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xiàn)代家庭獨生子女的增多,特別是從小在受寵環(huán)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他們對挫折的承受力普遍脆弱,一旦挫折出現(xiàn)在面前,就會驚恐萬狀,茫然失措,甚至因絕望而輕生。因此,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落實,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耐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關鍵詞:學校管理;心理教育;耐挫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88
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時所出現(xiàn)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對挫折的耐受或承受、容忍的能力。古人云“人之挫折十有八九”,可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挫折是在所難免的。近年來因挫折導致的校園事故屢見不鮮。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耐挫力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當代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全靠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可以讓他們從小對挫折有正確認識,這樣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首先,使學生認識都坎坷和挫折在人生途中在所難免,有的時候是我們無法預料的,我們只能把挫折看作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它小到蒼蠅、蚊子的叮咬,大到生死存亡的抉擇,不然怎會有人說:“人生是用一連串的挫折串成的念珠?!币龑W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名人是如何迎接和挑戰(zhàn)挫折的,是如何在逆境中逆流而上的。那么,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也是司空見慣的事,引導學生以一種平靜、隨時預期挫折、遇而不驚的心態(tài)來準備和面臨挫折的出現(xiàn),把挫折看做是對自己意志的磨煉和考驗,并把它變作自己前進的一種動力。其次,使學生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勇做挫折叢中一朵花,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我們對挫折的認識到位,心理強大、有志有謀,那么挫折并不可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接受教育,提高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挫折的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社會交往等各個層面,是一個人對自己完成某種任務、克服某種困難等的信任程度,也是一種自我尊重、自我鼓勵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抗挫折的能力,相反能經(jīng)受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最終達到成功的彼岸。因此,為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力,教師必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一)幫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
每個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定的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前進的動力,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樹立階段性和遠大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立目標時引導學生要務實,不能虛夸,以免目標太高,受到挫折時措手不及。
(二)感受成功的體驗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因生活閱歷太少,沒有經(jīng)歷太多的坎坷和磨煉,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創(chuàng)設教育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其對未來生活有美好向往。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更要因材施教,分層設計,讓那個他們更多的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
生活實踐表明,意志堅強,對生活樂觀向上的人,其耐挫力亦較強;反之,意志薄弱,對生活悲觀失望的人,其耐力亦較弱。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志呢?
(一)讓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
志向是一個人具備堅強意志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只有樹立遠大志向,生活中才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才會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克服一切阻力和障礙,才會在挫折面前堅忍不拔。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
(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勇于同困難做斗爭
堅強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難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教師除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主題隊會等方式向?qū)W生講述意志鍛煉的意義和方法外,還應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可以組織登山、夏令營、野炊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經(jīng)受磨煉與鍛煉。
(三)充分發(fā)揮班集體和榜樣的教育作用
在具有良好班風的集體里,同學們互相團結,每人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集體,尊重集體意見,執(zhí)行集體分派的任務,努力為集體增光添彩。學生對集體的義務感和榮譽感有助于自制、剛毅、勇敢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師除了用歷代偉人的事跡來培養(yǎng)學生意志外,還要善于從學生周圍的生活中,特別是同齡人中選取典型,為他們樹立堅強意志的榜樣。
總之,21世紀是充滿激烈競爭和挑戰(zhàn)的時代,因此,教師應面向未來,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樹立自信心和遠大的人生抱負,挑戰(zhàn)各種挫折,為國家建功立業(yè)。
參考文獻:
[1]彭躍紅,賀小衛(wèi).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2]吳偉麗.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課/人生智慧課[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文博(1972.10—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