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一小學 顧建峰
寫作本身就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再加上平淡枯燥的習作指導,孩子們易于疲勞,非常厭煩。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快樂的孩子才是成功的孩子,孩子怕寫作文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不快樂,一個快樂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夢想和追求,一旦他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的道路將會與眾不同。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給他一點點的寬容,一點點的肯定和很多的耐心,你就能讓他們擁有快樂的人生?!睘閷W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寫作環(huán)境,孩子們就能玩得愉快、寫得主動、寫得有味。
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由地、輕松地展露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寫,思維最活躍,想象最豐富,表達也最順暢,習作自然有血有肉。情境包含兩種:一是在真實性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寫作;二是在虛擬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寫作。
例如指導寫想象作文《假如老師到我家》,我就通過導入性語言、簡單的道具創(chuàng)設出虛擬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進入課堂角色,在表演中體驗、表達。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假如有一天晚上,你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啊,原來竟是班主任,你們當時心情會怎樣?為什么?誰能說說當時你會怎么想?(場景一)可無巧不成書,那天你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你會怎樣接待老師?誰愿意和教師配合進行即興表演?(場景二)老師告別時下起傾盆大雨,教師沒帶雨傘,此時,你會怎么做?你心情怎樣?(場景三)整節(jié)課,師生在虛擬的生活情境中互動,氣氛民主,學生入情入境大膽表演,自由表達,思維活躍,笑聲不斷。
再如,我在教學情境作文《貼鼻子》是這樣導入的:今天在上作文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貼鼻子。在貼游戲過程中,我要求上臺貼鼻子的同學先做個有趣的動作,對于精彩動作,要求表演者“定格”“慢放”“重放”,引導其他同學觀察描繪;在游戲過程中,我還注意捕捉時機進行采訪,引發(fā)學生體驗感情;游戲結束時,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此時你心情怎樣?你有什么收獲?這樣,學生玩得盡興,對游戲全程又有真切的體驗,寫作起來就不難了。
心理學告訴我們具有學習興趣的人,會把學習看作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老題目,老教法,怎么能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興趣是入門的向導,新穎的題目,別開生面的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走作文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條件。
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啞”,要求學生組詞。老師指著“啞劇”一詞問大家:“你們表演過啞劇嗎?”孩子們覺得很新奇,大聲說:“沒有!”于是我來現場表演,為了讓學生看得仔細,我的動作緩慢而夸張。學生對啞劇非常感興趣,專心致志,生怕漏掉一個細節(jié)。隨后我抽了一個學生來口頭作文:
老師的左手緩緩地從桌上端起茶杯,看樣子是一滿杯茶,有點重,右手揭開杯蓋,伸長頸項尖著鼻子在杯子上方聞了聞,鼻子發(fā)出吸取茶香的咝咝聲,可能是茶香太誘惑人了,她使勁地喝了一口茶,呀,燙,燙!滿臉痛苦的樣子,張著嘴伸出舌頭,把“茶”吐到了地上,還用手對著嘴扇了扇。老師又對著茶杯吹了幾口氣,用杯蓋在茶水表面刮了刮,好像把茶葉刮到了另一邊,也許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老師撮著嘴抿了一小口,含在嘴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才慢慢咽下。
小才女謝美玲的描述幾乎把我的表演給全程播報了,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我板書了表演啞劇的要求:動作夸張,真實可信。于是我要求學生上臺表演,臺下同學仔細觀察。當然,既然是表演啞劇,大叫都不準說話,連老師也不例外!老師講課也只能利用手勢輔之以文字了。
我由少到多依次請學生上臺表演了吃面條、舉重、打乒乓球、單人和多人跳繩。我時不時地叫學生的表演暫?;蚨ǜ?,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臺上認真表演,臺下目不轉睛。每到換人,大家都伸長了手,欠起身子,但都沒有發(fā)出一點聲音,甚至個別學生為了能參加表演,不請自到,引起一片不滿的情緒。每次都抽不同的學生,臺上的人也由少到多,越來越熱鬧,雖把講桌早搬到另一邊去了,但仍嫌擁擠。
看時間不多了,我寫下“拔河”二字,要求:“比賽激烈,女隊獲勝”。于是我選了五個強男,五個弱女,一個裁判;畫好界線,讓他們站好隊,從地上建起“繩子”,交給雙方隊員,裁判以粉筆代替口哨,鼓起腮幫使勁“吹”了一聲,于是雙方開戰(zhàn)了,大家都夸張地做出努力的樣子,雙方配合也很默契,一會進一會退地展開了拉鋸戰(zhàn)。激戰(zhàn)了許久,還是男生滑稽,做出最終不敵弱女隊的強大拉力,他們一起向前倒地,女隊終于獲得了勝利。教室里一片歡騰,熱烈的掌聲與下課的鈴聲同時響起。
強烈的成就感使人前進的動力會更大,學生寫作也是如此。因此,我想方設法為學生習作創(chuàng)造展示的平臺,共同分享他們的成果,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對于寫得好的文章或寫得好的句段,加一個“?”,并且在全班朗讀介紹,表揚;在班中開設“作文園地”——“青青苗圃”,讓所有學生的習作都有機會在園地中得到展示,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還挑選一些優(yōu)秀或良好的作文,特別是寫作進步較大的作文,訂成小冊子,編輯一個漂亮的封面,做成班級《優(yōu)秀作文集》,放在班里的圖書角,讓學生閱讀;對于那些寫得很好的作文,鼓勵他們向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報社投稿。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肯定,才有成功的體驗,才有不斷努力的信心,才能強化寫作的興趣,并由興趣升華為樂趣和志趣。
除了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作文展示的平臺,我還鼓勵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作品收藏,從三年級寫作起步起,就要求學生每人設一本“作文積累本”,一直堅持把每次的作品謄寫下來,或打印后結集成冊,積累下來,留作美好的回憶,同時又可以經常拿出來互相欣賞,互相借鑒學習,互相交流提高。這些做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也樂此不疲地積極參與。寫作對他們來說,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了。
當然,充分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饒有興趣地去習作,方法有很多種。但無論你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讓學生快快樂樂寫出自己心中所想,這是我們作文教學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