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平
童年記憶越飄越遠,許多都模糊了,唯獨有關(guān)三姨奶奶的事一直印我的腦海里。
三姨奶奶是奶奶的胞妹,父親的三姨娘。而父親先她十多年就去了,走時才64歲。父親生前每次回老家,都要帶著禮品先看她老人家,然后再回到自己祖屋。這是父親固定下來的禮儀。
從小到大我回老家古鎮(zhèn)屈指不過幾次,最后一次回去,祖輩健在的就三姨奶奶一人了。在老家?guī)讉€至親口中,老太太的形象、事跡是他們最引以為榮的談資,他們說到三姨奶奶都很是欽佩。他們最佩服的不是她曾經(jīng)的富有,也不是她橫跨三個世紀(jì)的高壽,而是她那常人難以企及的淡泊與溫良。
三姨奶奶年輕時家境小康,但她的美貌和賢德卻遠近聞名。當(dāng)初嫁給何家時,還真有些人頗為不平。她在何家的排位和在家的排行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她在何家的稱謂和我們這些孫子輩對她的稱謂一模一樣,都叫她“三姨奶奶”。
不管別人怎么看,三姨奶奶對這樁婚姻是很滿意的。她覺得“老大”太操心,“老二”很鬧心,她“老三”只要不爭強,就一定最省心。
三姨奶奶嫁到何家后,何老爺(我那位從未謀面的三姨爺爺)也覺得三姨奶奶“屈嫁”了,于是對她百般寵愛。打首飾、配丫鬟、花不完的零用錢,那規(guī)格遠超過了大奶奶。對于何老爺?shù)亩鲗櫍棠棠探z毫沒有顯得受寵若驚或得意忘形,甚至覺得有些多余。她的淡泊讓何老爺愈發(fā)感到“老三”的稀罕,于是對她更加憐惜。
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并沒有改變?nèi)棠棠?,她仍舊忠厚溫良。三姨奶奶最看不得別人有難處,遇見窮親戚都是大把大把地接濟,從不吝惜錢。聽兩個姑姑說,她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到三姨奶奶家去拜年,得到的壓歲錢能管她們大半年的零用花銷。
天老爺有時就是捉弄人,讓你得了這個,就讓你失去那個。三姨奶奶過門好幾年沒有給何家添個一男半女。在舊時代,女人不生育可是最大的短處,男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以此為由把她休了。何老爺卻偏偏對三姨奶奶一如既往地恩寵。三姨奶奶得寵歸得寵,但膝下無子一直是她的暗殤。因此她對孩子格外地親,何家前兩房的孩子們雖不是親生,但她都關(guān)懷備至,視如己出,何家晚輩也都拿她當(dāng)親娘。
解放前夕,還算硬朗的何老太爺不知怎的就一病不起,好像世道要變了,他的陽壽也要走到頭了。老爺子臨終前沒忘了對三姨奶奶有所安排,一是劃撥一處獨宅給三姨奶奶單住。二是指定剛滿15歲的阿菊做貼身丫鬟,負責(zé)三姨奶奶日常起居直至養(yǎng)老送終。這兩條是當(dāng)眾宣布的,還有第三條沒有宣布,但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給三姨奶奶一筆養(yǎng)命的黃金。
但這筆黃金到底有多少,價值幾何?除了三姨奶奶,別人都不得而知。我爸爸和兩個姑姑后來都問過三姨奶奶,但她始終沒說具體數(shù)。
阿菊說,解放后最初十幾年,三姨奶奶就沒睡過幾個囫圇覺,經(jīng)常半夜起來在老宅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阿菊問她何事,她總是說人老了覺少了,阿菊當(dāng)時就猜測家里一定藏著什么寶貝,讓她放心不下。
以三姨奶奶的達觀,絕不會因為幾條小金魚睡不著覺,那一定是關(guān)乎她下半輩子乃至整個家族生存需要的一筆巨資,才能讓她如此牽掛和寢食難安。
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日子中,總算熬過了50年代,三姨奶奶也似乎松了口氣,但她并沒完全失去警覺。家家都吃不飽肚子的時候,她都沒動過這筆黃金。她知道這筆黃金是不能輕易動的,弄不好會帶來災(zāi)禍。
60年代末,風(fēng)暴滌蕩全國,古鎮(zhèn)雖偏隅一方,也未能幸免。三姨奶奶住的地方雖只是個鎮(zhèn)子,但有錢大戶卻比縣城還多,小鎮(zhèn)成了“掃蕩”的重災(zāi)區(qū)。起初,三姨奶奶家除了被抄到一些古董和老家具,并無大的損失。每次三姨奶奶都長舒一口氣,并在心中默念佛爺保佑。
一天,一個工宣隊模樣的人領(lǐng)著一幫人帶著鐵鍬鎬頭進了老宅,這讓三姨奶奶有些慌,她趕緊把領(lǐng)頭的叫到一旁,嘀咕幾句后領(lǐng)頭的帶人在院子角落的地磚下挖出了黃金。按阿菊描述的情形是挖出了兩大箱。三姨奶奶后來說,看他們帶著鐵鍬鎬頭來,知道這筆黃金是保不住了,與其讓他們把老宅給毀了不如把黃金交出來算了,這樣她也就徹底安心了。
從此以后三姨奶奶的確安心了,吃得好睡得香,好日子一直延續(xù)到跨過了新世紀(jì)。
阿菊說,老人臨走的前一天傍晚,突然說她想吃桃酥,于是阿菊趕緊跑到前街的“吉祥”老鋪買回一斤剛出爐的桃酥,三姨奶奶就著蜂蜜水一口氣連吃了兩大塊,邊吃還邊對阿菊說,這東西最解饞。老人吃飽喝足之后便更衣上床歇息。第二天阿菊叫她吃早飯,見不回應(yīng),便用手背搭在口鼻上試探,發(fā)現(xiàn)早已沒氣了。那“最解饞”的桃酥成了她的最后一道盛宴。想必三姨奶奶是心滿意足、高高興興地走了。
在老家古鎮(zhèn)蟄居一輩子的三姨奶奶死了,1898年出生,110歲,跨越了三個世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