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青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zhèn)石塘小學 廣西 馬山 530600)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該是為學生打基礎(chǔ)的時期,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閱讀的意識還是講解閱讀有關(guān)的技巧和促進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對于學生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從而使閱讀成為課內(nèi)和課外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能熱衷的學習活動,從而逐步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閱讀成為學生內(nèi)在的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閱讀是從理解字詞和語句開始的,理解了詞語和句子,才能讀懂文章材料的內(nèi)容,理解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閱讀。所以,在進行專門的閱讀性教學之前,老師應當對學生加強基礎(chǔ)的詞句訓練,打下良好的詞句基礎(chǔ)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的效率。在詞句訓練上,老師可以從多個方面上入手,像詞語的理解、積累好詞好句和運用詞句等等。引導學生去加強對于詞句的理解和運用,不僅要學還要去運用,學以致用,才能使得閱讀的過程更加順暢。像一些常用的詞語和句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說話交流和寫作中多用多練,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隨堂的組詞和造句的訓練。例如,讓學生用“珍惜”這個詞語來造句,先讓學生查字典了解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然后再進行造句,有些學生會說“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也有些學生可能會說“收獲糧食是不易的,我們是珍惜每一粒米”等等,讓學生自己去造句,讓他們自己體會詞語在具體語境中含義,加深他們對于詞語的理解,不斷增加知識儲備,逐步加強閱讀的深度。在詞句訓練的這個過程中,也是間接地對學生進行的閱讀的教學,讓他們在造句的過程中深入地認識到語句的合理性和流暢性。
閱讀不是泛泛地、機械地復述閱讀內(nèi)容而已,而是需要體會閱讀材料中文字的內(nèi)容和語境,融入感情,感情充沛地進行朗讀。朗讀是閱讀訓練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所必須要學習的一個內(nèi)容,朗讀在閱讀教學中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在朗讀的訓練中,學生能夠深入地去體會和揣摩文字的內(nèi)在含義和情感,得到情感體驗,感受到文字的美和韻味。因此,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nèi)容,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行體驗和理解。比如學習課文《去年的樹》的時候,老師可以把閱讀的訓練放在對話上面,讓學生充當大樹和小鳥的角色,鼓勵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根據(jù)情境和氛圍來有感情地進行對話。在課文的第一次對話中,故事背景是天氣轉(zhuǎn)冷馬上要過冬了,小鳥就要飛去南方了,但是大樹不舍得小鳥飛走,期待著小鳥來年還和大樹作伴,為大樹唱歌。那么在這個故事情節(jié)中,學生就需要去體會大樹和小鳥的感情起伏與變化,用依依不舍和留戀的語氣朗讀出來,充分表達出大樹和小鳥之間深厚的情誼。然后小鳥承諾大樹來年春天一定會回來,還繼續(xù)給大樹唱歌,這一段就需要學生用真誠而又堅定的語氣朗讀出來。以此類推,在后面的故事中,有不同的場景和內(nèi)容,像小鳥和樹根的對話、小鳥尋找大樹的焦急的心理、小鳥和門的對話等,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動,然后用相應的語氣進行閱讀,舉一反三,體會小鳥的心情等等,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進行這一系列的朗讀訓練能夠促進學生發(fā)揮主觀積極性,揣摩文字信息,體會文字所要表達出來的情感,增進他們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僅使學生在閱讀技巧上取得進步,也能讓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得到訓練,綜合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不僅僅是讀,還包括了概括、表達和知識遷移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老師可以開展相關(guān)的閱讀活動,拓寬閱讀范圍,訓練學生的表達和概括能力。比如說,開展講故事大賽和圖書推薦會,鼓勵學生給同學講述自己閱讀到的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和同學分享有意思的圖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去概括閱讀的內(nèi)容,通過表達和分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真正地讀到實處,真正吸收閱讀過程中的知識,實現(xiàn)完整意義上的閱讀,從而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不僅僅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個要求,也是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中的不可缺少的學習性、自我提升性的活動,能夠為今后的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閱讀不僅是一個學習活動,還可以是娛樂性的活動,讓學生寓學于樂,進行更加有效的和趣味性強的知識學習性的活動,激勵小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激發(fā)他們汲取知識的欲望。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和內(nèi)在素養(yǎng)的提升上都能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