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鑰瓊?鐘春燕?梁家翠
摘要:“網紅”風靡的互聯網時代,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環(huán)境、實效性受到全面影響,破解低俗“網紅”現象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局,應擴展教育陣地、革新教育方式;應緊抓意識形態(tài),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網紅;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4-0078-03
一、“網紅”與“大學生”的群體內涵及特征
1、“網紅”的群體內涵及特征
“網紅”即網絡紅人的簡稱,特指通過互聯網平臺為廣大網民關注而走紅的人?!熬W紅”的發(fā)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文字時代網絡紅人”、二是“圖文時代網絡紅人”、三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紅人”[1],由于文章中另一個主體“當代大學生”的年齡限定,所以本文所指“網紅”特指“新媒體時代網絡紅人”?!案哧P注”、“高收入”以及“低門檻”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紅人的特點。
高關注是“網紅”的生存條件?!熬W紅”的分類多種多樣,從“美妝博主”、“穿搭博主”、“情感博主”、“才藝主播”到近兩年大火的“視頻解說博主”、“吃播”……他們通過微博、QQ或紛繁的網絡直播平臺與“粉絲”進行網絡互動,滿足“粉絲”現實生活當中的各項需求。通常一個“預備網紅”不會僅活躍于一個平臺,他們會在多個網絡平臺輸出內容、曝光自我從而獲取更多關注。一旦關注形成規(guī)模,一個“網紅”便正式形成,而一定的關注度會帶來平臺的推薦、粉絲的轉發(fā),從而帶來更高的關注度。
高收益是“網紅”的生態(tài)續(xù)力。從已有成功案例來看,網紅經濟商業(yè)模式的一個基本邏輯是:引導粉絲遵循“網紅”的價值標準,而“粉絲”或“潛在粉絲”通過內容付費,如刷禮物、打賞、付費提問或購買“網紅”店內商品等方式進行經濟反饋。同時,龐大的粉絲數量和流量也為“網紅”帶來了隱秘的廣告收入,根據粉絲數量,“網紅”在網絡平臺打廣告的費用幾千到幾萬不等,網紅群體的高收入現象追根究底是粉絲買單的行為結果。
低門檻是“網紅”的群體保障??v觀互聯網世界,眾多網紅的年齡、職業(yè)、外貌、學歷、道德品質大相徑庭,他們不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煉,更沒有復雜苛刻的要求,只要能博得眼球和關注,就能成為“網紅”。比如“鳳姐”就是依靠扮丑以及夸張的言論走紅,很多網紅也是依靠極度娛樂化、商品化自我博得關注。低門檻保障了網紅群體的存在可能。
2、在?!按髮W生”的群體內涵及特征
在校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而還未畢業(yè)走進社會的人,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yǎng)的未來高級專業(yè)人才。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代在校大學生擁有“接受度高”卻“判斷力弱”的特點,在流行的“網紅”面前缺乏善惡、美丑、真假的判斷能力,而抵御低俗“網紅”誘惑的能力更差。
接受度高是當代在校大學生在信息爆炸時代的一大顯著特色。當代在校大學生成長于社會高速發(fā)展時期,不斷接受新事物是當代在校大學生融入社會群體、在新時代立足的內在需求。同時,國家的開放、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互聯網的興起為大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源,這些信息和資源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使得他們思維更加敏捷、頭腦更加靈活,接受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也更強。
判斷力弱是當代在校大學生的“成長期”短板。從年齡來說,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22歲之間,處于青年期。這個時期,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處于構建階段,還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思想體系;從社會經驗來說,在校大學生多年間一直置身于校園,從未脫離監(jiān)護人而獨自踏入社會,處于“學生”與“社會人”之間,所以社會經驗嚴重缺乏。當他們從相對封閉的中學校園進入自由開放、包羅萬象的大學校園時,就意味著他們需要用自身從未有過或極少擁有的知識、經驗去面對全新的信息認知挑戰(zhàn),從更多的信息選項中去粗存精,取其所需??墒牵捎凇俺砷L期”短板所限,難免良莠難辨,陷入一種“選擇”困惑。
二、低俗“網紅”現象對當代在校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大量研究認為,“網紅”自出現在互聯網上以來,本有雅俗之分。一些勵志性、知識普及性或生活常識“網紅”也進入了網友的視野并發(fā)揮了積極效應。遺憾的是,一些低俗的“網紅”以其張揚的眼球沖擊力泛濫其中,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局勢,影響極其惡劣。本文主要針對的正是此類低俗“網紅”。低俗“網紅”現象攜帶的網絡低俗文化,看似無害,實則百害。其以商業(yè)性與娛樂性的包裝不僅挑戰(zhàn)著現實世界的一些嚴肅性話題,比如人性底線、法律尊嚴、社會原則等等,而且具有相當的誤導性和不良示范性。長期受到這種氛圍的熏陶,必將對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是損害當代在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熬W紅”為了博得眼球常常將禮義廉恥棄之不顧,用“非常”手段吸引眼球、博得出位。如炫富炫特權、發(fā)表“雷人”言論,甚至拉幫結派揭丑聞、炫耀未婚未成年生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等等。這些出格行為暴露了低俗“網紅”群體的行事囂張、法律意識淡薄與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品質,在校大學生在如此眾多的不良行為示范下,身心健康發(fā)展自然會受到不良影響。
事實已經證明,長期沉醉在紙醉金迷、光怪陸離的“網紅世界”,使得一部分在校大學生已經無法正常對待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有的整天渾渾噩噩,醉心玩樂;有的審美觀、成才觀、是非觀、榮辱觀出現偏差,在“畢業(yè)即失業(yè)”、“沒日沒夜辛辛苦苦,一看工資兩千五”的自嘲中,羨慕“網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形成了畸形的職業(yè)觀。
其次,由于“網紅”現象中“高顏值”被認為是博取觀眾認同、喜愛的重要因素,因而深受影響的當代在校大學生便產生“更好的外貌等于更好的就業(yè)”錯誤心理,使得很多在校大學生在畢業(yè)前突擊整容以期獲取更好的工作機會。
再次是“急功近利”的意識增強。一些網紅沒有經過所謂的“十年寒窗”而“一夜成名”,隨之而來的是高關注度、高收入以及奢侈輕松的生活,單純的在校大學生在這種信息的籠罩下容易滋生一種“我尚在起點,同齡人已經在巔峰”的焦慮感與恐慌感。反映在職業(yè)觀上,便是對無名無利職業(yè)的輕視與職業(yè)高額回報的追逐,所以畢業(yè)求職時很多學生就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搞關系”和為找到“實惠”的工作而奔忙上,他們往往忽略個人奮斗,不能把自己的學習、成才與社會要求聯系在一起,只單純地追求財富而選擇不正確的成功捷徑。
三、低俗“網紅”現象對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在互聯網極度發(fā)達的今天,“網紅”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是隨時隨地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網紅群體帶來的普遍是消極甚至是不良影響的情況下,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了新的挑戰(zhàn)。
首先是教育環(huán)境受到污染?!熬W紅”現象已經對教育對象的價值觀與道德素養(yǎng)產生了不良影響,更為嚴重的是低俗“網紅”滲透能力極強,覆蓋面極廣,大學生只要打開網絡,各視頻網站、社交媒體、貼吧論壇最顯眼位置一定是被各種或惡搞、或獵奇、或夸張的“網紅”占據,再配上一些“抓人眼球”的標題,只要你曾經點開過這類視頻或文章新聞,大數據關聯的此類“推送”便接踵而來。這種戲謔、娛樂、不嚴謹的氛圍,嚴重影響了教育環(huán)境的純潔和健康。
其次是教育實效性受到打擊?!皩嵭允撬枷胝谓逃闹苯幽康暮妥罱K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2]355通俗來說,實效性即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實際效果,是判斷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將大學生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新人,“網紅”的風靡卻助長了一種與之相悖的風尚。在電視劇《少年派》中,原本成績不錯的主人公因為受到“吃播網紅”的“啟發(fā)”,開始瞞著家長開直播賺錢,在這個過程中扮丑、逃課、撒謊、成績倒退,當被家長和老師發(fā)現,她還理直氣壯地說“努力讀書有什么用?將來還不是要找工作賺錢?而我現在已經在賺錢了?!边@絕不是無中生有的情節(jié),現實生活中有著很多類似的新聞,在抖音紅人“溫婉”的評論區(qū)甚至還有15歲的少女評論道“自打關注了溫婉姐姐,我就覺得以前在學校太浪費青春了,我已經和家人吵架離家出走,明天就去學校退學,我15歲了應該做點事了,我也要整容去夜場蹦迪釣富二代,為我加油吧,讀書太沒意思了,謝謝溫婉姐姐告訴我還能這樣活!”“讀書無用論”在這些年輕人中流傳,其實并不是“讀書無用”,而是這種“網紅”的存在給了一部分學生另類希望,認為不用努力獲得知識、不用辛苦提高自我也能過得很好。除此之外,“網紅”群體所鼓吹的風尚潮流大多與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孝慈友恭、勤勞節(jié)儉的美德,崇尚志向、重視節(jié)操的精神境界背道而馳。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這種環(huán)境中取得如同傳統(tǒng)教育模式所期望的理想效果,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
四、由“網紅”現象引發(fā)的思考及其變革教育方式的對策
面對“網紅”現象的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如何破解低俗“網紅”現象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局,提升在校大學生的“精神免疫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適應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新形勢,解決“網紅”現象下如何對在校大學生引導教育的新問題,完成傳播、示范科學價值觀的重要使命。鑒于低俗“網紅”正在對當代在校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為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校園教育環(huán)境的復雜化,在呼吁社會加大對低俗“網紅”加大清理和打擊力度的同時,本文也針對校園教育環(huán)境的改善提出以下應對之策:
1、擴展教育陣地、革新教育方式
“網紅”之所以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關注是因為“網絡”的發(fā)達,“網絡”通過手機、電腦、iPad等工具占據了大學生閑暇的大部分時間。這塊“新媒體”思想文化陣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必須占領。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大學生群體中流行著微信、QQ、微博、論壇、貼吧等不下二十種的新媒體。高校思政工作完全可以在做好“第一課堂”的同時,將教育陣地擴展至“網絡”,利用政治優(yōu)勢,將網絡話語權與宣傳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使那些反動的、低級的信息無立足之地。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多管齊下、共同發(fā)力,對大學生的三觀進行積極滲透和影響,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政教育網絡。
此外,高校思政工作還應做到“上揚正氣、下接地氣”。網絡的發(fā)達,信息獲取渠道與話語表達空間的多元導致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單向傳播式受到了挑戰(zh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多向的、輻射式的傳播模式使當代大學生不再是單純被動的知識接收者,他們既可以隨時隨地查找、獲取信息,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信息、發(fā)表觀點。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施教者只有充分認識到思政工作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話語權是平等的,彼此的對話是開放式、交互式的,并不斷進行自我調整,更接地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在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引導作用。當然,“自我調整”與“更接地氣”并不單純只是要求教育者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施教者應該學習“網紅”,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形式融入到大學生群體,議學生之所論、教學生之想學,關注、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學業(yè)和人生發(fā)展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實際問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旨趣。
2、緊抓意識形態(tài)、強化理想信念
網絡是一些西方國家兜售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在網絡“自由”的口號聲中,一些西方國家在網上借“民主”、“人權”等話題攻擊我國的政治體制,意欲通過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實現其險惡用心。由于“網紅”群體的高關注度以及持續(xù)熱度的需要,“網紅”群體或被收買、或為博眼球,被動、主動地參與到這種意識形態(tài)之爭,成為不良言論的傳播者。比如昔日斗魚直播平臺的網紅“陳一發(fā)兒”,擁有龐大粉絲量的她居然在直播時公然把一些民族慘痛記憶作為調侃的笑料。在被封殺近一年后,網上依然還有人在為她辯解、發(fā)聲,表示對她的支持以及對社會的失望,在這些粉絲眼中,維護國家尊嚴、銘記歷史也似乎不那么重要了。雖然不能確認這些粉絲所懷目的是什么,但是,當廈門大學田佳良事件、湖南城市學院新生辱國言論事件、安徽醫(yī)科大學張冬寧事件接連爆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意識到“緊抓意識形態(tài)、強化理想信念”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再聯想到近期香港發(fā)生的嚴重騷亂,我們更應當引發(fā)更深層次的思考。
為此,我們要指導大學生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建立“網絡紅色文化”陣地,利用網絡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深深植入大學生群體,以收到抵制“低俗網紅”,凈化網絡環(huán)境的實效;最后,要持續(xù)加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積極引導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加強當代在校大學生自覺抵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雷靜.網絡紅人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8.
[2]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林,吳潛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莊芩.網絡紅人對大學生精神生活的影響及對策[D].廣州:華中師范大學,2017.
[4]江傳月,劉曼曼.論當代青年價值觀的現狀[J]前沿,2010(23).
作者簡介:鄧鑰瓊(1993—),女,漢族,湖南衡陽人,單位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鐘春燕(1986—),廣東韶關人,單位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梁家翠(1993—),湖南永州人,單位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