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葳漪
8月10日,《樂隊的夏天》收官,在這個節(jié)目中,我們能邂逅一群有勇氣且心甘情愿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嘗試、去堅持的人,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再見珍貴的赤子之心。
這檔樸素又低調(diào)的節(jié)目,不僅獲得越來越高的流量,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變成音樂的FanS。
1.從《樂隊的夏天》說起
最后一期節(jié)目像一場派對,現(xiàn)場嘉賓松弛、愉悅的狀態(tài),令人賞心悅目。樸樹開場獻唱了一首《No Fear In MyHeart》,唱完后他說:“到點兒了,我得回家睡覺了。”真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樸師傅。
樸師傅不是樂于接受媒體采訪的人。不過,張亞東恰巧聊到了他,過去有無數(shù)人質(zhì)疑過樸樹,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才選擇隱退,但實際上,許多人都“誤解”了樸樹的才華以及對音樂的態(tài)度。樸樹兩天內(nèi)寫出10首歌不是難事,而且每首歌都會被聽眾們所喜歡,但是他認為,這太追求商業(yè)和名利了,音樂是需要去創(chuàng)新、積淀,而不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
張亞東坦誠地說:“跟樸樹相比,我是一個俗人?!?/p>
2.上一場的演唱會
去過樸樹演唱會的,都會對下面的對話記憶猶新。
唱完—首歌后,他不滿意,覺得自己唱得有點爛,滿臉歉意:“我再唱一遍,不好意思?!?/p>
歌迷在臺下喊:“說句話!”
樸樹害羞地回應(yīng):
“愛你們。”
歌迷繼續(xù)喊:“說句話!”
樸樹回應(yīng):“我不能說太多,容易走神,忘詞。”
歌迷又喊:“牛逼!”
樸樹:“唉,又忘詞了?!?/p>
出走半生,依舊少年。
2013年,北京演唱會,哥哥濮石買了十幾張票送親朋好友,還把父母接去現(xiàn)場。樸樹在臺上說自己嗓子啞了,黑壓壓的一片女歌迷大喊“沒關(guān)系”,樸樹的媽媽,70多歲的北大老教授坐在大兒子身邊落淚了。
3.能背《金剛經(jīng)》的樸師傅
樸樹唱過一首《那些花兒》,其中有一句:“它們都老了吧?它們在哪里呀?”每次在成都吃火鍋,毛肚下進紅湯,我都能想到樸師傅的這句歌詞。
把樸樹定位為娛樂圈的人不太恰當,他和這個圈子比較疏離,從一開始,他就厭惡這個行業(yè),并以之為恥,更精準的定位是娛樂圈男家屬,他的太太吳曉敏是個有趣的演員,古靈精怪。
樸樹是為數(shù)不多的家里有一間大書房,滿滿當當都是書,且有認認真真讀書習慣的音樂人。他是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都并不求什么,大乘佛教的重要經(jīng)典,5000多字的《金剛經(jīng)》,樸師傅能背得出。經(jīng)紀公司希望他有自己的社交媒體,他配合開了一個微博,名為“如是我聞_一時_”,半年都不更新一條。
相似的原生家庭,我本能地對樸樹這種北京孩子有說不出的親切和認同,其實樸樹就住在我們家附近的小區(qū),偶爾可以看到他騎著一輛電動自行車,在小區(qū)周邊出現(xiàn),背影清瘦。不過我們從不去擾他的幽靜,看著他挺好,大家就蠻開心。
4.生如夏花
“即使全世界都喪心病狂,都去搶銀行,我也不去。”——這是樸樹。
做起事來,不會氣喘如牛,不會咬牙切齒,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旁人看來,賞心悅目。一一這是樸樹。
炊煙裊裊,食物幽香,催人歸家,生活靜好。一一這是樸樹。
醉,是語到喃喃時。醉,是暢所欲言,又止乎禮。一一這是樸樹。
我不想神話樸樹,因為并不是他的歌迷,但難能可貴的是,他是這個不正常的社會中的一個正常人。在瘋癲、鉆營、功利、骯臟的流行音樂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他可以格格不入但依然有別人無法取代的位置。恐怕源于他的生長環(huán)境和他的家教,他本能地對追求名利有節(jié)制,對人際關(guān)系不粘膩。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與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
不盛不亂,姿態(tài)如煙;縱然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玄之又玄。
是生如夏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