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南苑小學 朱衛(wèi)衛(wèi)
小學生的自我學習方法并沒有掌握成熟,所以在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語文課程的學習是需要學生做好準備工作的,從而更加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研究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實現(xiàn)自主預習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的預習能力有所局限,預習過程中,學生把握不好大致的方向,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指導。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在明確學習目標的情形下,充分考慮到語文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精心設計導學案,幫助學生達到預習應有的效果,從而達成語文知識的掌握。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指導設計導學案。這是一篇講述母愛偉大的課文,要讓學生感受兒子的愧疚,從而讓學生明白母愛的偉大,尊崇自己的母親。通過網(wǎng)絡可以將導學案展示和發(fā)送給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應該圍繞這個教學目的設計導學案,設置問題:課文寫了幾次作者抱母親?學生根據(jù)導學案問題進行預習,初步閱讀文章,找出文本中的生詞,理解生字詞的含義和文章的大致內容,關注兒子和母親的互動,從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利用網(wǎng)絡還可以搜集相關的資料,在此需要強調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運用,這是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有助于預習落實的有力手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良性應用。
想要實現(xiàn)有效的預習,一定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做好導學案。預習工作一定要有方向,不能夠讓學生自主漫無目的地進行預習,那樣是沒有效果的。精心設計導學案,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和生字詞,為之后深入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想要體現(xiàn)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教師必須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設置好預習,隨時指導。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利用課文教學向學生傳授預習的方法。磨刀不誤砍柴工,想要做好預習工作,首先就要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掌握預習方法的同時,不斷地提升預習的效率。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想要做好本篇課文的預習工作,首先就要把握住這篇課文內容的特點,從單元上進行分析和設計。這篇文章所在的單元是介紹大自然中自然現(xiàn)象的一個單元,《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金蟬脫殼》是舉了具體的例子,而《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詩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和圖書搜集資料,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和模式,也可以了解一些作者的資料。通過這種預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順利地掌握詩歌的表達,領悟其中的情感,在之后的學習之后加深了解,從而養(yǎng)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明確預習的重要性。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了解到預習的重要性,了解其中的方法,只有運用好方法,才能有所幫助,讓預習達到效果。
語文課文的預習過程中,因為學生年級都不同,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年齡段,教師應該傳授不同的預習方法,才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該設計適合學生的預習方案,不能一刀切,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夠讓預習的效果得到顯現(xiàn),學生既能夠有所收獲,又能夠通過閱讀獲得一些學習上的體驗。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在大海中永生》,因為是五年級,所以要區(qū)別于低段、中段語文預習,更注重層次感,讓預習循序漸進。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流利地閱讀文章,通過預習解除生字詞的障礙,并且讓學生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在課文預習中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是生字詞的解決,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第二層是帶著教師提的問題思考文章講了什么,分別分成哪幾個部分講述故事的;第三層是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搜集文章和作者的相關寫作背景資料,從而實現(xiàn)完整的預習過程,讓之后的課堂學習變得順暢且容易。
預習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有層次性,教師的設計應該注重多方面的考量,尤其是學生本身的年級,低段、中段、高段都應該各有它本身的年級特點,只有有所區(qū)分,預習設計上有層次劃分,才能夠提升預習的實效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很多教師都明白預習的重要性,只是實際教學中落實預習的情況并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教師努力鉆研,設計多種方式進行預習,從而做到行之有效,進一步提升預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