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三至五級寫作技能教學目的的表述是:樂于用書面語言表達意思,能連貫地表述和表達事實、觀點、情感,形成基本的寫作能力?;炯寄馨ǎ杭せ钕嚓P信息、整理思路、組織材料、列出提綱、起草短文、組織語言、修改短文、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和字母大小寫(教育部 2012)。
作為考查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之一的英語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中考英語考查的重要方面。然而,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寫作能力不高,作文普遍存在詞匯量少、用詞簡單重復、搭配不當、句式單一、中式思維、缺乏篇章意識、邏輯混亂等問題。如何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詞塊理論(Lexical Chunk Theory)認為語言不是由傳統(tǒng)觀念所認為的語法和詞匯組成的,而是由詞塊構成的。盡管不同的研究者對詞塊的定義不同,但對詞塊的認識卻基本相同:詞塊是指一個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的預制的多詞單位,它以整體形式被記憶儲存,并在即將交際時被整體提取,而不需要使用語法規(guī)則來加工分析。劉易斯(Lewis,1993)把詞塊分成四類:(1)單詞和短語,如luckily,keep in touch with 等。(2)習慣搭配,如make progress,a heavy rain 等。(3)慣用話語,主要指口頭用語,如Good morning,I am afraid 等。(4)句子框架和引語,尤指書面語詞匯,如first...second...finally...,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詞塊在英語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能提高學習者使用英語的流利性和準確程度,而且能減少甚至避免學習者在語言和語用方面的一些錯誤,降低學習者英語學習的難度,讓英語學習更有效。
納廷革和德卡里科(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流利程度不取決于學習者大腦儲存了多少語法規(guī)則,而取決于其儲存了多少詞塊。這是因為學習者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可以整體地提取詞塊,無須將注意力放在某一個單詞或語法上,這減輕了大腦的語言解碼壓力,縮短了輸出語言的時間,從而提高了表達的流利性。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是信息輸入過程,寫作是信息自內(nèi)而外的輸出過程(屈丹梅 2013)。高質(zhì)量的寫作生成需要學生有足夠的信息輸入。教師要在讀寫結合教學中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辨認、運用、歸納、分類詞塊,讓學生樹立詞塊意識,以利于學生在閱讀環(huán)節(jié)輸入的知識和能力成功遷移到寫作運用中。
初中學生日常習作的問題集中表現(xiàn)在篇章結構缺乏邏輯、內(nèi)容空洞不翔實和語言形式單一這三方面,這些問題看似是語言問題,實質(zhì)上是學生的思維問題(莊曉瑛2016)。
基于詞塊理論的讀寫結合教學要求,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辨認詞塊并進行歸納總結詞塊、分類比較詞塊等活動,再以模仿寫作促使學生輸出詞塊,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教師應促進學習者獨立學習,獲取各種學習資源,引導學習者細致地作出自我評價(伯尼斯·麥卡錫、丹尼斯·麥卡錫 2012)。在基于詞塊理論的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詞塊意識,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詞塊,歸納、整理、分類詞塊并使用詞塊,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應始終作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料素材,讓學生從對比、分析中尋找、發(fā)現(xiàn)、探討語言的特點。
牛津廣州版《英語》九年級上冊Writing 板塊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主要目的。此板塊的編寫特點是寫作要求與單元話題相關,同一單元的其他板塊為寫作教學作鋪墊。九年級上冊Unit 4 What should I do 的寫作任務是An email to Aunt Linda,本單元的Reading 部分是Aunt Linda’s advice page,教學材料是一份在線報紙答讀者問專欄中的四篇網(wǎng)絡帖子,呈現(xiàn)了四位青少年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涉及與朋友、同學及家人的相處等方面,這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十分類似。四篇網(wǎng)絡帖子的寫作主線明確,均是先描述問題、講述感受再尋求幫助,為學生針對An email to Aunt Linda的寫作提供了詞塊準備和寫作方法參考。
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主閱讀板塊Aunt Linda’s advice page 和寫作板塊An email to Aunt Linda。主閱讀板塊的四篇求助帖子及寫作板塊提供的范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語言地道,這部分提供的大量詞塊也易于學生模仿和借鑒使用,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有效的語言和結構支撐。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在生活中會有或多或少的煩惱或困惑,且能用一些英語句子談論自己遇到的困難。但如果讓學生就自己遇到的情況或者問題用英語寫一封求助email,還有一定難度,部分學生缺乏相應的詞塊支撐,把握不準文章的邏輯關系及架構方式等。這個課時之前,學生已經(jīng)預習了該單元的詞匯,完成了詞匯的學習和拓展,理解文本難度不大。本堂課應設置好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提取文本的語言和結構,以便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基于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的分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語言知識:通過閱讀前兩個帖子,學生了解并運用描述問題、內(nèi)心感受和尋求幫助的話題詞塊,歸納求助帖子的寫作內(nèi)容。
2.語言技能:根據(jù)教師的范例,小組完成其他兩個文段對問題、感受等話題詞塊的提取和歸納;正確運用所提煉的求助內(nèi)容和表達句型寫一封求助信。
3.思維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評價同伴的作文,提高合作學習能力,訓練發(fā)散思維及批判性思維。
4.情感目標: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有效尋求幫助,積極合作。
Step 1:Pre-reading(5 minutes)
1.導入課堂話題
上課伊始,教師展示下列圖片(見下頁圖1),讓學生描述圖片中發(fā)生的情景,選擇對應的建議。
圖1:熱身環(huán)節(jié)圖片
接著,教師運用PPT 呈現(xiàn)以下問題,追問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情況。
Q1:Do you have any troubles?What are they?
Q2:Did you have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it by yourself?
Q3:If you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a problem,who do you turn to for help?
【設計說明】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圖片引入單元話題、背景知識,啟發(fā)學生描述問題并找到相關的建議。讓學生對本單元“問題—建議”的框架有初步的認識。接著,教師的追問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思考自己遇到過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fā)學生對本單元話題的興趣,達到熱身的效果。在學生回答問題3 時,筆者向?qū)W生介紹Agony Aunt 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Aunt Linda 的工作,為學生進入閱讀作好鋪墊。
2.課文預測
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標題、引言及圖片,回答以下問題:
Q1:Where can you find the passage?
Q2: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teenagers?
Q3:Who is Aunt Linda?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訓練學生利用課文標題、簡介及圖片預測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問題1 和問題3 讓學生分別推斷文章出處和Aunt Linda 的職業(y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性思維。學生由此可以了解這是四個青少年給Aunt Linda 寫的求助帖子,為后面閱讀文章作好鋪墊,并引發(fā)閱讀興趣。
Step 2:While-reading(20minutes)
1.分段閱讀
(1)學生閱讀第一封郵件,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Q1:What is Anna’s problem?
Q2:How does she do with the problem?
Q3:How does she feel?
Q4:How does she ask for advice?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在PPT 上展示問題答案的關鍵詞塊:
Q1 學生答案:She wants to be a model and she is thin.She’s always on a diet.
教 師 展示:be worried about,want to be,be thin,be on a diet.
Q2 學生答案:Whenever I talked to her about this,she gets angry.
教師展示:Whenever...talk to,...gets angry.
Q3 學生答案:Anna is worried about Jolin.
教師展示:be worried about.
Q4 學生答案:How can I help her?
教師展示:How can I help her?
【設計說明】本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四個問題。問題1 讓學生找出安娜(Anna)遇到的問題,問題2讓學生找出安娜針對自己的問題采取了哪些做法,問題3 讓學生找出安娜的感受,問題4 讓學生了解如何向他人求助。四個問題體現(xiàn)了求助帖子文段的邏輯思路,也就是“描述問題—分享感受—尋求幫助”。
四個問題的設計不僅兼顧了文段的邏輯思路,同時也是針對目標詞塊進行提問。在詞塊理念下,教師要引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辨認詞塊、提取詞塊和學習詞塊,這樣才能為后面的寫作任務搭建語言支架。教師突出顯示詞塊,有助于學生關注詞塊并逐步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做到主動辨認詞塊。
(2)學生閱讀第二封郵件,在課文中尋找相應詞塊并填寫表格(見表1)。
表1:第二封郵件細節(jié)信息填空
【設計說明】通過尋讀、細讀第二封郵件,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表格信息快速找到文章相關細節(jié)的能力。其中,教師通過表格設計,對原文進行適當?shù)卣喜﹃P鍵詞塊進行挖空,訓練學生閱讀原文并提取相關詞塊的能力。學生先獨立填寫表格,再就難點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既給了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詞塊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通過表格設計,引導學生概括求助信的寫作規(guī)律,這有助于學生輕松閱讀后續(xù)兩篇同類的求助帖子,把握求助信的語篇結構。
(3)利用思維導圖(見圖2)幫助學生總結求助信的寫作大綱。
圖2:求助信思維導圖
【設計說明】此任務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線索,讓學生了解求助信應包含的四方面內(nèi)容。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獨立閱讀西蒙(Simon)和朱莉(Julie)的文段,并找出以上四個方面的核心詞塊奠定基礎。
(4)學生閱讀剩余兩封求助帖子,在思維導圖的提示下,找出對應的原文句子,并在課文中畫出。
【設計說明】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目標任務,在聽、讀、看技能上作一定的指導,并留給學生必要的時間和實踐空間(夏谷鳴2017)。教師帶領學生讀前兩封郵件后,學生已經(jīng)熟悉了求助帖子的寫作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自行細讀剩下的文段,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閱讀技能。
2.歸納詞塊
教師指導學生四人一組以圖表(見表2)的形式共同歸納四篇文段的詞塊。
表2:四篇求助信詞塊歸納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詞塊的分類,強化詞塊間的意義聯(lián)系,更好地儲存和提取詞塊,為后續(xù)復述和寫作環(huán)節(jié)運用詞塊作好鋪墊。
Step 4:Post-reading(15minutes)
1.復述課文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表2 的信息提示復述四封求助帖子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復述一篇或者多篇。
【設計說明】學生在語篇閱讀中辨認詞塊,按內(nèi)容分類詞塊后,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輸出話題詞塊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運用詞塊。復述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知識記憶的考查和詞塊的訓練結合起來。表2 簡要概括了本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學生需要在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合表2 的詞塊將頭腦中關于文章的細節(jié)知識進行梳理,并口頭表達出來。這樣的復述方式,在降低任務難度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詞塊的魅力。
2.仿寫課文
(1)Pre-writing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寫作板塊的范文提煉求助信的寫作結構,并提問學生范文有幾個段落,每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將文章結構寫在黑板上(見圖3),并特別提醒學生,重點寫作段落②和③可以借鑒表2 歸納和收集的詞塊。
圖3:求助信寫作結構
(2)While-writing
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本堂課學習過的詞塊,并在自己的作文中畫出來。
(3)Post-writing
教師要求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檢查自己的作文,檢查內(nèi)容主要包括:寫作結構是否完整,寫作內(nèi)容要點是否齊全,是否使用本堂課所學詞塊,是否有語法錯誤、拼寫錯誤、標點符號錯誤等,同時,用PPT 呈現(xiàn)寫作評價表。
【設計說明】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基于之前對文本信息的解讀和內(nèi)化,獲得初步寫作的欲望,體驗了自主學習的理念;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自己作文中的詞塊,幫助學生強化詞塊意識,以便之后分享佳作時學生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同伴使用的詞塊;通過寫作評價表,使學生明確需要注意文章結構、使用學過的詞塊、語言及書寫等。評價標準為后續(xù)學生之間的互評提供了標準和依據(jù)。
3.分享最佳作文
學生自查結束后,在小組內(nèi)互相批改并選出組內(nèi)的最佳作品,隨后每組被評為最佳作品的學生上臺朗讀自己的習作。
【設計說明】學生在語篇閱讀中辨認詞塊,按內(nèi)容分類詞塊后,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輸出話題詞塊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體驗通過詞塊復習帶來的成功。求助信寫作作為本單元的中心任務,能夠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詞塊的能力。分享學習成果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明確在寫作中運用詞塊的標準,取長補短;在欣賞同學的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學生聽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Step 5:Summary
教師對本堂課所學內(nèi)容進行總結:本堂課閱讀了四位青少年的求助帖子,歸納和分類了描述問題、分享感受及尋求幫助的詞塊,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寫一封email 向他人尋求幫助。
Step 6:Homework
1. Improve rewrite your article based on the feedback you have got in class.
2.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four teenagers.
【設計說明】鼓勵學生在課后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潤色加工。學生在聆聽了其他同學的作品后,回顧教師的分析與點評,優(yōu)化、打磨自己的文章,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整合單元內(nèi)容進行讀寫結合是筆者的一次嘗試。課后通過對本課教學的分析和研討,筆者意識到在訓練學生寫作技能的教學中,需要關注和強化以下幾點內(nèi)容:
閱讀對寫作有促進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單元話題相關的、類似的范文,從而熟悉這類文體的語言表達方式及結構。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詞塊,對提高寫作水平很有必要。對于學生來說,單詞不是以單一形式存在的,而是存在于詞組甚至更大的詞塊中。學生能夠以整體的方式從知識儲存中提取,減少了重新組合的困難,得以將更多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寫作內(nèi)容上,并逐漸培養(yǎng)流利寫作和地道表達的能力。
在閱讀課中,學生能夠在課文提供的真實語境中學習詞塊。這些詞塊復現(xiàn)的頻率較高,能幫助學生建立語境與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得以在相似語境中準確運用。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育部2012)。但當前閱讀教學和其他技能(聽、寫、說)的協(xié)調(diào)不夠,尤其是閱讀和寫作的分割,制約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王洪波 2016)。因此本堂課力求鍛煉學生閱讀思維和實現(xiàn)寫作遷移。閱讀第一封求助帖子時,教師針對文本線索和詞塊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理清求助信的內(nèi)容和相關詞塊。閱讀第二封求助帖子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填表理清求助信寫作的四個方面:問題描述、如何處理、感受描述及發(fā)出求助。閱讀第三、四封求助帖子時,教師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提示,自行閱讀并畫出相應句子。讀后,教師讓學生用表格把四封求助帖子中的詞塊按照寫作內(nèi)容進行歸納、分類,學生由消極、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yōu)榉e極、主動的學習者,思維意識得到啟發(fā)。學生讀后進行口頭復述和模仿寫作,通過說和寫的形式輸出,這是課堂閱讀拓展任務的延續(xù)與應用,是對所讀內(nèi)容的重構和生成,是學生思維之旅后形成的真實的思維產(chǎn)品(易立 2017)。
提高寫作水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讀寫結合最終以寫作的形式呈現(xiàn),所有的內(nèi)容和思維都要以語言為載體進行傳達。如果學生的語言不準確、不生動,之前對文本的解讀和構思所獲得的成就就會大打折扣(宋穎超2017)。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進行定期、定時的寫作訓練,寫作內(nèi)容應與每個單元的話題相結合,使學生可以參照教材閱讀板塊的文章,了解文章的行文范式、表達方式和方法,并運用課文所提供的詞塊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學生完成寫作后,要嘗試自查與互評作文,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學習其他同學的亮點,優(yōu)化自己的作文,不斷提高運用詞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