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實驗學校 王 玲
有音樂的地方才有生活。生活因音樂而精彩,因為音樂具有一種非常強的感染力和激勵性作用,對人的情感有著一定的刺激性。而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屬于活潑好動的年紀,非常喜歡音樂。怎樣才能促進習作教學與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實現(xiàn)音樂為學生作文“拔節(jié)”呢?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在此談一談習作教學和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以供廣大同仁互相分享和探討,為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我們首先來談一談音樂教學的特點,眾所周知,音樂教學具有兩大特點:聽和唱。聽的是歌詞,是音樂的旋律和曲調(diào),唱的是音樂的節(jié)奏。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文字輸入和文字輸出,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料庫和知識儲備。很多音樂的歌詞寫得非常好,而且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故事,如果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習作過程中,怎么會寫不出好的作文呢?以下是本人基于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所提出的關于習作教學和音樂教學相融合的方法與途徑。
談到習作教學和音樂教學的相融合,可以從多積累、多運用兩個方面著手。多積累,指的是學生可以通過音樂教學的學習,可以多多地積累自己所喜歡的歌曲,而大部分的歌曲都是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所以對學生感悟人生、情感方面容易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和感想,這樣對學生進行作文書寫的過程中的情感輸出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比如《感恩的心》《我愛我的祖國》等歌曲在一定的情況下都可以轉化成學生書寫的作文內(nèi)容,以此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儲備。其次,可以利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習到的音樂歌曲來聯(lián)系與教材相關的知識,比如在教授學生《春天在哪里》的這首歌曲的時候,通過歌詞的積累,學生可以聯(lián)系到春天是可以從田野、小草、花朵中找到的,這樣在進行描述春天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利用相關的音樂知識來進行自身作文的創(chuàng)作。最后,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每一首歌曲都有其背后的深刻故事,比如歌手韓紅的《天亮了》,展示的就是一段較為悲傷的故事,一個小孩的父母因為意外都去世了。那么這個題材就可以讓學生來進行一定的作文創(chuàng)作,如在經(jīng)歷大事件過后如何樹立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善良人的善舉對別人一生的影響等。這些故事都可以進行一定的積累,積累過后就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讓音樂為學生作文“拔節(jié)”。
音樂是依靠聲音進行傳播的,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聽來進行感情上的藝術共鳴。所以應該讓學生多多的聽音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音樂是充滿靈性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特定情感,激發(fā)某種靈感的同時,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已經(jīng)儲備好的知識和文字轉化成作文,形成屬于自身風格的文章,以更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所以聽音樂來寫作文是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想象,以此促進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習作教學與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學習的音樂歌曲有些是非常的迷人、具有魅力的,歌曲的魅力可以很好地應用于作文的創(chuàng)作之中。比如有些歌曲的名字《陽光總在風雨后》《常回家看看》《我愛我的祖國》等,都可以應用到作文的擬題之中,為作文的題目展現(xiàn)一定的亮點。其次,還可以利用它們之中的歌詞來進行作文內(nèi)容的豐富,比如在描寫人物的作文過程中,有的同學想寫父親,那么可以結合歌曲《父親》中的歌詞來進行一定的情感輸出,結合自身的文字功底抒發(fā)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寫出非常美的作文。
音樂是人類抒發(fā)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音樂的學習,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各方面情感的表達與流露?,F(xiàn)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通過音樂的學習可以有效地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進行一定的情感培養(yǎng),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激發(fā),如聽《聽媽媽的話》來豐富學生與母親之間的情感。
總而言之,習作教學和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學的特點:大量的輸入和輸出,以歌詞的優(yōu)美性和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性來促進學生寫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通過音樂的多積累、多運用,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將歌曲的魅力應用于作文創(chuàng)作中,將學習音樂的樂趣應用于寫作文之中,克服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習作教學和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還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探索才能更好地運用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