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蔣嫣雪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界的一代偉人,他的“教學做合一”理念被現(xiàn)代教育廣泛推廣和傳承。他所主張的教、學、做三者合一,即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課本知識如何學,實踐經驗如何做。目的在于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進一步變得成熟,要求將教學方式定向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明確現(xiàn)代格局中實踐經驗遠遠勝于課本案例。本文主要以我校所選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主,淺談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提出以“教”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目的在于使大家明確教學的基本內容。在面對學生時,要重視“教”和“學”雙向發(fā)展,即前文中所提出的“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來決定某節(jié)課如何上才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率”。在應試教育中很多學校將重心放在了“教師”身上,教學內容以教師備課內容為主,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吸收率。
對于我來講,學生的每節(jié)課收獲率才是最關鍵的,即便每節(jié)課只收獲一個知識點。在每次上課之前,所有的教師都會早早備課,以待下節(jié)課使用,我亦是如此,但是我會根據學生的喜好方式進行備課?!赌倪隔[海》是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由于學生處于知識空白階段以及對于色彩豐富的圖和動畫較為感興趣,因此我便采用了多媒體+動畫視頻的教學方式,進行課文講解。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符合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動畫內容與課本內容具有高還原度,單調的文字內容相比于精彩的動畫內容,明顯失去了吸引力,學生在這種方式中不僅能夠產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習的動力。
使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而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課堂效率是教師在進行教學前的關鍵。努力完成“教”“學”結合,正視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學生可以無條件地答應“老師”的所有要求,做到盡心盡力,但是將閱讀發(fā)展成學生的興趣,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引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興趣”尚未完全了解,他們更多的是聽從老師的話,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對于沒有效果的聽從,是浪費時間,是在變相的囚禁學生的思維,因此要避免讓學生失去興趣。
在《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一課時,我采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閱讀,但是并不是盲目閱讀,是帶著我所給出的問題:“在閱讀一遍文章后,你所認為最優(yōu)美的句子有哪些?”我一直認為簡單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提高自信心,能夠敢于在眾多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結果證明這種做法效果很好,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著我的問題,并且還積極闡述了之所以列入優(yōu)美語句名單的原因。很欣慰,這說明學生已經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含義。隨后,我提出:“請學生們再次閱讀課文,并且在閱讀后說說文章所表達的含義或者對你的影響。”首先每一篇文章對于不同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提出這種多答案式的問題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有一位學生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我應該學會勇于嘗試,面對不同的事,都應該保持一顆向上的心和無畏的心,自己為自己自豪?!边@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指導教學時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一味地跟隨老師的腳步,對于學習方面可能會有好的成效,但是,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有比之更好的成效顯現(xiàn)。
重視實踐,對于教育的所有階段來講,都是相同的。實踐積累經驗,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知行合一才能出真知,而且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理念中也將做劃分到了教學中,他所提倡的是教、學、做同等重要,三者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由此可見,“做”對于小學課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處的“做”不是將閱讀的文章默寫下來的意思,而是進行文章寫作。根據閱讀文章的格式等進行仿寫,即作文課。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點,還有寫作技能。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時不能只考慮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應該將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文本格式等一并傳授給學生。就如《師恩難忘》這一課,開頭簡單地講述了時間、地點以及人物,接下來便開始講述某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全文采用回憶式的寫作手法,突出田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程度,再用簡單的一句名言進行全文總結。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一般會以某一課文為例進行結構剖析,仔細地講述這類作文的寫作框架。
練習很重要。如果沒有練習的輔助,學生也不會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深意。只有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總而言之,通過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我深刻地明白了教、學、做的重點所在,懂得了只有三者一體,才能實現(xiàn)最高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知行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記住以學生為本,重視教學做三者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