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礎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今天,教學評價機制也應該不斷進行改革。尤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遵循有效性、多樣性和思想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評價機制,使之不斷完善,才能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評價機制;原則;改革策略
【作者簡介】王輝,河北省保定市風帆學校。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評價的方式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評價方式、方法單調,評價學生的標準具有統(tǒng)一性,落后的評價理念制約著課堂教學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新英語課標提倡的教學評價機制:評價的側重點不再是單純地考試名,應引入新的評價理念、方法,豐富與擴展教學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進行全面評價。
一、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1.有效性原則。由于學習基礎、能力、思維、興趣等因素影響學生間存在差異,在評價過程中要區(qū)別對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評價機制,評價內容有所側重,起到良好的評價效果。學生能力強的學生應提升評價難度,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發(fā)展;能力、基礎差的學生降低評價難度,增強其自信心。進行教學評價時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及能力等多種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實現(xiàn)教學評價有效性,能真實的反映學生學習水平。
2.多樣性原則。教學評價不能只憑分數(shù)來決定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應對學生課內及課外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并注重采用多種評價手段。檢測可側重“說”,也可側重“聽”,還可行對語法知識進行測試??傊?,要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不同階段考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檢測應以基礎知識及口語表達為主。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教學評價應是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
3.思想性原則。小學英語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其開展情感教育。教師應根據(jù)學生不同階段從多角度、多方位作出正確評價,合理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評價機制還需不斷完善,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為重點,側重學生的發(fā)展。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評價機制
1.課堂評價。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xiàn)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教師評價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狀態(tài),希望其不斷完善自我。教師應為學生多“說”英語提供機會,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并根據(jù)其表現(xiàn)引導組員進行評價。
2.課外評價。教學評價不能以課堂表現(xiàn)為主要評價依據(jù),課外學習也可作為教學評價要素之一。為了掌握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狀況,督促學生學習,教師記錄學生學習英語情況,其目的是能及時了解學習英語的情況,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及時批評教育。每周對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解決。
3.成長記錄評價。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從不同方面記錄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過程,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記錄制訂計劃,進行自我評價。學生通過記錄自己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學習理論及方式。學生的成長記錄為學校開發(fā)校本課程提供了素材。把評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能及時地進行自我反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說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說對英語的認識,說學習英語的方法,進行自我評價;學完一單元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總結內容可以是單詞、句型、對話等;以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為話題,以交際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完成一些語言實踐活動。
三、要不斷思考、調整、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1.新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評價。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評價被定義為考試,人們習慣以一張試卷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做法是狹隘的,并沒有理解教學評價真正的含義,以考試作為教學評價是不科學的。教學評價的方式不能只定義為考試,測試只是教學評價的方式之一。課程教育中不能缺少教學評價,它是諸多小學英語教學因素中的重要部分。教學與評價是互動關系。教師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改善教法及教學行為,這就需要教學評價的積極參與。新課程理念中指出,教學評價要達到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實現(xiàn)從量到質的飛躍,從知識、能力、態(tài)度、思維、價值觀、情感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評價。
2.評價內容及體系。傳統(tǒng)的英語評價只關注學生單一方向的發(fā)展??磳W生掌握哪些單詞、句型、語法,背誦多少英語短文及對話,只注重成績,忽略學生的情感、興趣、行為、習慣等。對學生的評價具有片面性,其結果導致他們發(fā)展有些偏頗。新課標明確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教會學生學習并掌握學習技巧,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等。
3.評價主體。教學評價的主體是學生。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等都是評價者,評價者不再只是小學英語教師。教師既是評價者,也是被評價者;學生既是被評價的對象,也能參與評價。教師的評價一般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能力、活躍度等。教師在評價時,應注意其語言,評價方式應多樣性、靈活性、客觀性。學生間存在個性差異,因此采取的評價方式也不盡相同,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教師應關注學生,對他們的情況及時作出有效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劉曉霞,郭海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策略[J].英語教師,2018,18(2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