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嶺,王麗歌
(周口師范學院 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1)
1898年
1歲(戊戌 光緒二十四年)
張伯駒,原名張家騏,字伯駒,號叢碧,后以字代名,改“叢碧”為字,號“好好先生”“春游主人”,自稱“中州張伯駒”。
正月二十二日(1898年2月12日),生于河南省項城市秣陵鎮(zhèn)閆樓村。其生父張錦芳(字絅庵),為前清秀才,曾任度支部郎中,民國二年任眾議院議員。
1903年
6歲(癸卯 光緒二十九年)
2月,過繼給伯父張鎮(zhèn)芳,并離開項城到灤州省父,后隨父移居天津南斜街。
1904年
7歲(甲辰 光緒三十年)
是年,開始在家中私塾上學,記憶力驚人,已能流暢背誦《增廣賢文》。
1906年
9歲(丙午 光緒三十二年)
是年,學會作詩,其詩作被編入由張鎮(zhèn)芳、馬麗軒等組成的“麗澤詩社”所編的《麗澤社諸家詩》中(已無存)。曾于清光緒年間任過翰林院庶吉士的王新楨夸張伯駒詩說:“伯駒,則絅庵之子,麗軒之甥也,英年挺出,直欲突過前人。若《從軍行》《天上謠》等作,激昂慷慨,魄力沉雄,有倚天拔地之慨。雖老于詩者,未必能辦。麗軒稱其‘素有大志,詩文皆豪邁可喜,信然哉’?!笨梢娚倌陼r代的張伯駒已顯露出韻文創(chuàng)作的天賦。
1911年
14歲(辛亥 宣統(tǒng)三年)
是年,就讀于天津新學書院、政法學堂。
1917年
20歲(丁巳 民國六年)
是年,從中央陸軍混成模范團畢業(yè)。從是年開始,至1925年,先后在曹錕、吳佩孚部參謀處任事,1923年曾任陜西省督軍署參議兼駐京代表。1925年退出軍界,同時,在張鎮(zhèn)芳創(chuàng)辦的鹽業(yè)銀行掛職常務董事兼總管理處總稽核。
同年,已通讀《二十四史》,能熟背《古文觀止》,細說《資治通鑒》。
1925年
28歲(乙丑 民國十四年)
冬,參加譚篆青發(fā)起成立的聊園詞社,但所作不多。
是年,參加關賡林創(chuàng)立的稊園詩社。
1927年
30歲(丁卯 民國十六年)
是年,作詞《八聲甘州·三十自壽》。這是張伯駒自輯第一部詞集《叢碧詞》中第一首詞。詞作上片有“秦關百二,悔覓封侯”句,表示對自己廁身官場、軍隊的悔恨;下片表達了對連年軍閥混戰(zhàn)的憂思,對政治的厭倦,同時表示有意追求風流恬淡的人生。
這首詞也展現(xiàn)了張伯駒早年作詞的功力,在張伯駒一生詞作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1928年
31歲(戊辰 民國十七年)
是年至1933年,張伯駒致力于婉約詞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是情愛和山水風景,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有《蝶戀花·深掩云屏山六扇》《臨江仙·簾影故家池館》《思遠人·和小山》《卜算子·落葉掩重門》等,特別是《蝶戀花·深掩云屏山六扇》,被行家評為“清妙自然”“可亂六一”;《臨江仙·簾影故家池館》,被人贊之為“大有南唐之骨,北宋之神”“置之小山詞中,可亂楮葉”。
1930年
33歲(庚午 民國十九年)
冬,與袁克文、溥侗同登開明戲院,義務演戲,卸妝后,送袁克文至靄蘭室,并賦詞《踏莎行》。以景抒情,意境凄婉,而又蘊含雄放之氣。
1931年
34歲(辛未 民國二十年)
3月22日,袁克文猝然去世,張伯駒作挽聯(lián):“天涯落拓,故園荒涼,有酒且高歌,誰憐舊日王孫,新亭涕淚;芳草凄迷,斜陽黯淡,逢春復傷逝,忍對無邊風月,如此江山?!边@是張伯駒首作挽聯(lián),已突顯其創(chuàng)作聯(lián)語的天賦和風格。
1934年
37歲(甲戌 民國二十三年)
正月,作詞《鷓鴣天·為惜疏香此小留》,自注云:“甲戌正月下旬偕韻綺,同西明,夜至無錫,借籠燈入梅園宿。次日冒雨登黿頭渚,望太湖,歸譜此詞。”
此類山水旅游詞在張伯駒詞作中特色鮮明,并顯示出其摹寫自然風光的那種清新秀麗、風韻天然,語言則流暢歡快、筆觸細膩的風格。如《鷓鴣天·西湖旅夜》中有句“一陣陣,一聲聲,斜風細雨到天明。問人夜睡何曾著,燕子無須喚客醒”等。
1937年
40歲(丁丑 民國二十六年)
是年住北平。盧溝橋事變后,與郭嘯麓、夏枝巢、黃君坦、關穎人等加入詞人郭則沄所結蟄園律社及瓶花簃詞社。
1938年
41歲(戊寅 民國二十七年)
是年,《叢碧詞》(張伯駒自集1927—1938年的詞集)刻印刊行,傅增湘題寫書名,夏仁虎、郭則沄分別作序。
《叢碧詞》是張伯駒一生前期詞作的結集,集中反映了張伯駒詞作的婉約風格。同時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詞壇優(yōu)秀詞集之一,在中國近現(xiàn)代詞壇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秴脖淘~》奠定了張伯駒在中國近現(xiàn)代詞壇上的地位。
1939年
42歲(己卯 民國二十八年)
是年前后一段時間,張伯駒在創(chuàng)作婉約詞的同時,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具有豪放風格的詞,如《霓裳中序第一·西山賞雪歸作》《浪淘沙·廣州至漢口飛機上作》《六州歌頭·登黃山天都峰絕頂》《滿江紅·題黃三君坦天風海濤樓圖》《六州歌頭·攜慧素登峨嵋山絕頂》等,都體現(xiàn)了豪邁壯闊的詞風。如《六州歌頭·攜慧素登峨嵋山絕頂》有句“擎天拔地,聲勢走雷霆”;《滿江紅·題黃三君坦天風海濤樓圖》有句“樓外天垂,遙望盡,齊煙九點”;《浪淘沙·亂雨濕江天》有句“一鏡空蒙三萬頃,飛過君山”。這些詞作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筆力千鈞,撼人心魄。
1941年
44歲(辛巳 民國三十年)
春,租居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培福里,遭汪偽“76號”特務綁架,被拘8個月,經(jīng)多方營救方脫險。
8月29日,在綁架中賦詞《菩薩蠻·辛巳七夕寄慧素》。
10月5日,再賦詞《菩薩蠻·中秋寄慧素》。
是月,又賦詞《夢還家》,并注:“自度曲,難中臥病,見桂花一枝,始知深秋,感賦寄慧素?!?/p>
冬,賦詞《虞美人》,并加注:“十一月下旬,雪,接慧素信,詞以寄之?!?/p>
這4首詞一反此前所作旅游詞之優(yōu)美歡快之風,倍見凄哀清婉之情。這4首詞作,開辟了張伯駒一生詞作的一個特殊題材,即此后張伯駒愛情詞的絕大部分都是寫給夫人潘素的。
1942年
45歲(辛巳 民國三十一年)
春,由北平赴西安居住。
1944年
47歲(甲申 民國三十三年)
是年,“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在成都開幕。張伯駒觀看了畫展,并與張大千同游武侯祠,作詞《揚州慢·武侯祠》。這是張伯駒西安避禍期間一首重要的詞作。詞人此時最為關切的,就是國家抗戰(zhàn)的命運,流露出深沉的愛國情懷。
1946年
49歲(丙戌 民國三十五年)
是年,任華北文法學院文哲系教授。
同年至1947年,多次在家中舉辦古琴雅集和押詩條聚會。
1949年
52歲(乙丑)
是年,任燕京大學語文系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
同年,作詞《人月圓·分明鏡里樓臺影》《惜黃花·丹楓霜染》《霜花腴·上林盛事》等。這3首詞,均為中秋或重陽時作,大都即景抒情,或抒發(fā)對歲月易逝的感慨。此后,每遇傳統(tǒng)節(jié)日,張伯駒大都有詞作。
1950年
53歲(庚寅)
是年,以5000余元收得唐代詩人杜牧的《張好好詩》卷,為之狂喜,并填詞《揚州慢·題杜牧之贈張好好詩墨跡卷》。這首詞是張伯駒回首自身經(jīng)歷和感懷,自比杜牧,不禁落寞和悲涼之感涌上心頭之作。
同年,于西郊自己住宅“展春圖”結庚寅詞社。
同年,開始與其他詞人通信和詞,并參與關賡麟組織的“稊園吟集”。
同年,作詞《金縷曲·題庚寅詞集圖》,此詞下片有“江山幾換誰為主”“看遍人間興亡事”等句,反映了從舊時代走過來的知識分子在時代轉變之際思想和情感一時的迷惘與不適應。
同年,標注為庚寅年間的詞作還有《人月圓·相看座上須眉古》《南浦·長空黯淡》《鷓鴣天·兩歲平分半送迎》等詞。
1951年
54歲(辛卯)
是年,《叢碧詞》再以鉛印本刊行,比1938年本有增補和修改。周汝昌為該版《叢碧詞》作跋,給予極高評價:“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后主為首,而以先生(指張伯駒)為殿——在他之后,恐怕不易再產(chǎn)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
1952年
55歲(壬辰)
是年,經(jīng)何香凝、鄭振鐸動員,以顧問身份到文化部工作。
1953年
56歲(癸巳)
2月,作詞《東風第一枝·敏庵錦城除夕韻》(敏庵即周汝昌),此詞為和周汝昌是年春節(jié)前夕的贈詞《東風第一枝》。
秋,與夫人潘素客居青島,作詞《望海潮·青島臺風過后觀潮》《海天闊處·青島海水浴場》《五福降中天·青島公園五福樓茗話》。青島風景在其筆下美不勝收,特別是《望海潮·青島臺風過后觀潮》一詞氣勢雄渾,囊括萬象,是詞人豪放風格的名篇,如“鯨波吞日,蛟涎吹霧,滔天勢欲橫流,鼉鼓地搖,神旗電閃,蕭蕭萬馬驚秋。飛雨卷齊州??春陲L水立,白浪山浮”等語皆殊為難得。不久張伯駒又有一聯(lián)寫嶗山:“迎來海外三千履;望盡齊州九點煙?!?/p>1954
年
57歲(甲午)
春,為周汝昌《紅樓夢新證》出版填詞《瀟湘夜雨》。
夏,作詞《瑤華》,自注云:“承澤園將易主,時荷花盛開,邀詞集同人欣賞?!?/p>
是年,標注“甲午”年所作詞有《風入松·亂山如恨不能平》《人月圓·恒河沙數(shù)星辰繞》等數(shù)首。沒有標注年月但可能是是年所作或此前所作則有數(shù)十首。
同年,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
同年,將其1927年至1954年間的詞再次集為《叢碧詞》,后收入《張伯駒詞集》中,約150首。
此后至1961年6年間,張伯駒經(jīng)歷了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批判俞平伯、批判胡風運動,反右派運動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和“三年困難時期”,基本中斷詞作。
1957年
60歲(丁酉)
是年,與章士釗、葉恭綽致書周恩來總理,對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提出看法,倡議成立北京韻文學會。此倡議得到了周恩來的關注和肯定,但因反右派運動開展,遂告中止。
1958年
61歲(戊戌)
是年,由北京市戲劇界整風聯(lián)合辦公室定為右派分子,按四類處理,撤銷其京劇基本藝術研究社副主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等職務。
1961年
64歲(辛丑)
9月24日,作詞《人月圓·辛丑中秋獨賞月》兩首。從此,恢復中斷了將近6年的詞作生涯。
10月中旬,吉林省藝術專科學校邀張伯駒夫人潘素赴該校講授國畫,張伯駒隨行。
10月下旬,將赴吉林省長春市,作詞《浣溪沙·將有雞塞之行,題秋風別意圖》4首,反映了詞人無可奈何、依依不舍、背井離鄉(xiāng)的復雜心境。
11月,任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
是年,撰寫《素月樓聯(lián)語》,并作《自序》。
同年,完成《叢碧詞話》的寫作。《叢碧詞話》是張伯駒論詞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其一生讀詞、習詞的心得。當代著名詞家周篤文曾評價這部書,認為《叢碧詞話》是“一部妙語如珠,取重當代的力作”。
1962年
65歲(壬寅)
1月,作詞《定風波·和正剛紀夢詞,為辛丑除夕預作》,有句“紅日雞聲天下放,催唱,回頭萬事似秋霜。”對往日沉浮經(jīng)歷頗多感慨。
2月4日,作詞《定風波·辛丑除夕,與諸詞友守歲》。
2月19日,作詞《臨江仙·壬寅元宵和正剛》,有句“殘春愁里過,細雨夢中遙”。
2月,由民盟北京市委宣布摘掉右派“帽子”。
5月,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主持工作)。
11月,填詞《鷓鴣天·壬寅冬初,獨立吉林松花江上看雪》。
是年,兩次去輯安,并作詞《高陽臺·輯安懷古》。
同年,作詞《六州歌頭·長白山》,發(fā)語不凡:“昆侖一脈,迤邐走游龍。承天柱,連地首,勢凌空,聳重重?!贝嗽~亦是詞人豪放詞中一篇力作。
1963年
66歲(癸卯)
1月24日,作詞《鷓鴣天·壬寅除夕》。
4月5日,作詞《浣溪沙·癸卯清明》。
4月,作詞《燕山亭·長春客邸見杏花。和道君》。
春,作詞《蝶戀花》6首,有句“小雨一犁風五兩”,語極新穎;亦有句“眼看花枝花漸少,可憐人比花先老”,“空欲憐花花里住,那知花落人無主”,流露出人生無定、人生如夢,人生如花易逝之概。
7月,作詞《渡江云·挽夏枝巢詞人,和鐘美》。
9月,作詞《玲瓏玉·挽黃婁生同社,和鐘美》。
10月2日,作詞《人月圓·癸卯中秋》。
10月25日,作詞《滿庭芳·癸卯重陽,和鐘美》。
10月,作詞《飛雪滿群山》,自注云:“癸卯中秋前后,長春降雪,與鐘美賦秋雪詞。”
12月31日,作詞《探芳信·新歲除夕》。
是年,與福建南平漳湖陳守治取得聯(lián)系,并在陳守治主編的《樂觀詞壇》上發(fā)表《春游詞》。
是年,沒有標注時間,但可能為此年所作詞,被集入《春游詞》中十余首。
1964年
67歲(甲辰)
1月1日,作詞《慶官春·甲辰元旦,和清真》中有“日月依然,江山無恙,白頭羞對春城”句,流露出歲月蹉跎和鄉(xiāng)愁的情思。
2月12日,作詞《鷓鴣天·癸卯除夕》。
春,作詞《鷓鴣天·和玉谷》《眼兒媚·柬玉谷》《鷓鴣天·和玉谷,效其體》等,詞中有句“桃雨細,柳煙斜”“心淡淡,意迢迢”,繪景自然、細膩,語言婉約、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
4月,作詞《浣溪沙》7首,有句“傷別傷春又一年,落花飄絮尚依然,東風無奈鬢毛斑”,流露出漂泊在關外無奈的思鄉(xiāng)之情。
5月,作詞《高陽臺·中國登山隊登上希夏邦馬峰絕頂,和玉谷》有句“看今朝、人在高峰,人是高峰”,語氣豪邁且富哲理。
6月14日,作詞《清平樂·甲辰端午》。
8月14日,作詞《風入松·七夕》《鵲橋仙·七夕和淮?!?。
夏,回北京一個月,作詞《浣溪沙·回京》7首,第一首云:“小巷依稀認舊門,蛛絲縈檻案堆塵,蕭蕭梧竹易黃昏。風掃壁琴弦斷軫,泥封廚甕酒空尊,不知客是主人身。”流露出回到故居的傷感,情意哀婉、凄傷,音韻婉轉和諧,頗耐尋味。
9月20日,9月初,回到長春,作詞《人月圓》4首。
10月14日,作詞《金縷曲·甲辰重九,和劉后村》。
冬,回北京過春節(jié),作詞《浣溪沙》,自注云:“去臘病梅復活,盛開,詞以張之?!?/p>
是年,未注明日期,但可能為本年所作詞50余首,集入《春游詞》。
1965年
68歲(乙巳)
2月1日,作詞《鷓鴣天·甲辰除夕》4首。并作詞《高陽臺·和機峰、夢碧、牧石、甲辰除夕》。
2月15日,作詞《瑤花·和鐘美元宵前夕欲雪》。
2月16日,作詞《月下笛·和鐘美元宵雪》。
3月14日,作詞《一萼紅·花朝·和白石》。
8月3日,作詞《鵲橋仙·和山谷》。
8月,作詞《鷓鴣天》,自注云:“夢中得天韻一聯(lián),醒后不知所謂,因思用以詠桂頗得其神,是成此詞。”有人說,張伯駒夤夜乍醒,或外出歸來,張口即可成詩。由此詞可知。
9月10日,作詞《水調(diào)歌頭·乙巳中秋寄鐘美北京》5首。借月之盈虧,感嘆人世沉浮不定。
9月26日,作詞《人月圓》,自注云:“重陽前七日,忽夜夢觀武則天畫花卉卷子,白花綠葉,月白色帛上鈐兩璽文,為其所造字,不盡識,醒后為此詞?!?/p>
10月4日,作詞《金縷曲·壽鐘美兄七十》。
是年,所作詞未注日期,而收入《春游詞》者,約30首。
同年,將1961—1965年間詞作集為《春游詞》。
此一時期的詞,是張伯駒詞作中最為優(yōu)秀、最為成熟的詞作:其詞由早期的優(yōu)雅、輕靈、婉約,逐步過渡形成了悲苦、濃郁、韻味悠長的詞風。更重要的是,其抑郁、哀婉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藝術的表達,已成了代表人們共有的藝術化的體驗,具有普遍的感染力。因而,《春游詞》是張伯駒一生詞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部詞集。
1966年
69歲(丙午)
1月20日,作詞《鷓鴣天·乙巳除夕》,這首詞作于1966年初,從此時到1969年底,均為“文化大革命”時期,張伯駒基本沒有詞作。
8月27日,吉林省“造反派”群眾在長春市體育館開會斗爭省文化局書記金樹然,張伯駒以封建主義的“殘渣余孽”身份陪斗。
1967年
70歲(丁未)
1月,被撤銷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職務。
2月8日,作詞《鷓鴣天·丙午除夕》兩首,有句“泡影電光七十年,回頭萬事夢中看。余生身似難回水,已死心如不動山”?!拔幕蟾锩钡膩y象,已使張伯駒對社會,對自身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這兩首詞被認為是反動詩詞,受到批判。
是年,出于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憤慨,寫下《金縷曲》詞,有句“池魚殃及城門火,更娥姁,牝雉鐘室,居心測叵”,明顯是諷刺江青干政。因此,被視為“現(xiàn)行反革命”,再次受到批斗。
1970年
73歲(庚戌)
3月,與夫人潘素被遣送舒蘭縣朝陽公社雙安大隊插隊落戶,但當?shù)鼐苁铡?shù)日后,夫婦返回北京,成了“無戶口、無工作、無住處”的“三無人員”。
春,作詞《浣溪沙》4首,有句“回首春游夢一場”,自注云:“伯弓(即裘伯弓)乞休,將卜居宜昌,贈詩為別。余亦作去計,或流寓關中,賦此為答。”以此詞為始,張伯駒又恢復了中斷4年的詞作生涯。
6月,作詞《蘇幕遮》,自注云:“將去西安女兒家度歲,君坦贈詞為慰,答和。”
7月,到西安暫住女兒張傳綵家。
夏,作詞《小秦王》4首,分詠“春日菊花”“夏日芍藥”“秋日海棠”“冬日牡丹”;再用詞牌《小秦王》作詞9首,分詠“北海山桃”“頤和園后山杏花”等9種花卉。由此可見,無花不能入伯駒詞筆。詠花詞,已成為伯駒詞作的重要題材。
9月15日,作詞《水調(diào)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
秋,作詞《惜紅衣·重至西安,和白石》,有抑郁難平之氣。
11月8日,作詞《臨江仙·庚戌立冬》,再作詞《鷓鴣天》,并自注云:“立冬,前詞意有未盡,再賦此闋。”此詞有句“蟲入蟄,雁歸群,北風大地凍黃塵,綈袍賴有冬暄贈,不信一寒是棄人”,有感于自身處境,語氣悲憤。
12月7日,作詞《渭城曲》兩首,并作《一剪梅·庚戌大雪節(jié)無雪》,此詞有句“何處天涯,到處天涯,空枝繞樹似寒鴉,道是歸家,還是無家”,反映了詞人晚年流落無依,只能暫到女兒家度日的悲涼心境。
是年,到西安后,重游雁塔、灞橋、華清池,登驪山,游秦始皇陵,均有詞作,計有《鷓鴣天·雁塔》《小秦王·灞橋》《浣溪沙·華清池》《鷓鴣天·過曲江》等近20首。
是年,未注日期,但可能是本年所作詞30余首,集入《秦游詞》。
1971年
74歲(辛亥)
1月26日,作詞《鷓鴣天·庚戌除夕長安守歲》3首。
2月5日,作詞《鷓鴣天》自注云:“立春后一日雁塔看雪,即于是日飛雪中歸京?!?/p>
2月10日,作詞《鷓鴣天·辛亥元宵為潘素生日賦》《人月圓·辛亥元宵再賦》。
3月,作詞《浪淘沙》,自注云:“院內(nèi)迎春一株盛開,因效花間體賦此?!?/p>
4月,作詞《虞美人》,自注云:“辛亥清明后,與君坦進頤和園,看玉蘭、杏花,鐘美不至。”
夏,作詞《小秦王》5首,自注云:“連日酷熱,以誦佛消暑,答和君坦?!贝?首詞中有句“半世浮生浪打萍,一時冷熱付天聽”,“身外但尋干凈土,人間何處不他鄉(xiāng)”等,反映了詞人歷經(jīng)磨難,對世事無解無奈,又只身漂流的感慨和苦悶,只好靠佛教“世事皆空”的思想來解脫自己,安慰自己。從此始,詞人晚年的詞作,多有佛教思想的影響,開啟了詞人疏放通達的詞風。
8月27日,作詞《鵲橋仙·辛亥七夕和淮?!贰饵c絳唇·七夕和君坦》。
10月3日,作詞《人月圓·辛亥中秋》3首,《相見歡》1首。
10月26日,致信周恩來,托章士釗轉,請求解決其在北京工作和戶口問題。
10月27日,作詞《朝中措·和牧石辛亥重陽》兩首。
11月24日,章士釗致信周恩來,提議聘張伯駒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并轉張伯駒信。
12月9日,周恩來批示,要求具體研究聘任張伯駒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一事。
冬,作詞《臨江仙》《減字木花》《渡江云》。
是年,沒有標注日期,但可能是本年所作詞20余首,收集入《秦游詞》。
1972年
75歲(壬子)
1月6日,陳毅逝世,張伯駒托秦力生轉自己為陳毅撰寫的挽聯(lián):“仗劍從云做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揮戈挽日接尊俎,豪氣猶存,無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边@一挽聯(lián)氣壯山河、筆力千鈞,在社會各界影響極大。
1月21日,收到中央文史研究館的聘書,成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月14日,作詞《鷓鴣天·辛亥除夕》兩首,有句“梅蕊綻,柳枝舒,故吾鏡里看新吾。眼前無限春光好,又寫人間一畫圖”。此詞反映了詞人被聘為文史館員以后的心情,又涌起了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2月25日,作詞《浣溪沙》,自注云:“正月十一日大雪,晨起河邊踏雪誦佛?!庇芯洹疤斓嘏c心同一白,乾坤著我并雙清,萬花飛散打身輕”。此詞反映了詞人陶醉于大自然純潔至美的境界中,也是詞人晚年曠達人生態(tài)度的表白。
2月29日,作詞《小秦王》4首,自注云:“壬子上元潘素生日,于西郊同飲賦?!?/p>
春,到天津,與寇夢碧、張牧石在故李氏園看海棠,并作詞《浣溪沙》4首。此后數(shù)年,每逢春日,必去天津看海棠并有詞作。
9月22日,作詞《人月圓·壬子中秋在天津》。
10月15—20日,作詞《鷓鴣天·壬子重陽未作山游》《臨江仙·重九后同君坦、牧石看紅葉,和君坦韻》。
秋,作詞《楊柳枝》43首。
是年,將該年及1970年以來所作詞均集入《秦游詞》集。此一詞集是詞人由中期詞作向晚期詞作過渡的一部詞集。其一生“山窮水盡”的窘境和“柳暗花明”的轉折就在此一時期,其詞風也由哀婉凄美向輕松、疏放轉變。
1973年
76歲(癸丑)
1月5—10日,作詞《西子妝慢》,自注云:“壬子小寒后,過天津南斜街童時舊居感賦?!?/p>
2月2日,作詞《鷓鴣天·壬子除夕》。
2月17日,作詞《人月圓·癸丑元宵。時患目疾》。
4月,作詞《鷓鴣天·天津金剛橋花園對海棠》。
是月,在天津舊總督署公園看海棠,作詞《小秦王》4首。
夏,作詞《小秦王·題蕭齋牽牛花館圖》20首。
9月11日,作詞《人月圓·癸丑中秋,晝晴夜陰,不見月》3首。
10月23日,作詞《浣溪沙·癸丑重陽獨登陶然亭》兩首。
12月22日,作詞《鷓鴣天·癸丑冬至》。
冬,作詞《小秦王》10首。
是年,未注日期,但可能是本年之作集入《霧中詞》者約25首。
同年,將1973年的詞作集為《霧中詞》。此詞集和《秦游詞》可稱為詞人晚年詞作的代表,展現(xiàn)了詞人晚年淡泊疏放的情懷,在藝術風格上,則主要是自然曠放,語言毫無斧鑿痕跡,天然隨意??此撇粺?,其實正是一生極煉詞作語言而后達到的自由境界。
1974年
77歲 (甲寅)
2月6日,作詞《人月圓》,自注云:“甲寅元宵,室人潘素六十壽,賦此為祝?!?/p>
3月,作詞《小秦王·甲寅春,預作看花雜詠》,再作詞《小秦王》20首,分詠“動物園”“頤和園”“鷲峰”“杏花”“玉蘭”及其他雜感等。
春,作詞《小秦王·和君坦。對牡丹作》44首。
4月21日,作詞《小秦王》9首,自注云:“甲寅谷雨后,寄盧牡丹開六十余朵,招友小飲賞花?!?/p>
5月,作詞《小秦王》:“耳際蟬聲換世聲,風來荷氣入心清。浮生半日如千日,應是忘情太上情?!边@一年,張伯駒詞作多是詠花詞及生活隨感,反映了詞人老來安然、閑逸的生活和沉醉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疏放心態(tài)。
6月23日,作詞《小秦王·甲寅夏至后一日》4首。
6月,再作詞《小秦王·甲寅夏至后,花蔬八詠》,分詠牽?;?、鳳仙花、莧菜、馬鈴薯、蘑菇等。這幾首詞所詠對象,基本上都是人們瑣碎日常生活中“熟視無感”的小題材,可以說是詞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作的新領域,也體現(xiàn)了詞人的關注相當細微,打破了菜蔬難入古典詩詞純藝術范圍的“框框”。
9月,中秋節(jié)前后斷續(xù)作詞《人月圓》7首,有月時詠,無月時也詠,有句“團圓但見清輝滿,不必在中秋”,反映了詞人樂觀曠達的胸懷。
是年,張伯駒曾去西安治療白內(nèi)障,病愈后返回北京,一去一回的途中,作詞《小秦王·入晉至秦》10首,分詠太原、介休、臨汾等;《小秦王·經(jīng)豫回京》8首,分詠洛陽、鄭州、安陽等。
同年,未注日期,但可能是本年所作詞100余首,故本年所作詞200余首,集為《無名詞》。
張伯駒是年詞作的特點顯示出其詞境的日常化與生活化,寫詞就像寫日記,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賞花、記游,與詞人小聚,和詞人之詞,隨感隨發(fā),發(fā)而成詞,有時則用同一詞牌,一氣呵成數(shù)十首詞。如此詞作才力,確為詞壇罕有。
同年,白內(nèi)障初愈,因回憶自7歲以來,所觀亂彈昆曲和其他地方戲,并戲曲之逸聞故事,陸續(xù)寫七絕177首,更補絕句22首,集為《紅毹紀夢詩注》。
1975年
78歲(乙卯)
2月10日,作詞《鷓鴣天·甲寅除夕》兩首,有句“往事回頭一嘆嗟,夢中已盡筆生花”,透出詞人感慨一生蹉跎,意欲封筆之念。
2月12日,作詞《滿江紅·和正剛以余生日問疾詞》。
2月,作詞《瑞鷓鴣·和正剛》3首。
4月5日,作詞《小秦王》4首,自注云:“乙卯清明,偕潘素同篤文,李今游大覺寺?!?/p>
春,作詞《小秦王·乙卯春,天津故李氏園看海棠》。
5—6月,參加國務院組織的文史研究館館員參觀天津、河南活動,并作《天津參觀紀事詩》16首,《河南參觀紀事詩》43首。
8月13日,作詞《鵲橋仙·和君坦乙卯七夕閱長生殿曲本》。
9月20日,作詞《虞美人·和君坦乙卯中秋》。
10月13日,作詞《念奴嬌·和正剛乙卯重陽》。
10月,作詞《鷓鴣天·和坦君重陽,倒押樓字韻,腹聯(lián)限嵌古人名》4首。
秋,作詞《浣溪沙》兩首,自注云:“乙卯八月晦日,往訪西郊正白旗傳為曹雪芹故居……”
11月8日,作詞《臨江仙》,自注云:“立冬日,董意適邀黑龍?zhí)犊醇t葉,并訪白家疃傳說曹雪芹故居?!?/p>
12月9日,作詞《憶王孫》自注云:“大雪節(jié)前夜初雪,晨晴,和君坦?!?/p>
是年,未注日期,但應是本年所作詞近70首。
同年,是年所作詞集為《斷續(xù)詞》。這是張伯駒一生詞作的最后一部詞集。
1976年
79歲(丙辰)
2月13日,寫信給夏承燾先生,倡議恢復“打詩鐘”這一傳統(tǒng)文化活動,并贈夏老詞《滿江紅》(平韻)。
冬,收到杭州周采泉寄水仙兩株,填詞《金縷曲》致謝。
是年,與夏承燾、周汝昌等13名老少詞友聚會香山并合影。
1978年
81歲(戊午)
3月,吉林省委宣傳部為張伯駒所謂“攻擊江青”一事平反。
4月,約徐邦達、朱家溍等為周汝昌祝壽,并作詞《八聲甘州》。
春,到天津觀海棠,正逢張牧石51歲生日,即作詞《卜算子》,為其慶生。
是年,向上海古籍出版社寄出本年所著《續(xù)洪憲紀事詩補注》書稿;同時,其著《紅毹紀夢詩注》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同年,整理寫作《唐五代宋元明清詞選集評》。
1979年
82歲(己未)
3月,中共北京市委文化出版部對其右派問題做出改正決定。
1980年
83歲(庚申)
10月,與夏承燾、周汝昌聯(lián)名致信文化部部長黃鎮(zhèn),倡議成立“中國韻文學會”。
冬,為謝稚柳《西湖小景》題記并賦詩。
是年,受聘為北京市戲曲研究所顧問。
1981年
84歲(辛酉)
2月19日(農(nóng)歷元宵)參加“民革”和“中山書畫社”集會,即席填詞《浣溪沙》,表示對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
7月,會見施蟄存先生,并接受其聘,任《詞學》編委。
11月,所著《叢碧詞話》在《詞學》第一輯上發(fā)表。
1982年
85歲(壬戌)
2月8日,因感冒住院,后轉成肺炎。
2月25日,85歲壽辰,在醫(yī)院接見張大千孫子張曉鷹,拍照留影,并作七律1首、詞1首,贈張大千。對自己一生做了回顧,并深切表達了對祖國統(tǒng)一的關切之情。
2月26日,逝世于北京大學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