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露露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鑒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如果說唐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的交響樂,那么宋詞就是一首俊逸灑脫的鋼琴曲。讀其人,吟其詞,感其懷。今天,讓我們以辛棄疾詞為例,探討詩詞鑒賞的基本策略,從而在詩詞鑒賞考查中占據(jù)主動。
關(guān)鍵詞:宋詞;作者;關(guān)鍵;意境
高中語文教學中,詩詞鑒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如果說唐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的交響樂,那么宋詞就是一首俊逸灑脫的鋼琴曲。長短隨意,灑脫自如。而在眾多的宋詞中,我獨被一個人滿腔的愛國熱忱深深感動著,這個人就是南宋把白發(fā)叢生卻壯志成空的辛棄疾。打開他的詞,一股洶涌的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撲面而來。讀其人,吟其詞,感其懷。今天,讓我們以辛棄疾詞為例,探討詩詞鑒賞的基本策略,從而在詩詞鑒賞考查中占據(jù)主動。
一、解讀作者,奠定基礎(chǔ)。
詩詞的作者是理解詩詞本身的切入點,也是理解詩詞的基礎(chǔ)。如果面對一首詞,而我們對作者一無所知,我們在理解這首詞的時候往往會有所偏頗,除非詩詞本身過于簡單,毫無深意。反之,如果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經(jīng)歷比較熟悉,那么在什么情境下寫的這首詩或詞,我們就可以為切入點來解讀詩詞中深意和情懷。例如辛棄疾,我們在課本上看到的是它是一位愛國詞人。這倒不錯,因為文學就是看他的詞,他的詞充滿了報國的熱情,稱他為愛國詞人,是很準確的。但是我認為有必要解讀一下他的身世,這樣我就知道他為什么那么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了。辛棄疾,首先是一位橫戈立馬,奮勇殺敵的武將。我們用他的身世來加以佐證。辛棄疾出生的地方已經(jīng)被金人占領(lǐng),目睹金人的燒殺搶掠的罪行,辛棄疾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痛殺金人,復仇報國的種子。年輕時曾自己招募義軍,對抗金寇,只身斬殺叛軍首領(lǐng),率眾投歸南宋。可見其有勇有謀,有一顆赤城的報國之心??梢哉f,連辛棄疾本人都認為,他是為抗金殺敵,收復失地,報效國家而生的。但是空有一身高強的武藝和報國之志,在他一投歸南宋朝廷之后,自己便如同入庫的刀槍,被封了起來,他是武將,他的用武之地是戰(zhàn)場,然而,南宋朝廷卻再也不肯讓他回歸朝廷,收了他作為武將奮勇殺敵的刀槍,辛棄疾無刀槍可拿,只得拿起筆,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憤懣與不平。因而,辛棄疾最終被定格為愛國詞人,將領(lǐng)。當我們深入了解了辛棄疾的身世經(jīng)歷,再讀他的詞,我們便能更深刻的領(lǐng)悟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聲聲吶喊和喟嘆。
二、洞察關(guān)鍵,解讀主題。
古詩詞,是古人使用古文寫就的凝練的文學作品,言及其簡潔,但意蘊卻極豐。一些同學一遇到古詩詞就心里發(fā)怵,因為不好懂,所以心生畏懼,這樣一來,更不好得分了。筆者認為,首先得看作者是誰,依據(jù)第一點,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鎖定本詩的基本情況。接下來,就是要逐句推敲,洞察本詩的關(guān)鍵語句和關(guān)鍵詞,以此為契機,來深入解讀詩歌的主題。只有讀懂這首詩或詞,才能有解答下面問題的基礎(chǔ),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以辛棄疾詞為例: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首先確認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將領(lǐng),其詞與應與報國殺敵有關(guān)。接下來,看第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兩句中,一“醉”一“夢”一“連營”,我們就能讀出詞人是在回憶自己曾經(jīng)的殺敵抗金歲月。尤其是那劍,不是用來在戰(zhàn)場上奮力揮砍的,而是在燈下挑亮了燈花來看的,其中滋味,該是多么的辛酸無奈啊。接著,氣勢恢宏的沙場點兵情境躍然紙上:如風般飛馳的盧馬,如霹靂一樣炸響的弓弦聲,和著軍中的激越的軍樂,好一派令人振奮的軍中壯景啊。這些詩句是為了給后面的詩句蓄勢: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我為什么這樣想征戰(zhàn)沙場啊?是為了想了卻君王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也為自己贏得世代相傳的千古美名。多么美好的愿望??!如果全詞就此戛然而止,辛棄疾的生命也因此而成全,我想文學史上應該會缺少一位愛國詞人,軍事史上則會增加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愛國將領(lǐng)。但最后一句“可憐白發(fā)生!”缺如一把利劍,插入辛棄疾的內(nèi)心,他只能眼看著年華老去,白發(fā)叢生,曾經(jīng)的壯志只能隨風而逝。后面這三句,就是全詞的中心主旨句,抓住這個關(guān)鍵,解讀全詞,就容易多了。
三、解讀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詩歌創(chuàng)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chǔ);組合意象創(chuàng)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shù)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zhì)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都是情與物的結(jié)合體。但它們又有區(qū)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guān),意境則與全篇對應。在《破陣子》這首詞中,詞人就是通過運用一系列生動而意蘊豐富的意象來創(chuàng)作獨特的意境的:這些意象有“燈”“劍”、飛馳的“的盧”,霹靂般響徹云霄的“弓、弦”“八百里”“沙場”,這些意蘊豐富的意象,連成一個整體的意境,即沙場點兵的恢弘壯景,從這一恢弘壯景中,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世人對戰(zhàn)場的渴望,對報國殺敵的渴望,對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渴望。一個強烈的想征戰(zhàn)沙場,報國殺敵,建功立業(yè)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梢娫娫~鑒賞就離不開對意象和意境的解讀,也只有準確把握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才能準確把握相應的主題和情感。
作為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一代宗師,辛棄疾在他的詞中,浸潤著這位抗金英雄壯志難酬的沉痛感嘆和無能為力的憤慨?!拔恼潞蠟闀r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毙翖壖驳脑~,既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也不是吟風賞月花情柳態(tài),而是字字揪心,句句沁血。一部《稼軒詞》,給后人展示的是一代抗金英雄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血淚控訴,其間強大的愛國豪情自是感人肺腑、響徹云霄。
總之,鑒賞宋詞,我們要深入詞作本身,深入了解作者,洞察詞作中的關(guān)鍵,解讀主題。同時,更要從意象入手,解讀意境,把握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深入的理解詞作,應對相應的一系列的古詩詞鑒賞考查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