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恒濟鎮(zhèn)中心小學 喬維琪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聽說讀寫”的教學依據,各年級的閱讀教學在基礎訓練分別安排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內容,可見“聽說讀寫”這一表達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途徑之一。兒童期是人的說話能力發(fā)展的奠基時期,加強小學生讀書說話訓練促進思維能力就是加強學生語言編碼能力,可以發(fā)展小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對小學生的讀書說話訓練,可以通過語言來再現形象,渲染情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養(yǎng)成,尤其是智能電子的誕生,要求人們使用最簡潔、最精確的語言。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小學生正處在學習、掌握語言這個關鍵時期,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口語說話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措施。
讀,可以感知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的知識和規(guī)律,又在其過程中鍛煉了讀的能力。可見讀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強化讀的訓練,要注重“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理解、感知,內化和積累課文中的語言并形成技能。但“以讀代講”并不是不講,而是對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要講在點子上,講在關鍵處,講得精煉、明確、精辟。讀,當然也要提高要求,讀的形式要多樣化。如常用的有朗讀、分角色讀、領讀、齊讀、指名讀,還有默讀、速讀、邏輯引讀、比較品讀以及古為今用的吟誦、背誦等。對于形式多樣、變化無窮的讀,也應根據課文的內容、情節(jié)、思想感情、知識結構以及學生自身的特色,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所選的形式要有利于從多個角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從而增強讀的效果。
通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也是小語教學中的一項隱性任務。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課堂上教師要能精心設疑,引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詞句,這樣既能深刻理解詞句的含義,又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當然,這些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不是拘于每堂課都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訓練,而應結合所學內容、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的情趣、思維的基礎與能力、課堂的氣氛,而有的放矢地進行。
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否有效地得到訓練,還要看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其學習的過程,只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進入全面的素養(yǎng)教育軌道。
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簡單地說,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單元訓練有字、詞、句、篇、讀、聽、說、寫的訓練,除了單項訓練外,還要重視幾個有機結合。如閱讀與寫作結合、詞句與篇章結合,當然,這些訓練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項到多項,不但要注重訓練的序列性又要注重訓練的實效言與情感結合等方面的訓練。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強化學生們口語表達的訓練。課堂是小學生說話訓練的主要場所,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在各種教學形式、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都有表達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問答、誦讀、講故事、作文展示、口頭作文等形式進行說話訓練。例如,有的教師口頭表達作為傳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引導孩子們去口頭談一談體育動作要領,說一說事物的外形特征等。這時候孩子們的表達既是達到了教學訓練的目的,同時也進行了說話訓練。在孩子們進行口語表達時,教師就要引導孩子們用一些簡潔、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在表達中還需要孩子們表達出真情實感。復述訓練可以從盡量忠于原文進入通過想象聯想,對話要鮮明,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注意尊重別人;口頭作文要做到有序,可看圖說話或根據材料題目說話。
第二,在培養(yǎng)孩子們語文能力時還要結合一些教學活動,有意識引導孩子們進行表達訓練。在小學中經常開展班隊活動和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接受說話訓練。教師可配合聯系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說話訓練。如在綠韻科技創(chuàng)新社團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引領孩子們去演示自己的實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流利地表達實驗的過程、實驗的原理、實驗的結果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們在一些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去匯報、主持、展示……總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去引領,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敢于表達自我、表現自我,那么,孩子們就會在各種活動中得到鍛煉的機會,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就會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提升。
第三,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說話能力中,我們教師還要去營造良好的表達氛圍,這是我們提升孩子們說話能力的又一途徑。說話訓練也是如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認為改變這種狀態(tài)最好的方法是讓我們的孩子們在一定表達的氛圍中展現自我。通過這個環(huán)境渲染,從而想說、敢說。這個環(huán)境還應讓學生得到學習,從而會說。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可以發(fā)現要創(chuàng)造表達的氛圍,可以在校園中經常播放孩子們愛聽的優(yōu)美詩歌、散文,經典故事、名著片段錄音,或者比較好的演講錄音等。這樣孩子們就會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得到學習、提升,養(yǎng)成沒有語病的說話習慣,表達清晰流利。二來同學之間的影響也會起著很大促進的作用,從而起到較好的訓練效果。教師要營造這樣的表達氛圍就要從說話情景入手。教師應善于捕捉一些教學中比賽活動。通過這些經常性的專門的說話活動,學生不僅有機會說,而且形成一種說話的風氣,學生不得不說了。這樣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提升。我們教師要創(chuàng)造這樣的表達氛圍,還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們在家庭中也能有這樣良好的氛圍,讓孩子們在家庭中也形成好的表達習慣,說話能力得到鞏固、發(fā)展。只有把課堂延伸到家庭,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有效表達的好習慣。
總之,要提高語文教學,就要加強學生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只要我們存有這種認識,具有指導意識,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注意隨時隨地在關鍵處給予點撥,切實抓好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必能使學生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以適應時代需要,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徹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