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藝,杜麗英,賈麗軍,張 凱*
(1.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飼料獸藥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2;2.山西省寧武縣畜牧獸醫(yī)中心,山西忻州 036700)
隨著人們對動物性產(chǎn)品需求量的增加,飼用糧在糧食總需求中所占比例也逐年遞增,造成人畜爭糧現(xiàn)象日益嚴重[1-2]。玉米作為重要的能量飼料,在整個飼料配制中約占70%,我國玉米供求矛盾形勢嚴峻,每年仍需要大量進口,因此開發(fā)新的能量飼料以緩解玉米進口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禾谷類作物,耐干旱、耐貧瘠、耐鹽堿[3-4]。高粱具有與玉米相近的營養(yǎng)特性,可作為一種替代玉米的能量飼料,但不同品種高粱的營養(yǎng)價值存在一定差異[5],目前尚沒有完整的高粱品種營養(yǎng)價值表;高粱還含有抗營養(yǎng)因子(植酸、單寧、醇溶蛋白等)[6-7],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粱的應用。Owsley 等[8]研究表明,增加碾磨細度可以提高生長肥育豬對高粱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Nyannor 等[9]將玉米-豆粕型飼料中的玉米用高粱全部替代進行雛雞和育肥豬試驗,與玉米型日糧相比,飼喂高粱型日糧的雛雞在體增重、采食量和飼料轉化效率方面無差異,育肥豬在干物質、能量、鈣、磷和氮的回腸或總消化道消化率無差異,因此高粱可以替代玉米在肉雞和育肥豬中使用。潘龍[10]研究表明,高粱豬消化能(DE 14.56~16.69 MJ/kg)和代謝能(ME 14.30~16.34 MJ/kg)變異較大,可能受單寧含量負面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化學成分或體外仿生酶解能值準確預測。本試驗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后對育肥豬生長性能、血液生化指標、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為高粱作為能量飼料在畜牧業(yè)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1.1 試驗材料 高粱品種為晉雜22 號,經(jīng)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其含粗蛋白質9.49%、粗脂肪4.1%、粗淀粉74.66%和單寧1.38%。
1.2 試驗設計與飼養(yǎng)管理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選擇體重為(48.93±3.01)kg、健康的杜×長×大三元育肥豬160 頭(去勢公豬、母豬各半),隨機分為4 組,每組4 個重復,每個重復10 頭豬(5 頭去勢公豬,5 頭母豬)?;A日糧根據(jù)NRC(2012)配制,試驗組分別用高粱替代30%、65%和100%的玉米,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成分見表1。飼養(yǎng)試驗在山西壽陽壽康養(yǎng)殖基地進行。豬自由采食和飲水,試驗進行60 d,每天07:30 和17:30 進行飼喂,按豬場常規(guī)程序消毒。
表1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風干基礎)
1.3 生長性能測定 在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空腹測定各試驗組的體重,統(tǒng)計每個重復試驗豬的總采食量,并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耗料增重比等。
1.4 樣品采集與測定 試驗結束時,通過頸靜脈進行血液收集,靜置30 min 后,3 5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于1.5 mL 離心管中,-20℃保存,采用邁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200(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血液生化指標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尿素(UREA)、膽固醇(TC)、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免疫指標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抗氧化指標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總抗氧化能力(T-AOC),所有試劑盒均由邁瑞廠家提供。
1.5 統(tǒng)計分析 用Excel 2016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用Duncan′s 進行多重比較。以P<0.05 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2.1 高粱替代玉米后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高粱替代玉米后對育肥豬耗料增重比、平均日采食量無顯著影響,但當高粱全部替代玉米后育肥豬平均日增重降低3.4%(P<0.05),而替代30%和65%的玉米對育肥豬日增重無顯著影響。
2.2 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對育肥豬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3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高粱替代玉米后對AST、ALT、ALP、TP、ALB、GLO、UREA、TC 和TG 無顯著影響;用高粱替代65% 和100% 的玉米后GLU 濃度分別降低20.8%和19.5%(P<0.05)。
2.3 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免疫功能的影響 由表4 可知,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IgA、IgG 和IgM 無顯著影響。
2.4 不同水平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抗氧化指標的影響由表5可知,高粱替代65%和100%的玉米后育肥豬T-SOD的活性分別提高32.4%和38.7%(P<0.05),MDA 濃度分別降低25.7%和27.9%(P<0.05),對T-AOC 無顯著影響。
表2 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表3 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表4 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響 g/L
表5 不同水平高粱替代玉米對育肥豬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玉米作為重要的能量飼料,其具有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點。近年來,玉米價格上漲,并且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而高粱的應用價值與玉米接近,具有可替代畜禽飼料原料玉米的潛力[9-11]。Benz 等[12]研究表明,與添加72.17%、68.18% 和64.19% 的玉米相比,用80.09%、76.37% 和72.58% 的高粱作為飼料原料能提高育肥豬的日增重。潘龍[10]研究表明,高粱替代飼料中50%的玉米(配方含量70.34%)飼喂生長豬后對其日增重無顯著影響,但能降低飼料利用效率。本研究結果表明,當高粱100%替代玉米后能夠顯著降低育肥豬日增重,但替代30%和65%的玉米對育肥豬日增重無顯著影響,與以上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高粱品種、抗營養(yǎng)因子含量、添加量以及豬對高粱的吸收效率等有關。本試驗中不同處理的育肥豬采取“一料到底”的形式進行飼喂,造成生長后期營養(yǎng)成分過剩進而對試驗造成一定影響,今后還需要針對不同階段育肥豬的營養(yǎng)需要量分別配制日糧進行研究,為高粱在豬生產(chǎn)中的精準飼喂提供更準確的理論依據(jù)。
GLU 水平為腸道消化吸收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后進入血液的葡萄糖濃度,與飼料消化率有關。AST 和ALT反映肝臟損傷程度。本研究結果表明,高粱替代玉米后能夠顯著降低血清中GLU 濃度,但對其他血液生化指標沒有顯著影響,這與Manwar 等[13]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高粱替代玉米飼喂對機體血液代謝無不良影響,為高粱可替代玉米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但高粱替代玉米可降低GLU 濃度,可能與高粱大量替代玉米后飼料的抗營養(yǎng)因子增加或高粱本身的消化利用率相對較低有關,關于其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IgM 具有殺菌、激活補體、免疫調理和凝集作用,也參與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應的病理過程。IgG 是血清主要的抗體成分,約占血清Ig 的75%。其中40%~50% 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組織中。IgG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在機體免疫中起抗菌、抗病毒作用;IgA 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10%~20%,可分為血清型和分泌型。本試驗結果表明,高粱替代玉米后對免疫指標無顯著影響,說明高粱對機體免疫方面無不良影響,這為高粱可替代玉米提供了更多的依據(jù)。
血清T-AOC 是衡量機體抗氧化能力綜合指標,表示機體氧化酶系統(tǒng)和非酶系統(tǒng)對外來刺激的代償能力及機體內自由基代謝的狀況。SOD 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MDA 是脂質氧化終產(chǎn)物。本研究結果表明,高粱替代65% 或100% 的玉米后能夠顯著提高育肥豬T-SOD、顯著降低MDA,這與胡貴麗等[14]研究不同高粱(內蒙古高粱、湖南高粱、美國高粱)提高黃羽肉雞血清抗氧化能力的結果一致。趙建飛等[15]研究表明,在高粱型飼糧中添加復合酶和益生菌對良鳳花肉雞的腸道形態(tài)結構和血清抗氧化指標均無不良影響。高粱的抗氧化功能可能與高粱中含有的單寧、總酚酸等有關[16-18]。
本試驗條件下,用高粱替代玉米能夠提高育肥豬血清抗氧化功能,可替代日糧中30%~65%的玉米進行育肥豬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