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將新課改的理念融入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的閱讀教學,以達到提升初中生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1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16
一、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一)忽略學生課堂地位,教學步驟程式化
教師在教學中會將課文內容進行段落分解,將所教授內容分為重點詞語和語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歸納、課文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寫作特點分析這四個部分,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但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卻存在在步驟上的“走馬觀花”。教師仍舊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思維下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教師直接以“答案”的形式將四部分內容進行標準性的講解、分析,學生則更多負責直接被動記憶,缺乏教師引導下的獨立思考,也就難以真正體會課文中作者情感和文章底蘊,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這種丟失閱讀教學初衷和目標的教學,情節(jié)與形象的缺失,不利于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真正理解,一堂課下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仍處于表層,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二)部分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流于形式,難以發(fā)揮其真正的效用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還要提高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閱讀興趣以及習慣。但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師也就難以讓閱讀教學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和作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教師為了達到提高分數(shù)成績,通過大量的閱讀和題海,并且以標準答案為模板,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和模仿。
(三)閱讀教學過于藝術化,學生思維未及時開放
閱讀實踐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直接影響到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初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設計和教案效用的過度夸大和依賴,以及設計中細節(jié)的過分強調,這種喧賓奪主的方法,反而降低了閱讀的教學質量,削弱了課堂閱讀教學的真實性。因此,真實性的缺失和過分的藝術性便成為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實際上,無論教師對教案的撰寫和課堂內容的藝術設計,都仍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推進教學任務,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根本體會不到閱讀的魅力所在,這與新課改的教育要求格格不入。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初中生的興趣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效,為此,教師需要從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閱讀與趣味性相結合為出發(fā)點,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經驗積累和性格、思維等方面的特點,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展開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課堂氛圍中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去學習,使閱讀教學也成為另一種學習緊張壓力下的放松方式。
(二)重視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充分運用,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對閱讀中的介入閱讀教學、推進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的升華三個環(huán)節(jié)應加以重點把控運用。具體到教學中,首先,介入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課堂預設和對課文的解讀體驗介入其中,但這種介入往往造成與課堂教學和學生閱讀認知之間無法很好銜接而產生一定的沖突,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從學生閱讀后的思維和問題角度作為切入點開展介入,適時結合預設,逐步引導深入到教學問題,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質量。其次,對推進閱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把控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教師要做好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推進,推進學生去深入體會和探索閱讀中未被發(fā)掘或尚不能深刻理解的閱讀價值,不僅有教師的“傳道解惑”,還有安排或鼓勵學生重實踐中的體驗和總結,使閱讀以及與之相關的聽、說、寫落地生根,真正有質量。再次,對于學生閱讀的升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生的閱讀進入一個新的高度,能夠通過閱讀更加深入透徹理解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掘課文的深入,并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生活體驗中、學習技巧中,形成自己的知識。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個性發(fā)展,提高閱讀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是有效的方法。教師根據課堂學生的學習綜合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學習組,使學生個性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組內合作討論、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組外競爭交流獲得新知識新觀點。這一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僅需要長期的堅持、訓練和磨合形成默契,也需要教師制訂靈活而科學的教學方案和切實可完成的閱讀目標,更好地發(fā)展學生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臧芳.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中學語文,2018(21).
[2]陳小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8).
[3]張健.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6(9).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丁莉(1980.9— ),女,漢族,甘肅榆中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