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琳 田曉博
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1]。本疾病長期未經(jīng)有效治療造成嚴重腹瀉會導致嬰幼兒脫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甚至死亡。因嬰幼兒胃腸功能尚未成熟,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偏弱,尤其是 6~24個月幼兒,通過進食、玩耍、不良習慣等感染輪狀病毒后24 h內即可發(fā)病,同時呼吸道傳播也為本疾病感染途徑之一[2]。輪狀病毒除侵犯腸道外,對身體各組織系統(tǒng)也有損傷,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其中 50%以上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合并心肌損傷,可見心肌酶水平異常改變,對患兒危害極大[3]。目前,對于本疾病無特效治療,主要予以補液、營養(yǎng)支持、保護胃腸道黏膜及抗病毒等治療,但部分治療持續(xù)進行會產生耐藥性,且起效緩慢,效果并不理想。葡萄糖酸鋅為葡萄糖酸與鋅元素構成的聯(lián)合鋅制劑,其中鋅為人體內的必備微量元素,可促進受損腸道損傷恢復,糾正電解質紊亂,改善腸道癥狀,且體內細胞中的鋅離子對于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同時鋅是多種酶合成的輔酶,可促進小腸功能恢復。葡萄糖酸為葡萄糖氧化得成,具有不易結晶、易于消化、不損傷胃黏膜等優(yōu)點,且味酸爽口患兒易于接受。且葡萄糖酸鋅與硫酸鋅比較,生物利用率高,吸收更快,且藥效持續(xù)性更強[4]。抗輪狀病毒雞卵黃IgY為雞卵黃中唯一免疫球蛋白提取物,可預防及治療腸道傳染性疾病[5]。本研究就抗輪狀病毒雞卵黃 IgY聯(lián)合葡萄糖酸鋅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沈陽市婦嬰醫(yī)院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 99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49例),因后期隨訪受限,觀察組隨訪失敗4例,對照組隨訪失敗3例,最終納入研究為觀察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5個月至4歲,平均(2.28±1.14)歲,病程2~24 h,平均(17.42±6.71)h;對照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6個月至5歲,平均(2.33±1.18)歲,病程1.5~23 h,平均(16.98±6.80)h。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兒科疾病診斷標準》中輪狀病毒性腸炎相關診斷標準[6];發(fā)病在48 h內;糞便檢測輪狀病毒陽性;患兒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類型腸炎;入組前行抗病毒治療或使用生物制劑;中途接受其他中西醫(yī)治療;合并嚴重功能障礙;腹瀉伴高度營養(yǎng)不良;對研究藥物過敏。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包括調整飲食、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合并心肌酶增高者給予營養(yǎng)心肌治療,合并肝臟受損給予保肝降酶治療,發(fā)熱行退熱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葡萄糖酸鋅顆粒治療,<6個月,70 mg/次,1次/d,6個月至3歲,140 mg/次,1次/d;抗輪狀病毒雞卵黃IgY,1 g/次,3次/d。兩組患兒均治療兩周,治療期間,不得服用本研究之外的中西藥或擅自停止治療,若服用或停止治療則視為自動退出本研究。
1)記錄兩組患兒腹瀉停止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2)外周血T細胞亞群:采集患兒治療前后靜脈血1 ml,測定CD3+、CD4+、CD8+水平。3)癥狀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對大便形態(tài)、氣味、煩熱口渴癥狀進行評估[7]。4)比較兩組患兒服用葡萄糖酸鋅后鋅離子水平變化情況。5)臨床療效:顯效:治療1~2 d后大便次數(shù)減少至2次/d,指標檢測均正常,大便成形或質地偏軟,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治療2~3 d后大便次數(shù)下降至4次/d,指標檢測無異常,大便成形或質地偏軟,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3 d后,大便次數(shù)始終大于4次/d,大便溏稀不成形,癥狀及各實驗室指標均無好轉[8]。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止瀉、退熱、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 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明顯高于對照組,CD8+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止瀉、退熱、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止瀉、退熱、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止瀉時間(h) 退熱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6 70.34±7.26 61.21±6.02 3.77±1.11觀察組 46 45.69±6.08 42.77±6.37 3.02±0.95 t值 17.6548 14.2696 3.4816 P值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兒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CD3+ CD4+ CD8+對照組 46治療前 60.82±8.41 31.22±4.46 47.47±6.13治療后 71.39±8.58a 39.31±5.42a 36.54±5.57a觀察組 46治療前 61.13±8.72 31.66±4.79 48.91±5.89治療后 79.26±8.31ab 52.89±6.58ab 27.37±4.49ab
治療前,兩組患兒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兒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大便水樣或蛋花樣 氣味臭穢 煩熱口渴對照組 46治療前 4.13±1.05 4.18±0.96 4.25±0.84治療后 1.35±0.48a 1.22±0.43a 1.27±0.38a觀察組 46治療前 4.17±1.04 4.24±0.92 4.32±0.78治療后 0.64±0.28ab 0.79±0.21ab 0.73±0.24ab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鋅離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鋅離子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輪狀病毒屬于RNA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胃腸功能紊亂的重要原因,我國輪狀病毒感染患兒占嬰幼兒總數(shù)的20%[9]。近期有研究報道,在發(fā)展中國家中,平均每年死于輪狀病毒所致腸炎患者高達80萬例[10]。本疾病長期未經(jīng)有效治療會引起多系統(tǒng)損傷,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11]。
表5 兩組患兒血清鋅離子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患兒血清鋅離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0.84±0.17 0.92±0.13觀察組 46 0.83±0.16 1.17±0.22 t值 0.2905 6.6353 P值 >0.05 <0.05
鋅元素無論是對于成人還是嬰幼兒均非常重要,其與體內眾多酶的合成及活性有關,影響著體內蛋白質與核苷核酸的有機合成及細胞分裂及凋亡[12];決定著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成熟與否;并能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協(xié)調各種抗氧化物質的相互反應;對于兒童腸道結構發(fā)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穩(wěn)態(tài)鋅離子水平利于腸道組織細胞的再生與修復,有助于腸道消化功能恢復與穩(wěn)定[13]。鋅離子缺乏可導致腸道絨毛萎縮,腸道酶反應異常,補鋅可使腸道絨毛再生加速,腸道酶反應恢復正常。嬰幼兒為缺鋅的主要群體,有研究顯示,鋅離子減少是腹瀉發(fā)生及加重的原因之一,而腹瀉會加重鋅離子缺乏,如此惡性循環(huán)體內鋅離子必定減少[14]。研究表明,當小兒感染輪狀病毒后,體內鋅離子水平與未感染時比較明顯降低,鋅離子水平較低時,可導致腹瀉恢復延緩或持續(xù)加重[15]。故對于本疾病患兒而言,補鋅至關重要,經(jīng)過10~14 d的補鋅可完全逆轉腹瀉所丟失的鋅離子,且在腹瀉恢復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6]??馆啝畈《倦u卵黃 IgY為新型免疫球蛋白制劑,為雞卵黃中僅有的免疫球蛋白,抗輪狀病毒雞卵黃 IgY的組成成分具有不易被分解且可有效清除腸道病毒等優(yōu)點,可明顯緩解腸道癥狀,改善預后[17-18]。T淋巴細胞亞群所影響的細胞免疫應答在抗病毒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中CD3+是T細胞成熟的標志物,可反映 T細胞亞群整體的活化力及免疫強度,CD4+則是介導細胞免疫應答的標志分子,CD8+為T細胞免疫應答反應負性調控的細胞表面標志物。在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D3+、CD4+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CD8+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細胞免疫應答強于對照組。
因患兒的年齡不同,故身體所需的鋅離子不盡相同。所以研究所用劑量均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在腹瀉治療中推薦使用劑量。應用不同劑量的葡萄糖酸鋅對各年齡段患兒進行治療,嚴防過度治療,以期最佳療效,且所用劑量可用于預防腹瀉痊愈后數(shù)個月內復發(fā)。張曉芬和劉曉紅[19]用葡萄糖酸鋅輔助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效果顯著,復發(fā)率低;陳曉霞[20]應用益生菌與免疫球蛋白結合治療病毒性腸炎患兒取得良好效果,病毒清除率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 T細胞亞群水平、癥狀積分、血清鋅離子水平及治療有效率、癥狀改善時間與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與陳曉霞[20]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抗輪狀病毒雞卵黃 IgY聯(lián)合葡萄糖酸鋅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確切,優(yōu)于常規(guī)基礎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促進腸道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