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文學教育是我國文化的主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教育思想理念與內涵,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目標相一致,實現(xiàn)兩者的相融合,不僅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還能促進我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傳承與發(fā)展。對此,本文著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必要性,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原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學教育 融合
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豐富大學生知識體系,還應根據(jù)大學生發(fā)展需要適當?shù)囊I,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價值觀。而文學教育對人的教育是“曉之以理”教育模式,從潛移默化中引領、教育人,進而促進人發(fā)展。高校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的相融合,以立德樹人為教育導向,以全面育人、系統(tǒng)育人為導向,進而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相融合十分重要,不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文學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相融合,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有助于拓展大學生知識面,進而更好的教育大學生。文學教育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引領教育作用,在大學生情感、思維、觀念上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引領,讓大學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而豐富大學生知識體系。在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將課程知識立足于教材知識中,很少為大學生拓展課程教材以外的知識,導致大學生獲取知識面較為狹窄。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的融合,將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因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文學著作千千萬萬,形式、類型多種多樣,教師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挖掘文學教育精華內容,實現(xiàn)兩者的相融合,進而更好的教育大學生,豐富大學生思想情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目標一致
從本質上而言,文學是人學,一切藝術,包含文學在內的教育形式,都是推動人教育的關鍵形式,借助文學、藝術改善人生活、人情感,將人引向最高的審美境界,進而促進人不斷的發(fā)展。而素質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導立德樹人思想理念。立德樹人思想理念的核心是育人,是以正能量知識,教育人、改善人,將人向積極、樂觀的方向引領,進而實現(xiàn)教育育人觀念。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都提倡育人教育,實現(xiàn)兩者的相融合,開展全面育人、系統(tǒng)育人教育,給予大學生大學生針對性的引領,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原則
(一)理論灌輸與實踐教學融合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中,需要遵循理論灌輸與實踐教學融合原則。理論灌輸是通過課堂教學渠道,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通過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文學教育知識傳遞給大學生,豐富大學生知識面。而為大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引領大學生運用、實踐知識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中,應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以理論教學為導向,促進大學生融入到實踐教學中,進而使大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內容?;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中,應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進而實現(xiàn)兩者融合的有效性。
(二)主導教育與自我教育融合原則
主導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獲取的知識,通過教師教授形式,大學生獲取知識內容。而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通過知識內容,開展自我學習模式,通過自我學習增強自身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相融合中,應遵從主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融合原則,通過主導教育育人,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豐富的教育資源,實現(xiàn)自我教育模式。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機遇。大學生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中獲取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教育資源,實現(xiàn)自主學習模式,進而促進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增強教師融合意識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相融合過程中,需要教師具有融合意識,進而才能促進兩者之間有效的融合。教師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者,教師應身先士卒,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將自身思想觀念傳遞給大學生,引領大學生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教育,進而增強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首先,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教育融合,促進兩者的融合。在融合過程中,取長補短,以思想政治教育彌補文學教育中缺失,以文學教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現(xiàn)融合的有效性。其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的融合,發(fā)揮自身引領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文學教育知識,進而實現(xiàn)融合的價值。
(二)將文學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將文學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xiàn)兩者的相融合,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補充與變革,即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诖?,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中,應轉化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單一授課模式,進而增強大學生學習動力。首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大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觀念,根據(jù)大學生發(fā)展需要,整合課程內容,為大學生開展適合的教學活動,進而使大學生在活動中收獲知識與成長。其次,重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相融合,創(chuàng)新單一的授課模式,豐富大學生知識體系,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進而培育大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探討式、討論式、辯論式教學方法為導向,帶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培育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三)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過程中,應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學教育內容,將知識分成模塊化,分別納入到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中,為大學生課程知識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的構建是一個持續(xù)性工程,需要在不斷的運用中進行改善,并且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要,調整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資源內容,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引領,增強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此外,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提供契機,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的融合,進而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
(四)豐富校園文化內容
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將文學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中,通過文化引領,更好的教育大學生,進而突顯高校育人教育模式。相比較教育管理模式,校園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模式,是受到教師、大學生認可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引領,為大學生開展系統(tǒng)化教育模式,進而更好的引領、教育大學生。同時借助校園活動開展形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的融合。根據(jù)大學生發(fā)展需要,為大學生開展多元化校園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容,進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例如:開展詩歌大賽、體育運動項目、藝術鑒賞活動等,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內容與形式,進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的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相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突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中,從增強教師融合意識、將文學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平臺、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四個維度進行融合,增強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進而使高校畢業(yè)生更好的就業(yè)。
參考文獻
[1]鐘之靜.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構建[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2):8-10+86.
[2]楊駿.人文關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8(24):130-132.
[3]張華春,季璟.新時代文化自信視閾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120-125.
[4]李施蓉.基于文化自信視角下的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分析[J].福建茶葉,2018,40(03):177.
(作者介紹:張文靜,安徽財經大學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