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要: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肩負著為病人提供高質(zhì)量服務的重任。他們的護理服務水平直接體現(xiàn)了醫(yī)院的服務質(zhì)量。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需要一支高素質(zhì)的護理隊伍。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淡薄的責任意識和薄弱的抗挫折能力卻讓他們難以擔負起這一重任。所以,在高職護理專業(yè)中進行必要的責任、挫折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對這些“不聽話”的高職學生來說,單純的說教難免會有些枯燥、無味,會讓他們更加厭煩。所以,將其貫穿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進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受挫能力,不失為一種上等的選擇。
關(guān)鍵詞:高職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責任;挫折教育
1責任、挫折教育的定義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它是一個人不得不做的或必須承當?shù)氖虑?,帶有強制性。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就是要讓他們清楚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應當承擔哪些事情。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合理而恰當?shù)膽土P教育不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并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2在高職護理專業(yè)中實施責任、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2.1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一支高素質(zhì)的護理隊伍
護理工作是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體現(xiàn)了醫(yī)院的服務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護理人員在平日的工作中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病人、各種各樣的需求,面對著生老病死、醫(yī)患糾紛。但他們還得面帶微笑,為病人提供高質(zhì)量的滿意的服務。要想做到這一點,護理人員自身必須得有過硬的素質(zhì),必須得有非常高的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
2.2過多的“賞識教育”讓大多數(shù)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責任意識淡薄、受挫能力較弱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賞識教育。學校、社會和家庭也都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大力對學生和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然而,很多人并沒有真正明白賞識教育的含義。他們認為賞識教育就是多表揚、少批評,甚至不批評。尤其是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這就使這些孩子只聽得進好話,聽不得不同意見。這些在蜜罐里長大的00后的孩子沒有經(jīng)歷過任何挫折,也就沒有任何抗挫折能力。
在進入大學之前,他們都是生活在父母、老師精心設(shè)計好的模式之下。所以,他們對于所謂的責任根本就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認識。然而,上了大學之后,他們離開家庭,遠離父母,獨自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學習上的事情都得需要他們自己來處理。失去了父母的依賴使他們產(chǎn)生了焦慮、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問題。他們對生活、學習、甚至人生都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不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將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對他人和社會帶來重大危害。
2.3高職護理專業(yè)生源較差,缺乏責任意識和受挫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大力改革和各大本科院校的連續(xù)擴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越來越少,生源質(zhì)量越來越差。由于歷史原因和社會的偏見,對他們來說,報考高職院校是一種無奈的選擇?,F(xiàn)在的高職學生不但基礎(chǔ)知識不夠扎實,而且心理素質(zhì)不高,抗挫折能力極差,責任擔當意識薄弱。所以,對其進行責任、挫折教育勢在必行。
3在高職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中實施責任、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3.1 英語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
教書育人是每名教師的職責所在,英語教師也不例外。在高校課程設(shè)置之中,英語課程覆蓋面廣,教學周期長,對學生的影響大。英語老師跟學生的接觸比較多,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也比較了解。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他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幫助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
3.2 借用英語教材中的動人故事來感化學生,同時對其進行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的滲透
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在講授語言知識點的同時,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的滲透和熏陶,以起到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抗挫能力之目的。
例如,在鄭樹棠、胡全生為總主編的《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三版)第一冊第二單元中,有一篇名為“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You Wont Learn”(《如果你不犯錯誤,你就學不到東西》)的文章。文中講了一個叫李子墨的女孩的故事。李子墨15歲時去美國留學。那時,她幾乎不會說一句英語,因此遇到過很多“糟糕”的情況:她因為沒能準確地說出要去的地址,出租車司機在午夜時將她和媽媽放到了一個黑乎乎的停車場;她因為將“sheet”(“片、張、塊”)這個單詞發(fā)錯了音,讀成了“shit”(“屎,糞便”),以致老師認為她說了一個粗魯?shù)?、不文明的詞。面對這些挫折和尷尬,李子墨不但沒有放棄、沒有被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她好好學習英語的決心。經(jīng)過四年的學習,她的英語說得不但流利,而且還沒有一點中國口音。在畢業(yè)典禮上,她還作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講話。這就是她強大的抗挫折能力讓她獲得了成功。然而,李子墨并沒有停留在自己的成功之上,她強烈的責任意識讓她想寫一本書:”Look for Trouble”(《尋找麻煩》)。她想通過這本書告訴那些去國外留學的學子們:“犯錯誤是正常的。如果你不犯錯誤,你就學不到東西。”教師在講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想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從而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的滲透和感染。讓他們學會迎難而上,敢于擔當。從而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
4 小結(jié)
在高職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貫徹滲透責任、挫折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進而提高其責任意識和抗挫折能力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在我們平時的英語授課之中盡最大努力做好這一點,以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而不愧于“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許麗娜,馬霄,張秋瑩.醫(yī)學生挫折教育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 (24):15-16
[2]蔡曉祎.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狀況及其教育探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1,26 (11):195-199
[3]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