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zhèn)營防小學 吳曉燕
新課程標準(2011版語文)對閱讀教學中各種文體的教學都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對文體的特點統(tǒng)一了標準,突出了文體特點在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教師的文體意識對其的教育教學具有深刻的影響。但是現(xiàn)今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文體意識觀念普遍不高,沒有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文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他們不知語文作品中,不同文學體裁具有各自獨特的美感。就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科學文藝類作品不僅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也是中、低學段學習語文教學的難點,此類作品兼科學與知識,趣味與生動為一體。在備課時,教材重難點的把握上就有些許困難。有些教師認為,這類作品的存在,就是為了對孩子進行科普,因而上成了科學課。而由于自身并沒有太多的涉及科技方面的知識,課堂上,一味地以學生為主,而喪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枯燥乏味,缺乏語文味。那么,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試著通過對文體意識及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來談談,試著通過對小學語文科學文藝教學例子來分析,為小學語文教師在科學文藝教學中樹立文體意識提供啟示。
文體意識是什么?它是指人們在進行文章閱讀、欣賞以及寫作實踐中,根據(jù)文章展示出的具體內(nèi)容、形象以及其腦海中所形成的一種關于不同文類的結構、文章圖式,對不同呈現(xiàn)形式的文章進行閱讀、欣賞和正確的把握、理解好感悟,同時賦予文本的未定空白處新的含義。文體意識是教師、學生讀懂、理解課文的潛在要求,是確定教與學內(nèi)容的依據(jù)之一,它關系導學目標的定位是否合理、準確,關系到教的質(zhì)量、學的質(zhì)量的高低。因此,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文體意識。教師有了文體意識,才能有助于教師正確理解文本。教師有了文體意識,才能有助于教師取舍教學內(nèi)容,事實上,具有了文體意識的教育教學活動,能讓教師自己根據(jù)文體的特征來有的放矢地錘打教學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的詳略,舍棄無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語文教學更加高效。教師有了文體意識,才有助于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從具體的實踐看,不同文體有不同文體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教學科學類課文,就要讓學生抓住科學方法,讀懂知識,品讀、感悟關鍵性的詞句,把握全文的說明順序和結構特點。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科學文藝類課文目的在于讓我們以科普以及文藝知識的傳授為平臺對學生開展語言文字訓練,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科學文藝知識,以此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文藝的興趣。但是很多老師在教學科學文藝課文的時候,過多地進行了講解分析,知識的拓展過濫,把語文課變?yōu)閷崒嵲谠诘目茖W課,當成了說明方法或者介紹文藝知識的專題講座了,學生變成了“容器”,會失去閱讀的興趣,語文變成了科學課、文藝課。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科普文藝課也不例外,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選用的科學文藝類課文一般都是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對感性的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于有認知難度的科學文藝知識理解起來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此刻如果我們過分的灌輸,只會把學生搞得稀里糊涂?!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事實上,只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才能使他們真正地對知識進行感知,才能使他們不斷獲得知識和方法,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拓展。讓學生在自己充分讀的基礎上去理解比盲目的灌輸效果要好。為了能讓學生有效地讀,我們從這兩點解決:
(1)任務驅(qū)動
任何知識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大腦加工處理后才能內(nèi)化、吸收。因此,在科學文藝課中,我們必須有明確的任務與目標。
(2)觸發(fā)情感
科學文藝課的語言簡練、比較枯燥,基本上都沒有故事情節(jié),為此,我們必須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帶著學生與課文、作者對話。
在科學文藝課教學中,滲透一些說明方法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學科學文藝課的最高境界是“教師不刻意的講科學、文藝知識”,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悟,習得說明方法和文藝知識”。教學科學文藝課堅決不能上成科學課、音樂課,要用心上成語文課。也就是通過對課文中語言文字進行透徹的分析,幫助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并逐步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當然也要突出科學文藝課的特點,不同的文體設計對應的教法,筆者是這樣做的:
(1)品析課文中的詞語,加強語言生動性的有效訓練
教科書中的科學文藝類課文基本都是利用一些事物來向?qū)W生滲透某些科學知識(文藝知識),選詞考究、表意準確是這類課文的最大特點。教學時,我們可以抓住關鍵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閱讀品析,領悟其講述的客觀性和課文的用詞精妙。
(2)明確事物間的關系,加強語言邏輯性的有效訓練
科學文藝類課文,有很多是運用事物之間的關系來滲透科學知識(文藝知識)。教學時,我們可以緊扣相關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弄清楚事物之間的關系,將語文思維的邏輯性與學生語言的邏輯性整合起來。
(3)理清事物間的關系,加強語言條理性的有效訓練
科學文藝課的特點之一就是條理性強。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清事物間的關系,從而訓練語言的條理性。
科學文藝類課文的教學不姓“科”,也不姓“文”,姓“語”。它的基本路徑是內(nèi)化和外化有機融合,相互促進,也就是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拓展進行內(nèi)化,比如閱讀、背誦等;接著再把內(nèi)化了的知識、方法進行外化,比如口語交際、寫作等。我們應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恰當?shù)剡M行拓展,設計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活用科學類課文的說明方法,文藝課文的藝術。我應做到:
(1)拓展有度
一篇科學文藝類課文所涉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為了加深對其的了解,一定程度的拓展是有必要的。我們在課前,要對學生不容易掌握、理解的知識,適當?shù)厮鸭恍┵Y料,并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拓展有法
①習作。讓學生仿寫課文中的方法等。
②活動。讓學生以學到的某些知識為基礎,開展課外的實驗等,讓學生在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發(fā)展。
總之,文體意識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作用,適度關注,教出不同文體的特征,比如科學文藝課,讓學生在感知文體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