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剛
(江蘇省江陰市第二中學,江蘇江陰 214400)
讀寫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開展讀寫結合訓練,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展開文本閱讀,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英語教師可以多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綜合訓練學生的語感和語用能力,也能更好地達成閱讀教學及寫作訓練的目標,以取得更好的綜合教學成效。本文將以School life為例,探討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預設目標的達成,并綜合訓練學生的語用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展開中,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的閱讀過程創(chuàng)設良好的整體環(huán)境與氛圍,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鑒于School life這篇文章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時完全可以從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引導學生分析探究相應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整體教學氛圍。
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曾經(jīng)的校園經(jīng)歷,并要求他們以此為題寫一篇英語記敘文。然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建立課堂討論小組,讓學生分享校園生活的點滴,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此為讀寫結合的第一點。不同的閱讀范本和不同的教學形式,會使讀寫結合的方法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讀寫結合應先從閱讀開始,基于文本的充分閱讀與分析后,教師再來給學生設計寫作任務。在這一例證的教學中在順序上有所顛倒,之所以采取這樣的實施方法,原因在于這個主題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非常貼近,學生即使沒有閱讀文章,也能從自己的校園生活中表達很多觀點和想法。這個話題能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并且學生也有豐富的寫作素材作為依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展開寫作訓練,會推動學生迅速進入討論的主題。尤其是完成了相應的習作后,學生會對這個主題的印象更加深刻,當教師再展開文本閱讀教學時,學生理解、吸收速度會更快。
讀寫結合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作為英語教師要不斷調(diào)整與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多將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新鮮感。如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獨立寫作,這其實和常規(guī)的讀寫結合教學有所差別。但考慮到這篇文章的特點,以這樣的方式展開讀寫結合教學不僅有實施基礎,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靈活地對教學形式做出調(diào)整與變化。這樣才能夠從閱讀文本的特點出發(fā),設計針對性更強的教學方式。這不僅更加有助于綜合教學目標的達成,而且會強化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
當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需要展開基于文本的閱讀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完全從文本特點出發(fā),教師可以結合文章要求有針對性地展開設計。鑒于這篇文章主題學生較為熟悉,且文本的閱讀障礙不大,教師可以在文本學習與分析的環(huán)節(jié)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與討論。這不僅可以進一步活躍整體課堂氣氛,提升學生教學參與的主動性,而且會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文本中,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解決很多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學實施效果[1]。
在讓學生針對School life展開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大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先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在遵照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做合理的安排。由于此前已讓學生進行了課前寫作,因此在“Word Power”的教學分組中,教師可以采取“以強扶弱”“以上帶下”的分組方式,盡量讓每一組學生的寫作水平相當,這樣才會從整體上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為了讓學生的閱讀針對性更強,教師可以結合文章設計一些思考問題,讓每個學習小組從這些問題出發(fā),分析文本含義。這樣學生閱讀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都會更強,在解決了這些問題后,學生基本能夠厘清整篇文章的脈絡。當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后,教師再深入講解文章,學生不僅能更高效地理解知識,對文本的體驗也會更加深入。
組織學生基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自主閱讀探究,是一種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學科能力的方法。鑒于這篇文章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閱讀的難度不大,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基于自學來了解文本大意,在初讀的過程中解決一些特定問題,形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當學生完成初讀后,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為學生分析重點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閱讀教學是主導,同時,教師也要相應地將寫作訓練融入其中,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讀寫結合的教學要求,并綜合鍛煉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分析文章時調(diào)動學生課堂教學伊始的寫作經(jīng)驗,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和閱讀文本相對照。這時學生就能夠直觀感受到自己習作中的種種問題。無論是語言運用上,還是文本結構設計上,都會和課文存在差距。這種比照的過程會讓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學習印象,不僅能加深學生的文本學習體驗,也會讓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取得很好的讀寫結合的相互促進效果[2]。
當學生有了初讀文章的經(jīng)驗后,教師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將重點再次落實到教材內(nèi)容上,讓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內(nèi)容,并結合課前的寫作資料,深入整合Reading和Word Power兩部分知識,形成一個整體。最佳的教學效果便是讓學生利用兩部分的關鍵詞自己寫作一篇文章,由此,教師在讓學生關注教材內(nèi)容的同時促成了學生的“二次寫作”,將讀寫結合的過程再次融入課堂教學中。有了前面的寫作經(jīng)驗和文本閱讀與分析的經(jīng)驗后,學生無論是在語言表達的方法上,還是整體的寫作思路上都會成熟很多。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寫作,學生肯定會比第一次有更好的發(fā)揮,寫出的文章質(zhì)量會更高。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jīng)驗與寫作信心。
讀寫結合的展開模式應更加豐富多元,從這個范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經(jīng)過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可以有效地將讀寫結合引入課堂。前后兩次的讀寫結合訓練能夠分別取得不同的實施效果,學生也會在前后兩次的寫作對比中積累很多實用的寫作經(jīng)驗與心得。這樣的教學實施方法不僅強化了文本教學,而且極大地鍛煉與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發(fā)揮了讀寫結合教學的優(yōu)勢。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科學地在教學中使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及寫作中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