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華
摘 要 筆者具體指導超級雜交稻“三強”高產栽培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通過試驗示范,該技術增產幅度大,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好技術,但因其費工費時,勞動力密集,大面積推廣應用非常困難,需抓好機械化應用研發(fā),進而加速推廣應用進度。
主題詞:超級雜交稻;三強;高產栽培;技術
超級雜交稻“三強”高產栽培技術,是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擔的總理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超級雜交稻根際微生態(tài)變化對產量的影響機理研究(31140092)”項目的子項目。“三強”即強化光能利用(邊際)效應,強化理想株型和群體,強化地下部根系活動?!叭龔姟痹耘嗉闯夒s交稻寬窄錯位布局起壟式高產栽培。錯位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水平面錯位,窄行與窄行之間錯位;第二是垂直而錯位,起壟栽培,土壤而高低起落。2013年我縣承擔了該子項目的試驗示范工作,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為推廣與應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1 試驗示范地點及面積
根據(jù)試驗示范方案要求,具體安排了大區(qū)試驗與小面積示范。
1.1 大區(qū)試驗
試驗田安排在慈利縣通津鋪鎮(zhèn)陳坪村,緊鄰小面積示范區(qū),試驗田塊面積2.2畝。
1.2 小面積示范
示范地點安排在慈利縣通津鋪鎮(zhèn)陳坪村。該基地交通條件便利,地勢平坦,海拔高度150米,水源條件好,灌溉設施齊全,灌溉方便,集中連片,肥力水平中等偏上,農民種植水稻生產水平高,曾是我縣水稻高產地區(qū)之一。該基地由湖南生安賽特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全部通過土地流承包。示范面積110畝,應用超級稻雜交組合為Y兩優(yōu)2號。
2 試驗示范方法
2.1 大區(qū)試驗
將2.2畝分成三等份,每份0.7畝,按“三強”栽培要求,寬行40cm,窄行20cm,株距20cm左右,窄行形成三角形錯位栽植,一份雙本栽植,一份單本栽植,并在活蔸后開溝起壟,另一份按照當?shù)爻R?guī)栽法(即雙本不起壟栽植,記作常規(guī))三種方法進行田間比較。
2.2 小面積示范
實行寬行栽培,寬行40cm,窄行20cm,采用人牽索手工栽插,在兩窄行中將一行正穴位插一穴,另一行則在兩正穴位之間插一穴,形成橫向三角形的錯位式寬窄行,行向南北向,每穴插雙粒種子苗。插栽活蔸后(約7天后)在寬行中起壟,壟寬10cm左右,深5cm左右。
3 田間培管
3.1 田間關鍵時間
5月1日浸種,5月4日播種育秧,6月4-10日移栽,9月25—27日收割。其中大區(qū)試驗6月4日移栽,9月25日收割。
3.2 田間操作
3.2.1 應用“旱育保姆”育秧技術。育好秧、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百畝豐產片全部統(tǒng)一浸種,統(tǒng)一育秧,采用“旱育保姆”育秧是將種子用水泡至24小時—36小時,溫度高相對縮短泡種時間,瀝干水后按每包(350克)“旱育保姆”劑均勻拌種2.5-3斤后直接播種到秧田里,損去了催芽環(huán)節(jié),不會出現(xiàn)燒坯燒芽,這樣安全有利且生長矮壯,根系發(fā)達,分蘗多等特點,有利縮短土田移栽后返青期。
3.2.2 規(guī)格栽插。采用人工牽索拉線,寬行40cm,窄行20cm,株距20cm,窄行之間錯位栽植,畝栽植11000蔸。
3.2.3 開溝起壟。移栽活蔸后,大區(qū)試驗于6月14日開溝起壟;示范于15日開始組織勞力42人開溝起壟,三天全部完成,保證開溝起壟達到10cm寬,5cm深的規(guī)格要求。
3.2.4 施肥。底肥,畝施45%撒可富牌復混肥40公斤;分蘗肥,畝施尿素7.5kg;壯苞肥,在7月10日—14日畝施45%撒可富牌復混肥15kg。
3.2.5 管水。雖今年長時間出現(xiàn)高溫干旱,但由于基地水源條件較好,保證水稻灌溉用水,按照深水活蔸,淺水分蘗的要求來進行排灌及時曬田,后期保證濕潤灌溉,收獲前一周才斷水,保證了超級稻兩次灌溉用水需求。
3.2.6 病蟲綜合防治。主要采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減少環(huán)境污染,保護稻田生態(tài)平衡,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蟲害1。針對示范片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主要加強對水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和水稻紋枯病預測預報,適時進行化學防治,有效控制主要病蟲防控,并取得了良好效果,7月5日前防治紋枯病和稻飛虱為主,7月15日—20日以防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為主。通過兩次用藥,對主要病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 結果分析
4.1 大區(qū)試驗
4.1.1 分蘗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
由表1全生育期及表2有效穗數(shù)據(jù)可知:單本有效穗越多,營養(yǎng)生長期延長,單本>雙本>常規(guī)。
4.1.2 增產效果顯著
由表2可知:單本栽培比常規(guī)栽培畝增產55.3kg,增8.61%;雙本栽培比常規(guī)栽培畝增產24.8公斤,增3.86%。單本栽培蔸(單本)有效穗12.9株,雙本栽培(單本)有效穗7.45株,分別比常規(guī)(單本)有效穗(6.15株)多6.75株、1.3株;單本栽培結實率87.0%,雙本栽培結實率85.9%,分別比常規(guī)栽培高6.5個百分點、5.4個百分點;單本栽培千粒重25.8克,雙本栽培千粒重25.7克,分別比常規(guī)增加0.1克、0克。說明通過雜交水稻寬窄行錯位布局和起壟式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最大限度利用光能,發(fā)揮邊際優(yōu)勢,塑造最佳株形與理想群體,以準確的肥水作業(yè)時間和物化投入量,節(jié)本增收,長勢平衡,莖稈粒實,落色好,結實率高,無倒現(xiàn)象。
4.2 小面積示范
本示范片種植面積110畝,9月28-29日采用機收機烘方式入庫,總產7.12萬公斤,平均畝647.3kg。比當?shù)仄渌r戶畝產510公斤/畝(周圍農戶調查數(shù))畝產增137.3kg,增幅達26.9%,增產效果明顯,示范作用好。通過示范,充分發(fā)揮錯位式寬窄行起壟栽培的增產優(yōu)勢:一是發(fā)揮寬行的邊際效應;二是減少窄行間的癟粒,防止“半邊稻”,塑造基本對稱的理想株型;三是配合開溝起壟,強化通氣促根。
5 結論
通過本次試驗及示范,表明“三強”高產栽培技術,特別是單本栽植能增大限度的增產,且適度降低物化成本,但水田人工起壟操作不便,費工費時,畝增加1.15個人工,增加人工成本91.6元(按80元/人.天計),節(jié)約種子費用25元/畝,在同等栽培條件下,單本栽培比常規(guī)栽培增產55.3公斤,增收135.49元(按2.45元/公斤計),總計節(jié)支增收68.89元,與常規(guī)栽培增收基本持平。特別是在當今農村勞力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難以推行,需加強機械起壟錯行插秧的研究,進而得以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鐘素嫻 曾超 唐福新。梅州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的主要成效與做法,農業(yè)與技術,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