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榮
【關鍵詞】 小學語文;思維導圖;寫作訓練;片段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47—01
小學生邏輯思維不強,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片段性寫作練習。思維導圖通過直觀、形象、條理性強的特點,可以有效激發(fā)人的發(fā)散性思維,對于思維模式比較單一、聯想探究能力不強的小學生來說,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引導思考,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不斷增強,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
一、小學生語文寫作訓練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從簡單的字詞句學習逐漸向篇幅較大的寫作練習過渡,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首先,小學生缺乏整體連貫性的思維,這是小學生語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小學生在寫作中對主旨思想的把握不到位,以及作文整體布局規(guī)劃能力有限,這導致小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抄襲和胡編亂造的現象,作文中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實表達,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選取的題材和寫作的結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次,除了學生本身在寫作中面臨的“瓶頸”,小學生寫作訓練難以取得成果還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及引導方式欠佳,使得學生寫作興趣不高,能力提升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練習片段寫作
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促進小學生寫作,它將寫作的主旨置于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以此作為思維擴散的基點,將寫作中所需的分支內容通過想象和聯想,用線條連接的形式表達出來,引導小學生形成完整性的思考模式,把寫作中零散的信息通過一個完整的結構聯系起來,并且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片段寫作訓練的基本思維導圖結構如下圖所示。
圍繞思維導圖,可通過以下方式展開小學生片段寫作練習:1.案例引導,展開片段寫作練習。利用思維導圖,寫作條理清晰,學生練習片段寫作時壓力相對較少,可提高寫作興趣和主動性。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要盡量符合小學生的思考模式,并且要富有趣味和引導性,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引導作用。如,在課堂教學中,舉“動物園的猴子媽媽”的例子,看似平淡無奇的主題,教師加以引導,先確定寫作的主題是“一只猴子”,時間設定為冬日的某個清晨,地點在某個野生動物園,故事的起因是一位偷獵者偷走了猴子媽媽的寶寶,寫作的順序可以是倒敘,也可以從故事的起因到結果進行描述,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去描寫猴子媽媽的動作、神情等,一只失去孩子的猴子媽媽,情緒主要表現為著急、悲傷和憤懣等,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描寫猴子媽媽的心理變化,神情的表現要有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通過引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在思維導圖的構架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而且,通過寫作,教育小學生要保護野生動物,也可以將這一點作為寫作的引申意義。通過這樣一件事,學生懂得了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2.課堂教學延伸,靈活融入片段寫作練習。課堂延伸的片段寫作教學,和案例法有相似之處,但是,課堂延伸的方式,寫作訓練的題材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選擇,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選取一個故事節(jié)點,讓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重組故事內容。課堂延伸素材可以是選擇某篇課文中的一個情節(jié),讓學生重新描寫;也可以選擇故事結局,讓學生重新改寫故事結局,課堂延伸需要教師規(guī)劃一個結構導圖,引導學生思考方向的角度,給學生一些參考和啟發(fā)。如,選取《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結局,讓學生嘗試改寫結局。課本原文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了街頭,十分傷感。對此讓學生結合現代社會發(fā)展,改寫小女孩的命運,建立結構導圖,故事的主要人物還是小女孩,故事的地點、環(huán)境、時間都沒有變化,引導學生想象小女孩賣火柴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不同的故事,比如在圣誕夜的街頭遇見了圣誕老人,圣誕老人可以滿足她的三個愿望;又或者,小女孩在賣火柴的過程中點燃了自己的火柴取暖,但是發(fā)生了奇妙的事情等,用這樣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改寫故事。
總之,思維導圖對于小學生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片段寫作練習,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打好文章的框架,再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通過片段練習提升小學生習作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101)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