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曹偉偉
寓言是一種運用故事寄寓道理的文學體裁,其特點是短小精悍,通過各種假托的故事和擬人化的手法,將各種道理與知識融入其中。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寓言故事的幫助下,能夠快速學習到各種知識,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展開研究,在多種教學策略的輔助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質(zhì)的教學模式。
學習是努力探索和求證的過程,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過程中,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知識仿佛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線,需要學生在抽絲剝繭中層層深入。教師可以采取質(zhì)疑問難的教學策略,積極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疑問,并幫助學生展開解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教學的難度,指導學生去探索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在逐步解疑的過程中實現(xiàn)思維的全面創(chuàng)新。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時,在學生閱讀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逐步向?qū)W生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質(zhì)疑和思考。如:禾苗的生長過程需要多長時間?如何才能做到幫助禾苗快速生長?農(nóng)夫的做法為什么會導致禾苗都枯死?如果你是農(nóng)夫,應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進行科學分組,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展開合作與交流。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們共同思考與討論,還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回答問題更加精準和到位,并在最后評比出優(yōu)秀小組進行獎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教師通過設疑和質(zhì)疑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中求知欲望不斷增強,并在小組成員的帶動下積極展開探索,促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將得到充分的激發(fā)。
應試教育的影響讓很多學生機械式地進行學習,教學過程嚴重缺乏樂趣。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寓言是具有一定諷刺性的文學樣式,很多故事中的情景都比較滑稽和可笑,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進行寓言情景導入,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展開角色扮演,充分利用故事中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狀態(tài)下,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鷸蚌相爭》寓言故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播放寓言故事的動畫視頻。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動畫方面的興趣度非常高,很容易被寓言故事中人物可笑的外形、夸張的動作、幽默的語言所吸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寓言情景導入,寓言故事中共有三個角色,分別是河蚌、鷸和漁夫,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分別飾演寓言中的三個角色,并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根據(jù)人物特點進行故事情節(jié)拓展和延伸,可以借助各種道具、聲音和燈光,增強學生的情景體驗。
學生通過情景式教學,對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調(diào)都會有深刻的體會,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在具體直觀的情景中,學生展開觀察、體驗和思考,增強了對所學知識的探究和感悟。
小學階段的寓言故事比較生動,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且能夠通過寓言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還能夠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寓言的特點,對教學資源展開充分挖掘,讓小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思考生活,明確分辨是非、善惡和美丑,并將寓言中的事例引入現(xiàn)實生活中,讓寓言發(fā)揮出教育的真正作用。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牧童和狼》寓言故事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讀懂和讀通課文,理解寓言的真正寓意。寓言中牧童總是說謊話,騙大家說是狼來了,后來狼真的來了,人們卻再也不相信他了。教師讓學生通過寓言故事與自己身邊的實際生活相互聯(lián)系,反思自己或者他人日常中有沒有和牧童一樣的舉動,應該如何改正,如:抄襲他人作業(yè)不承認,和家長說謊在認真學習,但是卻在玩手機等實例。
學生在理解寓言主題思想的基礎上,都能夠舉出十分貼切的例子,并且能夠勇敢地揭露自己和他人錯誤之處,還能夠在真實的案例中加深對寓意更深層次的領會,努力改正,讓寓言的教育意義發(fā)揮到極致。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中要引導學生設疑和質(zhì)疑,從寓言中創(chuàng)新思維,促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識重點。同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為依據(jù),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思考,從而有效增強對語文知識的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