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城北小學 刁秀蘭
語文科目屬于語言類學科,也屬于工具類學科,學好語文科目,有利于遣詞造句,表達思想。而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的教學,是學生十分關鍵的階段,對于語文老師而言,也是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語文知識的階段,從教材為主體,轉變到學生為主體,教材的知識本是以學生為服務對象編排的授教內(nèi)容,老師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要滿足學生特殊的學習需求,安排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案,能夠有效活躍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教學,最基礎的就是識字環(huán)節(jié),老師為學生在板書上寫下將要學習的生字,通過領讀的方式,讓學生初步認識這些生字,待到學生對于生字印象較深的程度,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的視頻畫面,強化學生對于已學生字的印象和認識,經(jīng)過一番趣味性的引導和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之后,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的教學進度掌握已經(jīng)學習的生字,為自己學習后面的知識奠定基礎,小學的課程安排基本上呈現(xiàn)這樣的特點:課程設置較小,任務量基本不大,學習難度由易到難,且存在相近難度的穿插現(xiàn)象,課程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老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當中執(zhí)行相應的教學方案,就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畫”一課中,課文內(nèi)容便比較簡單,對于學生而言,需要掌握的生字也不多,但是背誦任務就顯得額外重要。但是對于語文老師而言,可以通過對本文的精彩解讀,讓學生明白這首詩講的是什么,從而降低學生對課文的恐懼感和陌生感,通過多媒體動畫效果,十分形象地將課文演出來,吸引學生關注課文內(nèi)容,結合動畫來朗誦詩歌,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老師的積極指導下,學會這首美麗的古詩中所包括的生字。例如“遠”“有”等描述性較強的生字和與感官相關的生字,對于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一個相應的提升。
學習了生字之后,對于閱讀部分就可以逐漸進行了,在識字初期,會有不少生字需要去認識和理解,在多次看到同一些文字時,便可以把它們牢記在心,老師在設計閱讀部分的課程時,要以簡單字為主,在閱讀訓練中,穿插一些結構較復雜的生字和結構簡單的生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判斷生字;不僅是筆畫多且結構復雜的,也有筆畫少且結構簡單的。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教會學生通過使用字典高效查找生字,且在授課過程當中注意多音字的存在和辨別方式。在不斷的新舊知識穿插之下,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課文中便涉及了一些難度較高的生字,例如“塘”“腦”“袋”等不僅結構復雜,且筆畫較多的生字,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較簡單的生字,例如,“灰”“龜”“兩”等相對較為簡單的生字。老師在閱讀環(huán)節(jié),需要及時提醒這些字在文中所表達的含義,以及這些生字在文中所起到的關鍵意義,從創(chuàng)作者角度深刻認識到,要寫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僅需要結構簡單的字詞,同時更需要較為復雜的字與簡單的字詞組合起來,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句子,且在不同的語境當中,同一句話所表達的含義也有所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的含義。老師同時借助本文教育一下學生,我們現(xiàn)在就像是一個小蝌蚪,我們對于語文知識的認識,就像是小蝌蚪一樣,從只有一條尾巴,開始探索這個浩瀚的語文世界,我們會隨著自己的一天天學習積累,逐步熟悉和掌握這個語文大世界的規(guī)則,最后成為一個會學習的語文學習者,實現(xiàn)自己思維創(chuàng)新的目的。
寫作教學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己便如此,語文教學的寫作環(huán)節(jié)也并非一蹴而就,一口吃個大胖子,需要從最簡單的遣詞造句,學會寫完整的句子開始。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更要注意寫作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讓學生在給定的字詞進行造句或者講一個小故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設計,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考驗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也能暴露出學生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彌補性的關鍵作用;同時對于改進教學方案意義非凡。老師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對于教學都具有積極的反饋作用,同時又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教學案例。
例如,在“小馬過河”一文中,課后訓練有一道題目,就是通過用上“馬棚”“愿意”“磨坊”“駝”“擋住”“為難”“吃驚”“難為情”“動腦筋”和“小心”這些詞串聯(lián)起來講故事。這道題對于學生而言,原本是極其具有挑戰(zhàn)性的。但是學了“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其邏輯性就躍然紙上,這就大大減小了講故事的難度,可以說是個簡化版的小馬過河的故事。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可以得到極大鍛煉,老師可以通過這道題,在一旁引導和輔助學生完成這道題的要求,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可以試著學習運用自己已學的文字來講述這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寫作時作者通過一個系統(tǒng)的教學訓練過程,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解決寫字和識字等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課程,懂得了語法的基本方法和相關的基本技巧之后,開始嘗試去遣詞造句,完成這樣一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以此為一個學習周期,經(jīng)過長期的課堂理論學習和作業(yè)實踐,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完成一個量的積累,接著就可以實現(xiàn)基礎寫作的雛形,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正確的寫作技巧。列舉一些案例,學生加以學習和吸收,能夠創(chuàng)作質量較高的語文作文,間接推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