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教育集團佳源校區(qū) 何小霞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達到語文能力和語文成績的提升。通過在課堂中踐行“學思用合一”的理念,打造新型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真正做到啟發(fā)學生成長。讓學生通過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比如在小學課文《沙漠的綠洲》中,從文字中學生可能不會體會到沙漠中綠洲的美,教師可以利用課程插件的辦法,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在投入栽種前沙漠的景象和投入建設后沙漠的景象,用圖片和視頻的展示方法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綠洲的美麗和因環(huán)境形成的巨大反差感。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明顯地表達出教師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教學的目標,激發(fā)同學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
對一門學科感興趣的基礎是興趣愛好,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第一步。有足夠的興趣去探索、去發(fā)現知識里的奧秘才能更好的去學習、了解和掌握它。從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來看小學階段正是充滿好奇心、樂于探索、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階段,那么無論從課堂教學上還是從課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都不要忽略學習的趣味性。怎樣把一堂課上得生動、有趣、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做怎樣的引導才會使學生樂于探索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這都是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所探討和研究的。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通讀課文、朗誦課文的時候進行配樂朗誦的模式,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渲染情緒;也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誦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使語文課堂成為生動、有趣、有效的課堂。
學習離不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小學生年齡小,適合他們思考的環(huán)境較少。所以在學校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這樣的平臺,帶學生們走出去,在大自然中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在理解與運用中能夠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得深入透徹,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這篇課文中,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思考:“網”的內涵?互聯(lián)網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要說國際互聯(lián)網是奇妙的?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敘述手法,從而更好地運用在寫作中和生活中,比如讓學生思考印象當中的互聯(lián)網是什么樣子的,在生活中的哪些環(huán)節(jié)中使用到了互聯(lián)網等,這也是課堂教學在實踐中更好地進行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小學生都是愛幻想的,幻想不僅能引導他們發(fā)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fā)他們去探索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根據這一點,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在課堂上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在遇到晦澀難懂的詞語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從而進一步促進詞語的理解。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更有利于思維的培養(yǎng),用探索的思維模式去參與到文科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有許多的收獲。
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語文學習,在課外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比如可以做一些猜詞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及如何運用,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創(chuàng)新和提升。
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參加多種的課外活動,比如讀書角、讀書會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更好的對話交流的方式,更好地進行語言邏輯思維的鍛煉,會收獲不一樣的體驗。教師再加以指導和點評,更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活動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打基礎。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激勵,會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語文的學習,使語文課堂成為有效課堂。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知識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能力。
語文教師現階段要做到讓學生喜歡上語文,通過不斷的實踐體會到語文帶來的快樂。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活動中、游戲中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善于運用“學思用合一”的理念,讓教師們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去探索發(fā)現,找到更適合自己學生的方式并加以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在學習語文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