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農安師范附屬小學 趙秋梅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研究語言文字、表達情感、形成學科素養(yǎng)等的學科,不僅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奠基,還是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基礎,對于學生成長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這就使得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期望通過有效手段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漲、學習技巧欠缺等,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亟待教師解決。因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經過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圍繞教學情境、合作溝通、探索實踐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情境對學生展開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便捷性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對情境進行仔細篩選,誤導了學生,致使教學得不償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學情境時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情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九寨溝的神奇之處,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九寨溝的旅游視頻,讓學生在色彩的沖擊下感受自然的美。學生觀看視頻后,都被九寨溝的美麗景色所吸引,紛紛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很快就融入了新課的學習中,課堂氛圍在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下變得熱烈起來。這樣,筆者通過圍繞教學情境展開,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使學生在情境的帶領下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風光,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推動力,還是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對學生綜合成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溝通的機會來促進學生思考,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限制了學生的合作環(huán)節(jié),把自己的體驗強加給學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合作時,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含義,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體會晏子辯論的技巧和思路,學習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品質,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組,組織學生合作對課文進行演繹,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展示人物的形象。學生一聽說是角色扮演,都顯得躍躍欲試,在表演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對課文進行了細致的閱讀,掌握了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在表演對話時,學生還設計了動作和語言,豐富了人物的性格,推動了表演的完成,促進了自身的溝通和理解。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合作溝通展開教學,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技巧。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只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形成實踐探究的能力,能夠借助自己的力量來獲得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意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自己對課堂的掌控能力,總是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使得教學流于形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學生擺在首要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為學《論語》四則”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品質,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翻譯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結合課文、工具書等,對課文進行初步翻譯,理解字詞的含義。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先對課文進行了朗讀,進行了斷句,接著找出文中不能理解的字詞,進行查閱,獲取了大致意思,對課文進行了粗略翻譯,知道了《論語》主要記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等。這樣,筆者通過圍繞探究實踐展開教學,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學習的真諦,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總之,本文圍繞教學情境、合作溝通、探索實踐三方面展開了探索,為學生學習打開了新局面,促進了學生的進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學習,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