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統(tǒng)計分析
摘 要:文章以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為數(shù)據源,從總體趨勢、基金、來源期刊、作者、機構等方面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按照論文的主題內容進行了分類綜述,介紹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0-0078-03
學科館員是高校圖書館與學科聯(lián)系的紐帶,是拓寬高校圖書館服務范圍與提升服務質量的核心力量,在整個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筆者以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促進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建議。
1 數(shù)據來源
筆者以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為數(shù)據源,以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為主題,以學科館員為關鍵詞,于2017年11月17日進行了檢索,共檢索獲取相關文獻120篇。
2 統(tǒng)計分析
2.1 總體趨勢分析
檢索結果顯示,除2002年外,自2001年至2017年都有相關論文發(fā)表,其中發(fā)文量最多的是2010年(18篇),發(fā)文密集期為2008年至2012年(見表1)。
2.2 分布
2.2.1 基金來源分布及來源期刊。檢索結果顯示,基金論文數(shù)量較少,基金項目級別不高,僅有1篇基金資助研究的論文,依托的基金項目為湖南農業(yè)大學青年基金項目。論文分布于28種期刊,其中19種期刊為圖書情報類專業(yè)期刊。刊發(fā)相關論文最多的期刊是《圖書館學研究》,發(fā)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共發(fā)文81篇,占發(fā)文總量的67.5%,來源期刊比較集中(見表2)。
2.2.2 作者及其機構分布。檢索結果顯示,發(fā)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有8位,發(fā)文量2篇以上的合作作者團隊有3個,分別是廉立軍和葉素萍團隊、何青芳和陽丹團隊及徐愷英和李英杰團隊。由此可見,雖然關注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學者較多,但高產作者較少,缺乏深度研究者或研究團隊。獨著或第一作者的發(fā)文機構共93家,其中發(fā)文量1篇的機構有72家,發(fā)文量2篇的機構有16家,發(fā)文量3篇及以上的機構有5家。發(fā)文最多的單位為吉林大學,發(fā)表論文4篇,說明發(fā)文機構較分散(見表3)。
3 研究主題分類
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研究類別看,實踐研究論文有14篇,理論研究論文有106篇。筆者根據論文主題及論文摘要將研究主題分為4類,其中服務工作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最多,中外比較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最少(見表4)。
3.1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工作研究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重視從用戶的角度進行質量評價,構建了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創(chuàng)新了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服務模式。在服務質量評價方面,徐愷英等開展了平衡計分卡在學科館員服務績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閆現(xiàn)洋等構建了服務績效評價的DEA模型;肖晨冉等以服務提供、服務效果、服務能力、綜合素質為評價維度及權重,構建了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服務模式方面,徐愷英等基于對“學科館員—圖情教授”協(xié)作模式和“學科分館—學科館員組合”模式的研究,構建了動態(tài)、集成、綜合的服務模式;楚存坤等把服務模式設置為高、中、低三個層次;范生清建立了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且在服務過程中可不斷完善的服務模式。
3.2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研究
對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研究,研究者從激勵機制、能力標準與資質認證規(guī)范、服務指南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頡艷萍提出了學科館員激勵機制應包括情感激勵措施及科學的薪酬體系等;李昊青等闡述了學科館員制度建設的環(huán)境要素、建設原則、組織模式、質效評估及實施策略;郭晶等進行了學科館員能力標準與資質認證規(guī)范研究,構建了完整的認證體系,制定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指南。
3.3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研究
對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研究,研究者從崗位職責、素質、能力、角色定位、培訓模式和隊伍建設的必要性、思路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于靜認為,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應包括開發(fā)學科信息資源、提供導航及專題檢索服務,以及征求院系對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等;趙延昇等從專業(yè)化發(fā)展、嵌入式服務和培養(yǎng)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的建議;沈洋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從設置學科館員崗位、拓寬招聘渠道、制訂培養(yǎng)計劃、明確發(fā)展方向、加強繼續(xù)教育及打造專業(yè)團隊等方面加強學科館員人才隊伍建設。
3.4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中外比較研究
對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中外比較研究,研究者從學科館員職責、素質、制度、培訓和教育、服務模式等方面,對不同國別、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進行了比較分析。高新陵剖析了中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的主要特點與區(qū)別,指出了我國高校圖書館需從圖書館建設模式、組織機構設置和崗位設置、繼續(xù)教育、服務內涵等方面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石翠蓮從圖書館立法、外部物理條件、運行與執(zhí)行效果、再培訓與再教育四個方面對中美兩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進行了比較研究;許麗麗認為,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功能專家”的服務模式能充分發(fā)揮學科館員與功能專家的作用,共享空間等新型空間是學科館員與功能專家合作的實體設施;邱葵介紹了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在學歷、資歷、能力、職責、服務內容、嵌入式學科服務等方面的情況,指出了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要基于用戶需要,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4 問題及建議
新時期,高等教育發(fā)展步伐的加快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國家大力實施“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背景下,以學科為導向提升高校的辦學能力與水平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路徑選擇,因此回顧并加強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高校圖書館在學科館員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但仍需加強其中比較突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4.1 從研究內容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的選題尚未與我國高等教育實施“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的新形勢相銜接
自2015年年底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來,“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承載了高等教育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的使命與擔當。2017年年初,教育部等三部委出臺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發(fā)布了“雙一流”建設入選高校與學科名單,奏響了高等教育強國戰(zhàn)略的號角。從國家層面的“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到高等教育層面的“高水平高校、高水平學科”建設戰(zhàn)略,都展示了建設一流學科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基礎性地位。一流學科建設離不開一流的圖書資料支撐,更離不開一流學科館員的深度參與。因此,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功能角色定位、能力標準體系、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服務創(chuàng)新路徑、服務績效評價等問題亟須得到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有效解決,但目前這類選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見,難以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學科服務質量的提升起到指導作用。
4.2 從研究方法看,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實證研究較少,比較研究的力度有待加大
在120篇研究論文中,實踐研究論文僅有14篇,對某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做典型解剖式實證研究的成果更少。典型性實證研究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供解決問題方案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是對策研究的常用技術路徑,但是該類型的研究成果還較少。目前,有關中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比較的研究較多,由于參考系相對單一,視角和結論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擴展及提升。
4.3 研究作者及機構分散,研究不夠深入,須組建深入研究團隊
針對一門學科的研究只有深入、連續(xù),才能促進該學科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統(tǒng)計結果顯示,雖然針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但還未形成深入研究的團隊。高校圖書館應整合資源,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組建研究團隊對學科館員進行深入、持續(xù)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愷英,李英杰,馬克強.平衡計分卡在學科館員服務績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科學,2009(2):260-264.
[2] 閆現(xiàn)洋,余小萍.基于DEA方法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績效評價研究:基于西南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實證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2):88-92.
[3] 肖晨冉,劉敏榕.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24):63-68.
[4] 徐愷英,徐曉園.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優(yōu)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12):92-94.
[5] 楚存坤,孫思琴.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分層服務模型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2):50-52.
[6] 范生清.基于六西格瑪理論視角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研究:福州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實踐探索[J].圖書館學研究,2016(12):98-101.
[7] 頡艷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激勵機制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15-16.
[8] 李昊青,趙民志,王英.基于現(xiàn)代圖書館理念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價值定位與制度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1(9):40-44.
[9] 郭晶,蘭小媛,宋海艷,等.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能力標準與資質認證規(guī)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11):48-53.
[10] 郭晶,潘衛(wèi).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基準服務指南的制訂[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59-62.
[11] 于靜.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建設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1):64-65.
[12] 趙延昇,徐境.人力資源管理視角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96-100.
[13] 沈洋.人力資源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學科館員隊伍建設初探[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7(4):76-79.
[14] 高新陵.中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建設與管理比較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1(3):73-76,58.
[15] 石翠蓮.中美高校學科館員比較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2(1):43-45.
[16] 許麗麗.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功能專家”協(xié)作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4(4):75-77.
[17] 邱葵.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與學科服務[J].圖書館論壇,2016(12):13-23.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