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王秋燕
相比于課文來說,詩歌的篇幅一般都是比較短小的,但是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通過詩歌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用詩人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一味地開始趕進度,這樣也沒有辦法讓學生認識到詩歌的美好,所以為了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兒童詩歌的生成性教學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能夠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學習。
在兒童詩生成性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是課堂的主體,讓教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都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的,同時這也是很多教師都很容易忽視的一點。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中,作者主要描述有關(guān)于瀑布的一些景色,在講解這首詩之前,我會先問學生幾個簡單的小問題,比如:同學們,你們見過瀑布嗎?你們知道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嗎?通過這樣的小問題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去,當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學習需求,在這個時候,我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學習課文中的想法,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解答他們的疑問。另外,在教學結(jié)束之后,我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是否喜歡這一種課堂形式?比較喜歡哪一種講課的方法呢?然后我再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讓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為了學生。將學生變成是課堂的主體,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學生就愿意自主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講課針對性。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都是比較枯燥的,學生都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對于學習到的內(nèi)容可能并不是很理解,尤其是兒童詩這種比較意境的東西,就更容易讓學生無法理解,所以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變得多樣化。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小池》這首古詩文中,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于一些景色的描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池水和初生的荷葉的美感,是一首畫面性比較強的詩歌,所以在學習這一首古詩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描述古詩的內(nèi)容。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與成年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學生用畫筆勾勒自己想象的畫面的時候,我一般不會干預,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于這一首詩的理解來畫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等到學生都畫完之后,我也會讓學生自己自愿上臺分享自己的畫作,并且說出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只要是敢于上臺發(fā)言的學生,我就會對該學生提出來表揚,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生成性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進行構(gòu)建,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比教師逼迫著去學習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啟發(fā)。
小學生是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的環(huán)境影響的一類人群,而在學習詩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全心全意,才能夠真正領(lǐng)會詩中的意思,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合適的學習場景的構(gòu)建是十分重要的。合適的學習場景的構(gòu)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中出現(xiàn)的那些比較難理解的意境,讓學生將自己眼前看到的東西經(jīng)過詩的抽象,記到自己的心里。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詠柳》這首詩中,其所描繪的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和柳樹翠綠婀娜之姿,其實柳樹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經(jīng)常能夠見到的一種樹木,但是很可能在學習這一首詩之前,很多學生都沒有注意到過,所以在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會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帶領(lǐng)學生走到室外去觀察,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詩歌中出現(xiàn)的柔軟的柳樹的枝條,感受像是剪刀一樣的春風。若是在季節(jié)不合適的時候,我就會給學生發(fā)綠色的卡紙和枝條,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出代表柳樹的紙條,并且用來裝飾教室,讓學生在教室里面也能夠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環(huán)境中獲得新的啟發(fā),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也有了新的期望,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qū)W會知識,更要能夠有一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自主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而在小學階段,詩歌對于學生的影響的是很大的,所以將生成性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去,對于提高教師的講課能力和學生的課堂效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教師也應該意識到,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帶給學生過多的學習壓力,而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感受到兒童詩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