不僅是針對通用性指標,還包括了財政支出項目不同類別上的測試問題和權重等。最后是在前者工作有效完成的基礎之上將預算單位設定第三級別指標的權限進行賦予,從而能夠令其對個體項目進行科學有效的設定指標體系。
在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成果進行利用時,需要從三個角度的機制建設工作來進行加強,即績效評價長效機制、項目間的橫向比對機制以及績效評價結果與財政預算的關聯(lián)機制。通過對這三方面機制的建立,能夠在有效評價項目的前提下不斷優(yōu)化財政支出的結構,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益水平,進一步加強對績效評價成果的利用[3]。
綜上所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相應改進建議的采取能夠有效避免這些問題,這樣才能促進績效評價工作的有效完成以及工作結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