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萍
摘 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鮮明的科學理論指導優(yōu)勢、長期探索的實踐優(yōu)勢、與西方議會制度的比較優(yōu)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tǒng)一的政治優(yōu)勢。當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yōu)勢面臨著來自思想觀念的誤區(qū)、權力腐敗的干擾、能力素質的差距、結構體制改革乏力等多方面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充分認識人大制度的特色與不足,使人大制度更加持久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人民代表大會;比較特色;完善路徑
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比較特色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吸納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共和國思想和列寧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結合中國國情,建立起的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與西方主要國家的根本不同點是中國堅持民主集中制,而西方實行分權制衡制。與議行合一政體的不同點則是: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制與集中制的結合而非簡單的集中制;中國憲法規(guī)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得兼任行政職務;各級政府組成人員多數已不是人大代表;各級政府有較大的自主性,等等。
如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中國特色就體現在,它“既不是三權分立,也不是議行完全合一,而是有分有合、統(tǒng)分結合。這種情形,如果從代議制歷史發(fā)展的道路的角度來看,是一個正、反、合的過程。如果說資產階級三權分立的代議制是正題,那么巴黎公社議行合一的代議制是反題,我國統(tǒng)分結合的代議制就是一個合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處在這樣一個發(fā)展周期的頂點上,它既避免了三權分立的弊端,又避免了議行合一的不足;既汲取了三權分立的優(yōu)點,又吸收了議行合一的長處”。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于講求“統(tǒng)分結合,有分有合”,實現了對二者的揚棄。在統(tǒng)和合的一面,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將所有的權力——立法權、重大事項決定權、人事任免權和監(jiān)督權都集中于人民代表大會手中,使之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分的一面,人民代表大會將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分別委托“一府兩院”行使,“一府兩院”的領導人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jiān)督,若不負責任則可以由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罷免;“一府兩院”皆需把重大各自領域中的重大事項向人民代表大會報告,由其決定。
4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路徑
4.1 正確處理黨與人大的關系,保障人民權力的實現
正確處理黨與人大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以憲法為運作框架,在法律范圍內構建黨與人大之間的關系,并使這種關系實現法律化和制度化。在處理黨與人大的關系的問題上,第一,各級黨組織應該支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獨立行使其決定權、監(jiān)督權和任免權等,不應該是用黨的決策權、監(jiān)督權甚至以黨管干部的原則來取代或者限制人大權力的行使。第二,各級黨組織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進行各種政治活動,并自覺接受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jiān)督。第三,要在國家的法制范圍內對黨與人大關系進行適當的轉型調節(jié)。
4.2 完善我國的選舉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素質
選舉制度是代議制的重要內容,代議機關作為代議制的核心部分,其民主性直接體現著一國代議制的發(fā)展程度,因此,選舉出更加民主的代議機構及代議人員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完善我國的選舉制度就是要從這些問題入手,尋找合理的解決途徑。主要從優(yōu)化人大代表結構,提高代表素質入手,一是優(yōu)化代表職業(yè)結構,限制和減少“官員”代表數量,提高工農業(yè)生產和新興社會階層代表的比例,同時要加強基層人民代表的比例。二是優(yōu)化代表知識結構,提高法律、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方面專業(yè)人才等代表的比例,從多個層次來提高代議機關的多元化,這樣一方面在人大立法的過程中可以綜合各個方面的意見,另一方面也可以集合各個層次的問題,而不會出現偏重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而忽略其他群體的利益。三是優(yōu)化代表年齡結構,既要有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又要有熱愛人大工作、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這樣可以是人大工作既保持連續(xù)性,又使人大代表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促進人大工作觀念和工作的與時俱進。
4.3 改善人大制度自身建設,加強對人大工作的監(jiān)督
加強人大制度的自身建設一是要完善人大制度的組織結構,結構是一個組織發(fā)揮功能的載體,只有合理的內部組織結構和人大制度運行的外部組織結構,才能確保人大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各項權力的實施以及制度上的保障。完善人大制度的組織結構就是要使人大的權力得以盡可能的發(fā)揮。其次,要加強人大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體系,來保障人大權力的行使,這主要包含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監(jiān)督作為人大的主要權力,可以確保各級國家機關權力的行使不脫離民主的發(fā)展方向,但事實上由于人大自身的種種問題以及制度保障上的不足,人大在監(jiān)督權的行使上往往不盡人意,難以有效的發(fā)揮作用,因此,一必須加強制度保障來確保監(jiān)督權的實施。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增強發(fā)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自信和政治定力,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在改革開放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國的代議制應該與其他各種制度協調發(fā)展,和諧進步。因此要積極吸取西方代議制的優(yōu)點,彌補我國代議制的不足,不失時機地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地形成和發(fā)揮它的實踐比較優(yōu)勢,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的代議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黃石松.讓人大制度深人人心[J].中國人大,2014,(8).
[2]俞可平.民主與陀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席文啟.論我國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度的確立與完善[J].科學社會主義,2009,(4):81-86.
[4]秦曉.完善各級人大代表與選民、選舉單位溝通渠道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3,(2):4-8.
[5]劉政,程湘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