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山
摘 要: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說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本文論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實現策略,以及教學效果評價原則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對教師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們試圖從實踐研究的過程初探相關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評價
我們知道“整合”是當前教育與教學改革過程中廣泛所使用的一個術語,其基本含義:將有聯系的不同事物或學科內容綜合起來,以便產生更好的效果與效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就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并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chuàng)新、利用等各個方面的能力,近而促使學生掌握在信息社會中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的一種新方式。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用途不僅限于教學工具,同時它也是學習對象和學習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包括信息技術的科學知識、基本技能、良好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對社會的用途和影響,諸如文化、倫理、社會和道德問題等。
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實現面向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具體地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主要是:
(1)充實、完善、拓展、提高課程的學習內容,為社會需要的多種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
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可能充實、完善、拓展、提高課程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可培養(yǎng)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為培養(yǎng)相關學科的專業(yè)人才打下基礎。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可通過在學校設置信息技術課來實現。不僅如此,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使信息技術教育深入到各門課程的教學中。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作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它也是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補充。信息技術課程所涉及的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中最基礎的內容,但是許多內容在課程教學中不可能涉及。例如:計算機模擬、計算機檢測系統、數據的回歸處理等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是不可能涉及的。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把握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從而來充實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的學習。
(3)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十分強調任務驅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解決課程和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它是十分具體的,又是對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的任務。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整合實現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主體,是教學設計的重心所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實現策略時,要講清為什么選擇這種策略。比如你采用設疑法導課,你就要說明“疑”可以啟動學生的思維,集中注意,引起思考;如果你采用復習方法導入,你就要說明這是為了喚起學生頭腦中舊知識的蘇醒,以使新知識找到生長點??傊朴谟矛F代教學理論解釋你的教學行為。
教學策略設計的幾個具體指向:
(1)教學設計中的目標指向:多維目標,“彈性區(qū)間”。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任何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然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
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多維目標。在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基礎上,要注重考慮學生的情意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情緒、感情、態(tài)度以及合作、交往等。即要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把它作為和認知同樣重要的要素在教學目標中加以確立。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根據具體的學科內容,盡可能地挖掘教學活動組織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價值。
(2)教學設計中的內容指向:聯系生活,統合教材。
教學內容設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內容要避免“繁、難、偏、舊”,突出基礎性;同時要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當前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內容只有與學生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才有可能保持和發(fā)揮課堂教學載體的主導功能;只有和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讓學生積極思維,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
(3)教學設計中的方法指向:符合學科特點,具有個性特色。
教學方法設計要符合學科特點。學科不同教法也不同。語文重朗誦、賞析和體悟,多用情境教學法、賞析教學法;英語重交際,多用交際法、表演法;數學重歸納、論證和推理,多用講授法、探究法;理化重實驗操作、規(guī)律探索,多用實驗法、發(fā)現法;思品重辨析、體驗,多用辨析法、體驗法等。
當然,要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近而提高教學效率,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大效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絡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