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晶晶
[摘? ? ? ? ? ?要]? 當前高等教育消費已經成為居民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主義觀念在高等教育領域逐漸產生和興起。在大學課程消費視域下,網絡通識選修課面臨著學生消費意識不強、教師服務質量不高、教學軟環(huán)境較差等問題。為了優(yōu)化網絡通識選修課的境遇,學生方面要發(fā)揮消費者的主觀性,教師方面要提升對學生的服務質量,教學環(huán)境方面要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
[關? ? 鍵? ?詞]? 高等教育;大學課程消費;網絡通識選修課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2-0230-02
一、相關概念的含義
(一)消費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本文所指的消費為個人消費,個人消費是指為滿足個人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消費行為。
(二)大學課程
大學課程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其定義也具有差異性。本文較為贊同潘懋元先生的觀點:“根據(jù)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并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當前的研究狀況,大學課程是指學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構的各學科和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tǒng)。”
(三)大學課程消費
結合上述二者的含義,大學課程消費是指大學生經過學校所提供的各學科和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tǒng)服務后,達到滿足自身發(fā)展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總和。
二、網絡通識選修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網絡通識選修課的基本情況
2018—2019年秋季學期,廣西師范大學網絡通識選修課程開設了包括過去一百年、走進故宮、攝影基礎等在內的36門課程,分為社會科學、藝術審美、自然科學及其他四大類,其中每門選修課程包含1至2個學分。根據(jù)學校規(guī)定,學生在本科期間,每種類型的網絡通識選修課必須修滿2個學分方可畢業(yè)。網絡通識課程的學習方式均為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集中研討相結合,線上自主學習由學生自主安排,線下集中研討由課程輔導教師組織引導?;诰€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程的考核方式也分為線上、線下兩種形式。
(二)大學課程消費與網絡通識選修課的矛盾沖突
1.學生主觀性低下,消費意識不強
在高等教育情景中,學生是最直接的大學課程消費者,通過消費課程從而獲得知識、獲得發(fā)展,他們是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推進廣西師范大學網絡通識選修課的過程中,學生作為消費者主觀性低下,主動消費的意識不強,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選課多受限制。根據(jù)調查,廣西師范大學2018—2019年秋季學期開設的網絡通識選修課總數(shù)僅36門,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總體數(shù)量偏低,學生選課受到開設課程數(shù)量的限制。再者,根據(jù)《廣西師范大學網絡通識選修課程教學管理辦法(試行)》第一章第四條可知,“網絡通識選修課程標準班人數(shù)為55人,同1門課程全校選課總人數(shù)不足55人的課程原則上不開課。” 因而,學生在選課時常常將“能否開課”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學生選課受到選課人數(shù)的限制。很多學生為免于路程奔波而選擇在本校區(qū)開設的線下集中研討課程,選課受到上課地點的限制。
(2)學生選擇意愿不強。全面推行選修制的哈佛大學老校長艾略特(C. W. Eliot)在其就職演講中提道:“十九或二十歲的年輕人應該知道他們最喜歡什么,最適合學習什么。即使他無所愛,至少也應該有所惡?!痹诖髮W課程消費視域下,選修課賦予了學生更多主動消費的空間,在課程消費上擁有了自主選擇權。但是,在當前網絡通識選修課的境遇中,大部分學生與選修課的初衷相違背,選擇意愿不強,忽視自身的興趣愛好及知識體系間的聯(lián)系,往往更為喜歡容易取得學分的課程。有些學生由于長期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境遇中,尚不具備主動消費的能力,在選課上隨波逐流或者隨意敷衍。
(3)學生功利心理嚴重。部分學生對高等教育有所誤解,將高等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劃等號,誤以為高等教育的全部就是為了培養(yǎng)某一行業(yè)的專門人才,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技能僅局限于未來工作中能夠用得上的,這是對高等教育的狹隘理解。出于這種功利心理,很多學生對網絡通識選修課并不重視,課程消費欲望低迷,能夠達到畢業(yè)要求即可。
2.教師創(chuàng)新性較弱,服務質量不高
教師是年輕一代的培育者,是學校教育職能的主要實施者,是學生課程消費中最直接的提供者和服務者。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總體上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較弱,服務質量不高的情況。一方面,雖然網絡通識選修課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在教學形式上做出了創(chuàng)新,可是很多課程在內容上并沒有多大改變,教師照本宣科,依舊翻著“老黃歷”,僅僅是將原來的實體課堂轉變?yōu)樵诰€課堂,在實質性的教學內容上沒有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此外,即使利用“論壇”“聊天室”等在線交流方式解決了學生上課時出現(xiàn)的疑惑,但是遠程教學無法提供面對面授課時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這與大學課程消費中“學生消費至上”的理念是相背離的。另一方面,負責組織學生進行線下集中研討的輔導教師大多由全日制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擔任,他們雖然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但是缺乏與課程相關的專業(yè)背景,在與學生的研討過程中很難有所深入。
3.教學軟環(huán)境較差,消費欲望消弭
教學軟環(huán)境是學生消費課程的場所,大學中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教學環(huán)境作為一項“軟指標”對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出現(xiàn)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教學的中心地位被動搖,教學與科研出現(xiàn)嚴重失衡的狀況。這些無疑是對教學軟環(huán)境的致命損害。從學生方面看,我國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屢創(chuàng)新高,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出于大學畢業(yè)后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迫切心理,很多學生對“有用知識”與“無用知識”在上課之前就存在著“刻板印象”,實際工作中用得上的即為有用,用不上的就為無用,“無用的”通識課程自然被這些學生打入了“冷宮”。
三、優(yōu)化網絡通識選修課境遇的對策選擇
(一)學生方面:發(fā)揮消費者的主觀性
(1)作為消費主體的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進行課程消費之前,要明晰自身的消費預期,科學理性地選擇課程。(2)作為提供服務載體的學校,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學校應開設足夠的課程以供學生自由選擇,課程設置要滿足學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3)學校應盡可能地消除網絡通識選修課選課人數(shù)和上課地點等方面的限制,切實樹立“學生消費至上”的教育理念,提供讓學生滿意的教育,使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得以落實。
此外,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選課指導。在飯店消費時,服務員都會對菜肴味道、飯店特色進行介紹,讓顧客獲得更為滿意的消費體驗。同樣,教師有責任加強引導服務,引導學生科學地消費課程,充分利用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與網絡共享平臺共同編制《網絡通識課選課指導手冊》,詳細介紹每門課程的情況,充分滿足學生的知情權。
(二)教師方面:提升服務學生的質量
作為授課教師:(1)要更新觀念,深入理解、認識網絡通識選修課的優(yōu)缺點,以此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如何把網絡通識選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密切聯(lián)系起來,是當前在線教學形式所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2)要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著名教育專家歐內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在《學術反思:教授工作的重點領域》中對學術的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鮮明提出“教學也是學術”“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會保持學術的火焰經常燃燒”。在“雙一流”建設的時代重音中,教師回歸潛心教書、育人本分更是大勢所趨。就輔導教師而言,其自身應端正教學態(tài)度,增強責任感及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與學生互動,彌補線上教學所缺少的師生間情感交流。在此基礎上,學校應加強對研究生輔導教師的培訓工作,考核合格后才能進行聘用,盡可能提供高素質并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的輔導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師資。
(三)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消費欲望,首先是要在學校中建設教學文化,為大學生網絡通識課程消費提供良好的“軟環(huán)境”。在學校中打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教學文化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讓更多教學型教師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lián)碛薪虝说臉s譽感及責任感。
學生方面,要提高對學生的要求,“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xiàn)象應該被扭轉,意味著大學學業(yè)挑戰(zhàn)度的加強以及成績考核難度的提升,輕輕松松獲得學分的情況應該在大學中逐漸消失。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生培養(yǎng)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其課程成績考核難度、課程挑戰(zhàn)度都應有所提升。此外,向學生傳遞“通才”的人才觀,針對通識教育“無用論”給予正確的回擊,即大學生所具有的不應僅僅是專業(yè)知識,而應是掌握一門專業(yè)的通人,具有廣泛的專業(yè)及相關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具備從更大的知識背景從事本專業(yè)工作、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具有文化的、哲學的素養(yǎng)及特定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通識教育的真諦,同時也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四、對大學課程消費與網絡通識選修課境遇的反思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使高等教育消費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主義觀念在高等教育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費觀念的價值取向與高等教育的本真價值是有所出入的。大學課程若是一味迎合市場、社會、學生的需求,很容易產出只具有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這與高等教育的本真價值就漸行漸遠了。若是大學課程對消費者的訴求置之不理,將當前市場的需求置若罔聞,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大學所提供的課程服務也無法令消費者滿意??傊?,最為理想的狀態(tài)是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既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能發(fā)揮通識教育的價值,保障高等教育的“獨立之人格”。
參考文獻:
[1]徐同文.按要素進行設計:解讀大學現(xiàn)代課程建設[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6(1):5-8.
[2]亨利·詹姆斯.他締造了哈佛:查爾斯·W·艾略特傳[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張子昂.大學生教育消費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5.
[4]LBE.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