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余敬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边@次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堅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牢記初始之心,恪守大公無私、人民至上的理念,當好人民勤務員。
初心在革命的征程中樹立
人生的許多奮斗,都源自最初的夢想。無數(shù)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犧牲奉獻,就是因為“為了我們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舍得付出代價的”。
開國領袖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上,不管多么艱險、崎嶇,都能率領無產階級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最終戰(zhàn)勝困難,贏得勝利。初心是毛澤東人生與事業(yè)的不竭源泉和動力。毛澤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就是他不顧父親的堅決反對,在赴湘鄉(xiāng)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臨行前寫下的“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傲⒅境鲟l(xiāng)關”表明了毛澤東矢志求學、報效祖國的宏愿。此后,毛澤東相繼考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湖南省立一中,并參加湖南新軍,后兩次北京之行,逐步了解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至此,毛澤東確立了救國救民的初心,并在以后的斗爭中堅持不渝地為踐履這一初心,為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而奮斗終身。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出生于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苦難中國。他從小接受傳統(tǒng)文化和進步思想的熏陶。12歲隨伯父到東北讀書,一次隨同學參觀日俄戰(zhàn)爭遺址時,激發(fā)了他的救國之志。回到學校,當老師提問讀書為了什么時,他明確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爾后,在東渡日本留學時,他重點關注這個曾蒙受過外國列強欺凌的鄰邦怎樣通過明治維新富強起來,以獲得救國之道的啟示。他充滿激情,抒發(fā)抱負,給同學贈言:“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展現(xiàn)了周恩來異常濃烈的救國情懷。經(jīng)過反復地學習和思索,周恩來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1921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最早的黨員之一。從此,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如何使中華民族崛起和騰飛的偉大事業(yè)。終其一生,周恩來都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德戎馬一生,戰(zhàn)功卓著,在漫長的戰(zhàn)爭歲月中,他始終代表人民利益出生入死、頑強拼搏,使他由一個講武堂的普通學員成長為辛亥革命的先鋒、護國戰(zhàn)爭的愛國名將,最后轉變?yōu)閭ゴ蟮鸟R克思主義者、人民軍隊愛戴的總司令。他傳奇而偉大的革命生涯反映了他的偉人風范和高尚情操。正如他青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順慶府中學堂留別》一詩中說的:“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边@首壯烈的詩詞,立下了他報效國家的初心和宏大志愿。
任弼時是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在革命斗爭生涯中曾兩次被捕入獄,雖遭受皮鞭抽打等酷刑,被折磨得幾次昏迷,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面前,他始終咬緊牙關,堅貞不屈,他以鋼鐵般意志同敵人進行斗爭,并鼓勵獄友:“我們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經(jīng)得住考驗,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yè)?!闭撬麡淞⒘烁锩某跣?,才使自己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勞的精神為中國革命奮斗了3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他被病魔奪去生命。周恩來總理號召人民紀念、學習他“奮斗不止、至死不息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頑強對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
初心在革命的斗爭中實現(xiàn)
欲知大道,史可為鑒。在南湖紅船、南京雨花臺、江西井岡山、長征出發(fā)地于都、革命圣地延安、河北西柏坡,中國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的斗爭形勢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遞著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接力棒,續(xù)寫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壯麗篇章。
“革命黨人是斬不盡殺不絕的?!边@是在青島為革命獻身的第一位共產黨人李慰農的誓言。1925年在青島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青島慘案”,慘案發(fā)生后,青島的日本資本家反動氣焰更加囂張,對工人的剝削、壓迫更為殘暴。青島地委和李慰農決定組織發(fā)動日本紗廠工人舉行第三次罷工,在罷工斗爭中李慰農不幸被捕了。被捕的當夜敵人對其進行審訊時威脅他說:“看你長了幾個腦袋!”李慰農毫不示弱地說:“我只有頭一顆,然而革命黨人是斬不盡殺不絕的。”敵人無計可施,就把李慰農拖到地下室,用浸透水的皮鞭輪番毒打,最后連臀部的肌肉也打掉了。但是,這位身體消瘦、意志卻無比堅強的共產黨人,始終沒有呼喊,沒有流淚,沒有吐露半點黨的機密。最終被敵人殺害,實現(xiàn)了自己為革命不惜犧牲生命的初心諾言。
“橫尸疆場不足憾,愿留白骨照河山。”這是安徽省阜陽武裝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人之一、創(chuàng)建皖北工農民主政權的昌紹先立下的初心誓言。昌紹先18歲時投筆從戎,考入馮玉祥的西北陸軍干部學校步兵科第一隊學習。臨行前,他賦詩一首:“男兒壯志出都門,英夷不滅誓不還,橫尸疆場不足憾,愿留白骨照河山?!笔惆l(fā)自己的革命初心。1926年春,昌紹先在西北軍校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刻苦攻讀法文版《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念。1928年4月11日晨,國民黨組織三個團的兵力,向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發(fā)起猖狂進攻,為保衛(wèi)新生的工農政權,昌紹先指揮紅軍戰(zhàn)士和赤衛(wèi)隊員奮起反攻,在大部隊壯烈犧牲的危急關頭,他為掩護當?shù)赝就粐D移,中彈受傷,但仍頑強戰(zhàn)斗,忍痛和敵人拚搏,掩護其他同志轉移出陣地,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1歲。
“萬一不幸,就為革命挺身就義!”這是著名共產黨人、五卅愛國運動參與者和領導者侯紹裘的初心誓言。1927年,他參加了周恩來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起義勝利后,受黨的指示,奔赴新的戰(zhàn)場——南京。在南京,他團結左派成員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進行斗爭,引起蔣介石的憎恨。為防止蔣介石的突然襲擊,他要求省黨部通知所屬各部迅速整理重要文件、密電,轉移到安全地方去保存,自己卻對身邊人說:“我是負責人,不能隨便行動,損失些行李算什么,我的生命也準備著呢!”4月的一天夜晚,正在組織會議的侯紹裘被逮捕。被捕后,蔣介石曾妄想以江蘇省政府主席的位置來收買侯紹裘,他當即嚴詞拒絕。敵人最后下了毒手,用刀子把侯紹裘活活戳死,并拋進了淮河。侯紹裘用生命實踐了他三年前的莊嚴誓言:“我們只有沉毅地進行我們力所能及的工作,只須遇到了烈士他們的境遇時,能和他們一樣的死就好!”
初心在各自的崗位中堅守
為初心奮斗的使命,就是為人生奮斗的意義,為生命拓展的空間。對共產黨人而言,永葆不老的初心,也是保證“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秘訣。每一名黨員都是時代的播火者、初心的踐行者,“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遠保持初心不改、壯志豪發(fā),在風云變幻的百年史冊上留下不朽傳奇。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曾在美國學習工作20年,被美國媒體譽為“美國火箭領域最有天分的科學家”“世界上最頂尖的火箭專家之一”。他深愛著自己的國家,甘愿放棄世界一流科研條件和優(yōu)越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撓,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他說:“我的事業(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在研究火箭導彈、原子彈時又說,“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同樣能造得出來”“有五年的時間我看是可以的”。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guī)劃,研制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他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晚年他曾回憶說:“革命先烈為興邦,為了炎黃子孫的強國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血沃中華熱土。我個人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只能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般艱險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
我國杰出的數(shù)學家和教育家華羅庚,曾先后被美國、德國聘請為院士,是我國解析數(shù)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shù)論以及復變函數(shù)等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他把數(shù)學方法運用在生產實踐上,創(chuàng)造了優(yōu)選法和統(tǒng)籌法,并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華羅庚向留學生發(fā)出回國的號召:“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他的號召,激勵了多少年輕人慨然前行。在教研路上,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shù)學和工農業(yè)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yè)實踐中去推廣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為工農業(yè)生產服務,被譽為“人民的數(shù)學家”。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突然心臟病發(fā)作倒在講臺上。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泵珴蓶|曾稱贊華羅庚:“你現(xiàn)在奮發(fā)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p>
以科學家、地質學家等享譽全球,曾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創(chuàng)始會員之一、新中國進步愛國知識分子典范的李四光,早年留學日本和英國,1950年回國致力于地球科學事業(yè)。他創(chuàng)建的地質力學,為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地質工作開辟了新途徑;關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類標準與鑒定方法沿用至今,為微體古生物研究開拓了新道路;建立的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為第四紀地質研究,特別是地層劃分、氣候演變、環(huán)境治理和資源勘查等開拓了新思路。他運用自己創(chuàng)建的地質力學理論和方法,組織指導石油地質工作,為大慶、勝利、大港等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與發(fā)現(xiàn)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還指導鈾等放射性礦產勘查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發(fā)展我國核工業(yè)和“兩彈一星”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稱贊他是新中國進步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一面光輝旗幟。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
湖南省民族職業(yè)學院
責任編輯: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