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舉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時,采用情景教學法,可有效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詩文教學情景,能夠提升語文古詩文的教學質量,也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分析
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文是其中的精髓。通過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與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將情景教學法有效運用于小學古詩文教學中,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并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為使學生在快樂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持續(xù)性地改進與完善自身的語文學習思維,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則應充分體現(xiàn)出情景教學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發(fā)展。
1.通過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法,營造互動交流教學氛圍
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模式,已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法則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情景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出互動教學的優(yōu)勢,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可為學生深入學習語文古詩文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鳥鳴澗》一課時,教師采用了古詩文情景教學法,營造互動交流的教學氛圍,教師可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思路的探索。教師先提問:“同學們,在《鳥鳴澗》這首古詩中,詩人寫出了鳥鳴澗所具有什么樣的與眾不同的美麗風景?”學生回答“這首古詩重點體現(xiàn)出深夜時的春山所具有的幽靜之美?!苯處熯M一步提問:“在這首古詩中,詩人是如何體現(xiàn)出‘鳥鳴山更幽的唯美意境的呢?”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回答道:“這首詩中的春山之夜原本是一種靜態(tài)的景觀。但是,落英繽紛的落花、月出浮云中、鳥兒鳴叫,都是一種動態(tài)的景物體現(xiàn),通過這樣的動態(tài)景物的描寫,較好地體現(xiàn)出了深夜時的春山的動態(tài)美。詩人采用以動態(tài)襯托靜態(tài)的古詩寫作手法,較好地體現(xiàn)出了‘鳥鳴山更幽的唯美意境。”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與學習:“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是通過聲音來描寫景物,同時,也較好運用了藝術通感的文學描寫手法,有意識地將“人閑”與動態(tài)化的“桂花落”的情景相互融合。無論是花朵綻放還是花朵凋零,都是一種自然界當中美妙的聲音。只有沉下心來,不去執(zhí)著于外界的表象,而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一切,方可讓一個人獲得“空靈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在這篇古詩中,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即是通過從動態(tài)而靜態(tài),從“驚”到“鳴”,從表面來看,好像是驚醒了靜謐的深夜,而從實質而言,則是通過聲音來襯托出深山當中的靜謐。通過這樣的教學互動,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交流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與掌握古詩文。
2.引領學生深情誦讀,讓學生體會古詩文的意境美
我國古詩文以精煉的語言、唯美的意境來展現(xiàn)出文學藝術的“境界”。從某種意義而言,意境即是古詩文的生命與靈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相對薄弱。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教師必須對學生加以引導。古詩文兼具語言美與音韻美,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的導讀非常關鍵,對古詩文的語言描繪與學生的內心體會要進行緊密結合。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導向作用較為重要。教師可用抑揚頓挫的音調對古詩文進行范讀,再指導學生進行深情誦讀,且不僅要讀出古詩文中的情感,還要讀出古詩之美,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古詩文的思想內涵,這樣有助于學生體會古詩的唯美意境,能使學生從不同層面欣賞詩歌之美。例如,在教學《贈汪倫》一課時,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中,前句中的“深千尺”和后句當中的“送我情”相互映襯,詩人巧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來比喻至深的友情,并較好地展現(xiàn)出了兩人的深情厚誼。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立足于“離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深入論述與拓展學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兩人離別之時依依不舍的情感,在引導學生進行深情朗讀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安排學生自行誦讀古詩,通過初步誦讀古詩,讓學生認知與了解古詩的大意;其次,開展解詞析句的深入品讀;然后,充滿感情地誦讀,并通過反復誦讀最終背誦。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一句中蘊含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怎樣感悟到其中的豐富情感??山柚诙鄻踊恼b讀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誦讀的過程中,充分想象詩歌中美好而充滿情感的畫面,從而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悟情感,深入體會古詩的主題思想與豐富內涵,并能走入詩人的內心——那是一種從離別時的感傷轉變?yōu)橄矏?,并由喜悅升華為感動,從而彰顯出友情的彌足珍貴,充分借助誦讀感受古詩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3.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古詩文
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對古詩的認知理解能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并使學生依據(jù)古詩文內容深入地學習。例如,在教學《小池》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溪流、荷塘的景色,重點展現(xiàn)出幾個優(yōu)美的畫面:流水潺潺、綠綠的樹陰、清澈的水面、小荷初露的尖角、蜻蜓停駐于荷葉尖等,讓學生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視頻與圖片,較好地感知到初夏時節(jié),荷花池中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整首詩中,側重描寫無聲的泉眼、照水的樹陰、初露尖角的小荷等靜物,讓人能夠體會到一種清新自然、安靜柔美之感,尤其是詩人在詩中巧妙運用了“惜、愛、露、立”等幾個動詞,使得這幅美麗的畫面體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韻味,并具有層次豐富的畫面感。同時,快樂飛舞的蜻蜓、漣漪層層的池水,也讓整個畫面也充滿了動感,充分展現(xiàn)出了古詩文的詩情畫意之美。整首詩具有新穎的構思、精細的運筆,而詩歌的末句“早有蜻蜓立上頭”更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作為這首古詩的“詩眼”,讓整首古詩文都“活”了起來。小荷的“才露”與蜻蜓的“早有”,相互呼應,讓人們讀到這句詩句時,能夠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并能用心感觸那稍縱即逝的美景。整首古詩文從“小”處著眼,生動有趣、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出了初夏時節(jié)小池中生機勃勃的美景。通過讓學生誦讀詩歌、借助多媒體觀看與詩詞相關的視頻圖片,能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這首古詩文的唯美意境,并能深入理解與掌握這首古詩的主題思想與豐富內涵。
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行之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學法,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古詩文教學情景,融情入景地進行學習,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所學古詩文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麗萍.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9(21):59
[2]黃海泉.春風秋雨——漫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古詩教學[J].名師在線,2019(16):23-24
[3]徐寬義,任瀟.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6):58
[4]李麗娜.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