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華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光明中心小學,福建南平 353400)
在語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法設計展開科學推演,以矯正操作方向。語用教學不是簡單的語文知識訓練,應是一種教學主管意識培養(yǎng),讓學生結合語境感知語言,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體驗語言,讓學生在不斷實踐過程中成長語言,這才是語用教學的正確追求[1]。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建立語用教學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實踐訓練機會,以幫助學生在實踐感知中形成語用基礎。
結合語境展開語用實踐訓練,教師需要給出具體的引導,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誦讀、讀寫訓練,以增強學生的語用實踐意識。
誦讀是語用學習的重要手段,小學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誦讀學習基礎,教師需要在誦讀技巧等方面給予更多指導,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建立語感,這是誦讀教學的重要追求。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本大多屬于經(jīng)典篇目,具有極高的誦讀訓練價值,教師要注意對重要詞句展開解讀,讓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用意,并讓學生在不斷解析感知中形成語感。
讀寫結合是建立語感的重要手段,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結果,讀寫結合,對文本語言展開實踐認知,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教師要對讀寫取點、讀寫技巧、讀寫評價展開全面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感知機會。讀后感、讀書筆記、讀后反思以及續(xù)寫、仿寫、擴寫、自由創(chuàng)作,都屬于讀寫訓練形式,教師要給出具體的篩選意見,以提升實踐訓練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景陽岡》時,教師針對武松打虎片段展開語用讀寫教學:找出武松和老虎對決的內容,梳理出典型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表達作用,然后選擇幾個動詞進行仿寫,具體描寫一個對抗場面。學生拿到訓練任務后積極行動起來,先對相關片段進行仔細閱讀,找出經(jīng)典的動詞,如“撲、掀、剪、閃、劈、跳、按、踢、打”等。然后學生開始仿寫,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中,對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給出意見。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生紛紛展示自己的仿寫作品,將課堂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讓學生展開重點閱讀梳理,找出重點動詞,并進行仿寫操作訓練,給學生提供了語用感知機會。因為教師引導要求非常明確,學生實踐訓練效果顯著。
教材文本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關聯(lián),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生活認知積累展開教學發(fā)動,接軌學生生活基礎展開語用實踐訓練設計,勢必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認知[2]。
在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文本閱讀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契機,對促進學生建立語感有重要幫助。文本閱讀資源信息極為豐富,除了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之外,還需要發(fā)動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廣泛涉獵,培養(yǎng)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這對提升學生的語用品質具有積極幫助。在課文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給出更多建設性指導意見,由于學生缺少甄別能力,教師需要對閱讀資源進行篩選,或者給出推薦,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在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教師需要給出遙控調度和指導,讓學生的閱讀始終圍繞核心目標展開?!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迸囵B(yǎng)學生自覺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目標。生活中的閱讀資源浩如煙海,教師不僅要給出具體的推薦和引導,還要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在語用學習檢測等方面給出具體的規(guī)范設計,讓學生讀有目標、學有方向,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刷子李》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對刷子李這個形象進行分析總結,并要求學生延伸閱讀視野。刷子李是馮驥才筆下的一位“俗世奇人”,教師為學生推薦了課外閱讀篇目《泥人張》《快手劉》,并給出閱讀提示:在閱讀這些篇目時,需要寫出讀書筆記,將閱讀體會寫下來,或者將經(jīng)典的語句摘抄下來,也可以對寫作技巧方法進行梳理歸納,以便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更多素材。學生依據(jù)教師安排搜集相關閱讀素材,并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教師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篇目,并給出具體的要求和提示,為學生指明操作方向,學生實踐訓練效果顯著。馮驥才筆下的“俗世奇人”故事性很強,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學生對這樣的文本內容有特殊的閱讀興趣,其在讀寫訓練中自然就能獲得更多收獲。
由于學生語文基礎、學力不同,其語用學習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在進行教法設計時要體現(xiàn)分層教學意識,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投放不同訓練內容,提出不同學習要求[3]。
學情調查包括學生的學力基礎、語用感知敏感性、語用習慣、語用悟性等方面,能為語用教學提供最直接的學情信息,促使教學展開教法調整。學生語用基礎存在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教師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對教學設計展開升級處理,以提升教學針對性。
分層教學不是將學生分成幾個部分來施教,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分層意識。教師為學生設計自由選擇訓練任務和懸疑問題,給學生一定選擇權,或者提出彈性學習訓練要求,都能夠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啟迪和幫助,這樣的教學就是分層施教。在語用訓練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設計訓練內容和訓練要求,讓不同群體學生都能獲得足夠的歷練機會。
分層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教法運用方面。例如,在教學《彩色的非洲》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閱讀要求:閱讀文本后,說說作者是從幾個方面介紹非洲的?非洲自然風光具有彩色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非洲藝術也呈現(xiàn)彩色,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通過閱讀,你對非洲彩色留下哪些印象?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閱讀印象,你會如何歸結?問題不分先后,可以自由選擇回答。學生拿到問題后,展開了討論性閱讀,自發(fā)進行互動討論。教師也參與學生互動學習,與學生展開閱讀討論。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根據(jù)自身理解,對相關問題進行解讀,教師根據(jù)學生解讀給出積極評價,課堂互動呈現(xiàn)和諧性。
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串,讓學生自由選擇回答,這樣的設計本身就是分層教學。學生學習基礎不同,對問題的理解呈現(xiàn)差異性,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讓更多學生有了主動探索的欲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主要是圍繞“彩色”這一核心展開的,涉及語用內容比較多,其語用訓練價值較高。
語用教學有自身學科特點,教師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為學生設計更多實踐訓練機會,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語用認知基礎。小學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語用積累,教師要注意展開學情調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需要做出理性選擇,幫助學生盡快走進語用訓練場,通過系列訓練實現(xiàn)語用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