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曄
【摘 要】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少年時應(yīng)舉不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卻仍然官場不得志。他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先后輾轉(zhuǎn)多地。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名作,流傳下來的絕大部分都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最深處的家國情懷。
【關(guān)鍵詞】杜甫;意象;孤舟;黃昏;濁酒;明月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8-0226-02
杜甫是盛唐詩壇的一顆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卻憂國憂民。他的詩歌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稱為“詩史”。他集前代詩歌藝術(shù)之大成,形成了韻律完美、沉郁頓挫的獨特風(fēng)格。杜詩中多次出現(xiàn)的孤舟、黃昏、月、酒等典型意象,更是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心憂天下的文人形象。沉郁,是杜甫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既是指聲調(diào)的抑揚起伏,也指詩人感情表達的反復(fù)低回。本文就杜詩中四大典型意象——孤舟、黃昏、濁酒、明月來進一步走入詩人杜甫的內(nèi)心世界。
一、孤人孤舟
在杜甫的詩歌中,船是表達感情的常見的意象之一。船具有漂泊、別離、自由和歸隱等諸多蘊意,但杜詩中更多表達的是詩人晚年孤獨、愁苦、惶恐之情。
在唐朝以前,將漂泊意象以船舶表現(xiàn)的詩歌并不算多。直到唐朝以后,由于社會動蕩等諸多因素,以杜甫為代表的,對于船舶意象為漂泊之感的運用則變得極其頻繁。如《登岳陽樓》中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兜窃狸枠恰愤@首詩寫于杜甫生命將盡時期,成詩的兩年后詩人就離開人世。創(chuàng)作此詩前,杜甫因生活實在難以維持,不得不攜妻帶子乘舟出峽,幾經(jīng)輾轉(zhuǎn)到湖南岳陽,此時杜甫已是“右臂偏枯半耳聾”,寫信需兒子代書,與幕僚交涉艱難,受盡冷眼,處境悲涼。古人常常登高望遠抒懷,這一天,杜甫拖著病體終于登上了他向往已久的岳陽樓。該詩首聯(lián)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正是表達了這一情感,同時也暗示詩人歷經(jīng)世事滄桑,如今,終于在年老之時登上高樓,一了夙愿。頷聯(lián)兩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表達的是對洞庭湖水廣闊無邊的感嘆。只是,任洞庭湖水浩瀚無邊,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但這浩瀚的乾坤中沒有詩人杜甫的安居落腳之地。到了晚年,仍然只能“漂泊西南天地間”,只好以舟為家。由此引出頷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無垠湖面上的一葉扁舟就像是廣闊天地間漂泊的旅人。孤舟無依無靠,自顧飄零。旅人亦是如此,收不到親友的來信,天地間只他孤身一人。類似的情感,在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中也有所表現(xiàn)?!皡簿諆砷_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一句雖然只是描寫草木、孤舟,但這已將詩人的痛心憂愁表達出來。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道:“一切景語皆情語”。如他所說,杜甫借寫景,已將他的思鄉(xiāng)念親、孤獨寂寞之情袒露在讀者眼前。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從屈原、司馬遷、杜甫直到魯迅,從來不乏孤獨者。他們都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同時也都有深刻的絕望與悲哀。孤舟,是孤獨者的陪伴、依靠和他們自我的化身。
二、黃昏日暮
太陽朝起夕落,人們從太陽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朝陽象征著蓬勃的生命力,預(yù)示著新生和希望,而夕陽西垂則意味著衰亡。正是在這種自古就萌生出的情感中,日落黃昏自然而然地就出現(xiàn)在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暫居成都,離開成都后準備乘舟東下回到中原,途經(jīng)夔州,停留一年多的時間。在夔州度過的第二年秋天,杜甫創(chuàng)作了《秋興八首》這組詩。
其中第一首中就有“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聯(lián)系上文提到的“孤舟一系故園心”可知,詩中寫的是秋風(fēng)凜冽,秋意漸濃,當?shù)厝思叶奸_始做寒衣了??墒撬麤]有機會回到“故園”。其中的“暮”字將深秋日暮的悲愴和凄涼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于是,在第二首首聯(lián)又出現(xiàn)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一句。在落日的映照下,孤城更顯得凄涼靜寂,詩人觸景生情,產(chǎn)生身世飄零之感,引發(fā)對于往日的回憶,又是感慨萬千。同樣是起到氛圍渲染作用的“黃昏”,還在杜詩《詠懷古跡》中出現(xiàn)。一句“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雄渾有力,寫盡昭君孤苦的一生。“黃昏”與無垠的沙漠緊緊相連,籠罩四野的天幕是那樣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但是,青冢卻永遠存在。詩人由此生發(fā)出一種天地?zé)o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沉重之感。再結(jié)合自身漂泊異鄉(xiāng),遠離故土的處境,正同昭君相似。所以昭君的悲劇引發(fā)了作者心中無限的感慨,同時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國之情。
趙翼在《題元遺山詩》中寫道:“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痹谠娛ザ鸥Φ墓P下,黃昏的意象顯得極其凄涼,因為他出生在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年少時也曾懷有美好的遠游之志,誰想到,朝局動蕩,社會突然進入了動蕩不安的國難時期,那本容易讓人傷感的黃昏對他的心靈沖擊才如此劇烈。杜甫將自己的人生境遇與黃昏相交融,表現(xiàn)了詩人在大千世界的孤獨無助和一種闊大而無限伸展的悲涼感。
三、明月當歌
月,圓潤皎潔時引文人神往,殘缺朦朧時觸游子感傷,月,亙古永恒。于是,千萬詩人將情寄月,對月感傷,抒兒女之思,揚家國情懷。
因為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使杜甫更傾心于民生疾苦,更加關(guān)注國運興亡。因此這一時期的詩作大多憂念實事、談古道今、詠物寓意、感時憂國。也使得月這個意象更帶有幾分憂憤與哀傷。
如杜甫在《宿江邊閣》中透過不眠時的所見所聞,抒發(fā)了他關(guān)心時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氨≡茙r際宿,孤月浪中翻”一句描摹翻騰在波浪中的孤月,與最后兩句“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在不眠之際心中所產(chǎn)生的憂慮及無力感相呼應(yīng),因此孤月不僅是單純的水月之景,同時更是作者心境的象征。
杜甫一直以來有著遠大的政治理想抱負,把國家興亡、人民安康視為己任,然而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得對月長嘆。如《江漢》一詩中“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倍鸥ι钌罡惺艿搅俗晕业墓氯鯚o力,此詩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氣,但他仍表達了自己報國的忠心猶如孤月一樣皎潔,孤憤之中飽有積極報國的情懷。
四、濁酒獨飲
與好友李白不同,杜詩中似乎少有“美酒”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出現(xiàn)次數(shù)眾多的“香醪”“春醪”“濁醪”等“濁酒”意象。對于杜甫來說,酒不但是個性張揚時的催化劑,更是他苦悶之時的象征物。當他看到百姓的苦難,國家的破敗不堪之后,即使是玉盤珍饈,瓊瑤美酒,在他眼中也只是糠糟濁酒了。他的名作《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是大歷二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正值九月九日重陽佳節(jié),詩人登高遠眺,臨風(fēng)懷想,只能形影相吊。在異鄉(xiāng)漂泊多年,窮困潦倒,久病纏身,一“濁酒”寫出了詩人此時此刻萬悲于心頭的潦倒。
《九日》中寫道:“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庇质窃谥仃柟?jié)這個特別的日子,詩人想起了十年前的往事,安史之亂打破了唐王朝平安繁榮的假像,唐玄宗倉皇奔回長安,從此唐王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國破家亡,自己也寄人籬下,漂泊淪落。一杯濁酒入愁腸,更加催生了詩人悲愴的心境。
少年杜甫,壯志滿懷。暮年杜甫,孤苦飄零。郁郁不得志的一生,除了留下不朽的詩作外,其人的家國情懷、其詩的意境開闊都是后人學(xué)習(xí)的典范。
參考文獻:
[1]雷麗麗.從兩首登臨詩看杜甫的生命意識——以《登高》與《登岳陽樓》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17):147.
[2]劉向軍.老杜西南天地間—杜甫《登高》賞析[J].教學(xué)新思考,2017.
[3]馮至.杜甫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193.
[4]基語馨.淺談李清照詞中濃淡相宜的愁情美學(xué)[J].青年文學(xué)家,2018(12).
[5]胡瀟文.芊芊草木,詩家偏愛——淺談對詩詞中“草木”的理解[J].青年文學(xué)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