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
【摘 要】《庚娘殺仇》是解放前易俗社老社長李約祉縮寫的《庚娘傳》中的一折,該劇講了尤庚娘隨夫逃寇南奔,被富商潑皮無賴王十八騙至黃天蕩,將其夫推入水中,僅留庚娘,逼其成婚。入夜,庚娘灌醉王十八,奮刀殺之,以報深仇大恨,表現了封建社會一個知書達理的弱女子,面對邪惡勢力的迫害,被迫拿起刀來殺人復仇的壯烈行為。該劇是彰顯青衣演、唱、念、做、打等扎實功底的硬頭作品,在舞臺上極富表現力。
【關鍵詞】秦腔;唱功;人物塑造
中圖分類號:J803?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8-0027-01
我非常喜歡這出戲,因為這是由先輩老師演紅的一出戲,所以在排戲時,我們做了很好的繼承,同時在繼承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首先在演員穿著上有所改變,以前尤庚娘出場穿黑折子,從美學角度分析,王十八之所以搶尤庚娘,是因為她年輕貌美,而黑折子顯得老氣橫秋,所以我們選擇了灰折子,讓尤庚娘這個人物不失端莊又平添了幾分秀氣。其次,這部戲劇情好,情節(jié)遞進,合情合理。劇本賦予了尤庚娘的性格逐步深化的過程,不是一開始就表現出“我要殺人”,她的感情轉換有幾個層次。人物出場后有一大段唱“尤庚娘坐愁城思前想后”直到“何一日才度過恨海悠悠”,這是對突然發(fā)生的慘禍做沉痛反思,恨賊人太殘暴,恨丈夫不聽勸,更發(fā)愁自己一個弱女子如何面對強暴,“愁城恨海”是對她這時心理的寫照。乃至進洞房后看見刀,立即就點燃了內心復仇的烈火,一個復仇計劃形成了,這才有了坦然換裝、陪酒、獻歌等一系列戲劇動作。殺了王十八與惡婆以后便進入了第三個感情層次,一種報仇雪恥的豪情油然而生,當她在墻上奮筆疾書“好漢做事好漢當……休累池魚遭禍殃”時,人物性格便得到了藝術升華,觀眾便對這個不幸的人物由同情轉向敬佩。
我喜歡這出戲,不僅因為她有好的劇情,還因為它有流傳已久的經典唱段,演員唱得過癮,戲迷聽得過癮。同時,這出戲對演員的要求很高,包括唱、念、做、打,因為這些原因我才更愛這出戲,并以此戲參加第四屆石榴花大賽并榮獲一等獎。現將演出體會記錄下來,以便和大家共同學習。
我認為演好這出戲,必須掌握以下幾點:
一、唱功:
這個角色要唱得特別有激情。唱腔要發(fā)揮得跌宕有致,感染力要強。例如開場后的那一段唱,行腔要抑揚頓挫,吐字要鏗鏘有力,高亢處要激越昂憤,低沉處要如泣如訴,感情色彩濃郁,旋律悅耳動聽,這一段有幾十句的唱詞,在演唱上應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介紹自己的危險處境,要唱得凄涼一點;第二段敘述事情經過,相對聲腔要弱一點,用聲音去渲染當時的漆黑恐怖情境;最后一段是庚娘對自己身處虎穴和決心報仇的交代,聲音要高亢,節(jié)奏要越來越緊,這樣才能把這段唱腔推向高潮。還有做為一個弱女子要殺王十八有很大困難,所以此處要表現出庚娘有勇有謀,她的復仇是有計劃的,首先要想方設法地把王十八灌醉,那怎么又能讓王十八多喝酒呢?所以這時庚娘對王十八的道白應帶有撒嬌,嬌嗔的感覺,在王十八說“實實不能再唱了”時,她又隨機應變“我再與你唱個曲兒”,再次調動王十八喝酒的積極性。這個勸酒曲兒第一遍要唱得悠美,第二遍要唱得稍快,第三遍應加速,配合著動作給王十八灌酒,直至王十八爛醉如泥時,庚娘就恢復了復仇女神形象。最后,當殺死王十八后,她又從憤怒和恐懼中恢復冷靜,繼而又奮筆在墻上寫出“好漢做事好漢當……”的詩句,這幾句一定要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彰顯庚娘敢作敢當的女中豪杰性格。
二、技巧:
水袖和刀的運用。剛出場,因為無助悲傷,水袖拖動不宜太大,當看見刀時,就要運用水袖團花和上下團花,把尤庚娘緊張而又復雜的心情展現出來。當第一次王十八讓庚娘好好打扮一下,等他下場后,庚娘陷入極度的焦急與恐慌中,“想我庚娘冰清玉潔,今日落在賊手,失節(jié)就在頃刻之間,只說這卻怎處”,繼而用水袖花上下飛舞,襯托庚娘焦急無助的心情;到勸王十八飲酒時,此時水袖又要輕盈飄逸,時不時要撩逗于他,讓他眼花繚亂,得意忘形,為殺王十八做了鋪墊。最后當王十八徹底醉倒后,庚娘又用雙水袖狠狠地甩他,并喝道“好賊呀!”此時的水袖又成了庚娘怒火宣泄的工具。還有運用“刀”的技巧,剛一拿刀,顯得笨拙,表現出從未拿過刀的狀態(tài),為最后跪下拜刀的情節(jié)做鋪墊。一個弱女子把復仇的希望全寄托在刀的身上,顯得那么無奈與無助。
三、不管“唱”還是“技巧”都是為人物塑造服務:
在程式運用上,要緊密結合人物塑造,不要為程式而程式,例如手勢、身段的運用,幾個造型的處理,都要符合當時的戲劇情境與人物情緒,不要令人感到別扭,這是個難題。戲曲表現要運用唱、念、做、打等各種藝術手段,這些手段在舞臺上都有嚴格的規(guī)范,這就是戲曲形式。演員塑造人物必須運用程式,但又不能被他束縛。京劇藝術家俞振飛說得好:“戲曲表現應當提倡程式的人物化,反對人物的程式化?!彼栽谒茉烊宋飼r,不能把鮮明的性格淹沒在僵硬的程式中。
一場場戲演下來,每一場都有不同的體會,以上點滴心得,笨筆拙文,還望大家批評指正,以敦促我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