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萍 趙惠瓊
(甘肅省平?jīng)鍪腥A亭市西華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平?jīng)?744106)
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賴于語文閱讀教學。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自己在日常學習中奠定良好發(fā)展的基礎,便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必要性,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以下是筆者的簡要分析
要想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體來說,一篇語文閱讀素材需要進行三次閱讀才可以搞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知識脈絡,首先是文本的粗讀工作,在粗讀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閱讀素材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知文章大意,進行語言積累;然后是文本閱讀的精讀部分,在文章粗讀理解后,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有了一定認識,接下來我們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精讀工作,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文章寫作的目的,進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最后是文本的分析討論環(huán)節(jié),這一部分是將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表達出來,通過小組討論或者班級討論進行認知的完善和提高。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是什么樣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可以說是“心知肚明”,所得到的教學反饋并不理想,學生們知識閱讀的傾聽者,而不是參與者,閱讀教學質(zhì)低速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除了要養(yǎng)成學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將多媒體設備和互聯(lián)網(wǎng)融入到閱讀教學課堂中來,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講課的模式,讓學生借助相關設備和資源進行文章的自學和討論,在這種討論中我們可以找出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認知缺陷,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進而幫助他們理解閱讀文本,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順應時代發(fā)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是我們需要做也是必須做的,我們需要將閱讀課堂開放出來,在教學中聽到學生的聲音,明白他們對于閱讀文本的認知,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他們借助閱讀收獲更多知識,從而獲得自身的全面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