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霞
(甘肅省慶陽第四中學,甘肅慶陽 745000)
新課程改革對歷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歷史教材中運用了很多插圖。這不僅優(yōu)化了歷史教材的形式,還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教師要充分了解歷史插圖的重要性,并深入探索插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人物圖,如《毛澤東》《蔣介石》《秦始皇》《漢武帝》等。文物古跡圖,如《戰(zhàn)國編鐘》《司母戊大方鼎》等。歷史地圖,如《戰(zhàn)國形勢圖》《長征路線圖》等。事件圖,如《虎門銷煙》《鄭和下西洋》《秋收起義》等。復原圖,如《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圖》《北京人頭部復原圖》等。漫畫圖,如《時局圖》等。
1.在歷史教材中的地位
歷史教材中豐富的插圖往往選圖精心、圖文并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生動活潑,將知識性、可讀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使歷史教材的編排在體例結構、內(nèi)容選擇以及表現(xiàn)形式上都變得更豐富,具有直觀性、知識性、可讀性,兼具創(chuàng)新性、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更適用于學生學習。
2.在中考中的地位
近年來,中考歷史考卷中帶插圖考題的數(shù)量和分值明顯增大,例如近幾年的中考中就有唐三彩的系列圖以及遵義會議、南昌起義等圖片的考題,可以看出,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歷史插圖也逐漸成為考試中的一個重要板塊[1]。
1.有利于學生理解歷史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歷史教材包含著許多歷史事件、史實史料,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插圖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過去,通過圖片的描述再加以聯(lián)想,將抽象的歷史概念形成頭腦中的想象,猶如親身經(jīng)歷一般來感受歷史事件,促進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歷史知識。教師通過解讀插圖的方式來解讀歷史基礎知識,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歷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歷史教材的文字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容易失去興趣,沒有耐心。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插圖輔助教學,以形象生動的方式使課堂變得豐富、有活力,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3.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皆在歷史教材中,其中包含著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朝代更替等,學生從中還能感受到古今中外不同時期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的發(fā)展。教師利用插圖輔助歷史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形象、直觀、簡便地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觀察、閱讀圖片的過程中感受一些古代的服飾、人文等的藝術美,增強其民族榮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情懷。另外,學生通過圖片了解歷史中的血雨腥風和種種艱難險阻,能夠產(chǎn)生珍愛和平的感受,從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fā)展。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插圖不僅包括形象、生動、直觀的圖片,還有相應的文字介紹。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觀察圖片想表達的內(nèi)容,而且要鼓勵學生嘗試揭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主要內(nèi)容和表達的主題思想,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只有將這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學生在視覺上有更好的感受,同時連接眼睛與腦部,發(fā)揮思維,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理解知識。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包含了許多歷史知識,但是如果單一地讓教師解讀或者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未免過于單調(diào)、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插圖,比如利用情景劇來展示或者運用多媒體來呈現(xiàn)。多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促進學生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了解插圖信息,理解歷史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講解趙州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關于趙州橋功能、造型、特點的視頻或者圖片,再加上豐富的講解,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給學生呈現(xiàn)知識,實現(xiàn)插圖與多媒體的完美結合,從而發(fā)掘出插圖包含的更多知識。
歷史教材中的插圖都是較為簡單的圖片,對事件的背景、過程和人物形象、特征以及產(chǎn)生的意義和影響等都沒有詳細的展示,學生只能夠通過簡單的圖片觀察其表面內(nèi)容,而不能深入了解知識的實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了解插圖的基本內(nèi)容后,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講解與完善,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
觀察圖片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問題的趣味性、適度性、價值性、啟發(fā)性及探究方法決定著觀察圖片的學習探究成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巧設問題,利用探究式學習圍繞問題來進行探究。
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大都是反映著過去的某種情境或者形態(tài),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插圖做古今對比,形成合理的定位,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想象能力。對于教材中的歷史地圖,教師將知識要點總結成數(shù)字或者口訣,讓學生背誦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來或者寫出來,標出簡單的示意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對知識有準確的定位,提高其時空想象力。
插圖不僅能輔助歷史教學重難點的解讀,還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索獲取歷史信息,并掌握相關歷史知識。而教師要不斷探索插圖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意義,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完善歷史知識體系,使其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