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玉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四壩鎮(zhèn)南倉小學,甘肅武威 733019)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得到凸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1]。
課前引導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引導的作用,通過語言引導、故事引導和猜謎引導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入時間的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你能說出你什么時間做什么嗎?”學生在猜謎語的過程中,有效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也可以通過展示主題圖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如教師可以先展示鐘表的主題圖,而后請學生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再說一說鐘表上表示的時間是多少,最后趁機揭示課題。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復習舊知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如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說說,這是幾時?(邊問邊出示實物鐘,定格在8:00)”“你怎么知道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8時?(復習整時)”總之,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課前引導方式,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情境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及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使其有置身其境的感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方向兒歌》:“小朋友們來畫圖,來了畫個方向圖。畫圖時不馬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要記住?!倍?,提出問題:“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就可以順勢導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位置與方向”。其次,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哪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呢?”“看太陽辨別方向;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睂W生的回答豐富多彩,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活躍。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如果知道了東方,怎么辨認其他三個方向呢?”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教師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問題教學氛圍,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提高注意力,并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升對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抽卡游戲”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紅、藍兩個隊伍,讓他們兩隊來比較大小,看最后哪一隊獲勝率高。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訂輸贏和懲罰的標準。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比較歡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在游戲時,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精神高度緊張,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新知識,并且接收到正確的方法,從而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采用的重要教學模式。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展示圖片、視頻和文字等內容,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課堂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圖片,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揭示課題。如“同學們,你們請看,這里是哪里的景色?”“西湖。”“對,同學們,這里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西湖?!薄罢埻瑢W們再看,西湖景區(qū)中的警示牌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敝?,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四邊形、五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圖片,從而引導學生逐漸認知教學內容。其次,教師也可以出示一個圖片和動畫視頻,并附上文字,“熊大和熊二想要制作森林的指示牌,請問可以制作成什么形狀的呢?”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對問題進行相互討論。最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分別上臺進行演示,通過演示指示牌,有效深化學生對長方形和四邊形的認知。總之,教師通過信息教學,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認知,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其與學生的生活實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豐富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使他們學會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開展“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做好活動準備工作,讓學生將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等當作商店的商品;而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分別扮演售貨員、顧客。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認識人民幣,我們要做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實踐活動,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小的商店,將座位繞教室三面擺放,分別放置不同的商品?!比缓螅處熆梢赃M行示范,如問“顧客”(由學生扮演):“你喜歡什么商品?準備去哪個柜臺購買?你喜歡的商品的標價是多少?”這時,扮演售貨員的學生就可以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引領他進行購物,同時注意讀商品的價格,計算付款金額,并負責找零等。最后,學生可以自主開展實踐活動。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有效深化了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了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要創(chuàng)新。因此,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全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