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雯
【摘 要】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大學生提供豐富信息的同時,也在某些方面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本文將分析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對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化朝積極方向發(fā)展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社交媒體;大學生社會化;不良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8-0137-02
一、相關概念解讀
(一)社交媒體。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互聯(lián)網上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F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
(二)大學生社會化。大學生社會化是從社會化中衍生出來的概念。它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大學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應達到自理、自治。這不僅是維系個體生命的需要,也是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前提。其次,學習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這是大學生這一特定階段的主要任務。最后,學習社會規(guī)范。了解、熟知、遵從社會規(guī)范,達到行為自律,是大學生與社會自覺協(xié)調的標志。
二、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的積極影響
(一)拓寬了大學生的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大學生要實現社會化,必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建立適合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更高效的學習工具。其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可以引起大學生的極大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取專業(yè)知識和相關專業(yè)技能。社交媒體的開放性與便利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此外,社交媒體幫助大學生們選擇更多樣的學習內容和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善于在網上獲取信息的大學生來說,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汲取新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
(二)拓展了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實現多向交流與互動。大學生要實現社會化,必須進行社會交往和互動。社會媒體可以幫助他們創(chuàng)建新的朋友圈子,并實現多元雙向的交流與互動,對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叭藗冎宰罱K對事物會有千差萬別的看法,是因為個體的差異,個體的記憶以及原有的認知與現階段獲得的資訊共同促成了新的認知?!盵1]大學生通過社交媒體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和個性,不但擁有了更多志趣相投多的朋友,還實現了知識的累積,滿足了自身的知識需求和情感需求,實現了個人與社會的加速融合,緩解了生活與學習壓力。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他們通過使用社交媒體參與網站建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有助于加強道德的主體意識。各種類型的社交媒體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社交空間,產生強烈歸屬感。
(三)促進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進行角色實踐。學生社會化的最終目標是使其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成員之一,并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如果要成長為被人們所期待的社會角色并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對這些社會或群體標準進行學習,認識社會或群體對其的期望,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和工作能力,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但現實顯然無法為每個人提供進行社會角色扮演實踐的條件,然后在社會角色中選擇適合自身的角色。而社交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提供了絕佳的角色實踐的場所。他們可以在社交媒體“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不同的“角色練習”“角色轉換”。大學生可以把自己作為不同的角色不斷變化,嘗試理解不同的社會需求和義務,為適應將來的社會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導致大學生沉溺于虛擬社交網絡,喪失人際交往能力。社交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擴大了大學生的視野,可以疏解壓力。然而,在這種不穩(wěn)定的社交網絡體系下,當大學生過分依賴社交媒體時,他們往往會對現實的人際交往喪失興趣,很可能在社交網絡中失去自控力,從而逐漸迷失。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大學生表現出忽視或逃避人際關系的傾向,降低了積極參與現實社會實踐的熱情,并失去了對真實環(huán)境的同情和感知能力。此外,有專家研究表明,近一半的大學生傾向于依賴社交媒體,他們往往過于擔心自己的朋友圈是否有評論或動態(tài)更新,從而不能專注于課堂教學。
(二)弱化了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素質下滑?,F如今,虛擬的社交網絡占據了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他們已經逐漸喪失了在房間安靜讀書的能力?!俺聊缬诰W絡視聽景觀中的青年群體,越來越遠離現實的世界,甚至滿足于這種虛擬世界帶給自己的慰藉?!盵2]大多數學生不是通過社交媒體來實現和世界的對話,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而是通過它來追隨流行文化,和陌生人進行無趣的聊天。仿佛有了社交媒體,大學生不再需要把自己淹沒在知識的海洋中,也不需要坐在教室里刻苦學習,因為他們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在社交媒體中獲得想要的一切。隨著這些現象的泛濫,良好的學習風氣受到破壞,大學生滋長惰性,養(yǎng)成依賴社交媒體的習慣,學習研究能力逐年下降,不利于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隨社交媒體而來的網絡暴力,阻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建立?!吧鐣冞w劇烈,利益沖突廣泛,既有的意義和價值體系正在崩潰,而新的共同的意義和價值體系尚未建立?!盵3]社交媒體上充斥的各類信息有著不同的來源,網民也在現實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職業(yè)、地位和學歷,這使得他們表達的各種觀點有著極大的懸殊,而這些觀點和態(tài)度一旦與正面的內容或規(guī)范產生矛盾時,就可能造成大學生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懷疑態(tài)度。此外,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它已成為互聯(lián)網上的一個網絡暴力的重災區(qū)。大學生是社交媒體的重要成員,他們越來越多地參與熱門話題、熱門事件討論,并對一些焦點事件或新聞人物進行言語謾罵和攻擊。這種暴力從虛擬社交媒體平臺逐漸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在大學生的真實交流中出現了越來越激進的詞匯,他們甚至將錯誤的想法視為真理,無助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改善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不良影響的對策
(一)政府層面: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社交媒體的監(jiān)管。面對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會化發(fā)展的各種不利影響,政府應該建立完整的社交媒體監(jiān)督體系,迅速完善有關社交媒體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社交媒體運營商的經營行為,并對傳達不良信息的社交媒體實施嚴厲懲罰。
(二)運營者層面:加強行業(yè)自律,強化責任意識。各社交媒體運營商都應該加強行業(yè)自治,增強職業(yè)道德的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深刻認識社交媒體在傳遞社會正能量方面的積極作用,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提高自身的良好形象。此外,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不良信息舉報制度,改進信息過濾技術和凈化社交媒體空間。
(三)學校層面:開設媒介素養(yǎng)課程,進行正確引導。各高校都應積極開設媒體素養(yǎng)課程,以提高大學生對社交媒體的認識和甄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區(qū)分社交媒體信息的好壞,從正面引導并啟發(fā)學生,認識社交媒體信息傳播的特征和意義,自覺拒絕不良信息。
(四)大學生層面:加強自我約束,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從大學生自身的層面來說,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教育,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品質,加強自我約束,保持更清晰的社交媒體認知能力,從而增強防范社交媒體環(huán)境負面影響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呈晨,鄭欣.共享式傳播:青年同輩群體中網絡語言流動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72-80.
[2]劉露,陳昱潔.網絡時代青年群體的審美異化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8,(8):225-226.
[3]陳相雨,丁柏銓.抗爭性網絡集群行為的情感邏輯及其治理[J].中州學刊,2018,(2):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