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軍
淄博職業(yè)學院 山東淄博 255314
當今社會是一個互聯(lián)網開放的社會,飛速發(fā)展的網絡社交工具逐漸在社交領域引領社會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的人際交往越來越依賴于網絡社交工具,信息交流速度和范圍也越來越廣,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亦受其影響深遠。
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是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出現(xiàn)的一種社交工具,它能讓人與人之間用語言、符號、文字、圖像在計算機中進行交流。就我國而言,當前國內網絡社交工具已經得到極其廣泛的使用。人們較為熟悉和普遍使用的工具軟件主要有:QQ、微信、微博、阿里旺旺、叮咚、郵件等等。
溝通是網絡社交工具的核心,網絡社交工具不斷發(fā)展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是為網民提供更方便、完善、快捷的溝通服務,了解用戶最關心的功能和需求,這也是網絡社交軟件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今社會網絡社交工具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交往的必備的使用工具,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代替以前的書信來往,它往往克服了以前人與人交往的空間限制,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空間,拓展了交往手段,改變了大學生的認識和行為方式,但與此同時,網絡社交工具也使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關系在某些情況下變得陌生、間接,現(xiàn)實生活不愿與人交往,導致出現(xiàn)了孤獨、叛逆、自卑等心理問題,產生信任危機,網絡社交影響人際關系,導致人際關系顯得愈來愈冷漠。
1、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有利于大學生的情感表達
現(xiàn)代網絡交往工具在有利于大學生情感表達的同時,有利于大學生平等自由人際交往的實現(xiàn),有利于大學生建立更加廣泛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網絡社交工具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匿名性和平等性。任何人都可以擺脫外在和現(xiàn)實的束縛,不署名、不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選擇自己喜歡的身份和方式平等地與交流對象交往,這就使交往主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壓力和束縛,交往過程輕松,信息源分享和情感表達更加廣泛和充分。網絡社交工具的匿名帶來了大學生之間的社會等級差異的消失,使大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身份隱瞞,無須暴露自己的身份就可自主選擇交往對象。當大學生在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中缺乏表述情感的環(huán)境時,便轉向網絡尋求安慰,在網絡世界將情感釋放出來,以減輕在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中的壓力。
2、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有利于大學生建立更加廣泛的人際關系
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圈子是比較小的,主要以師生、同學關系為主。但大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的轉型期,他們有建立更加廣泛人際關系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學校和家庭都無法給予滿足的,而使用網絡社交工具進行交往就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網絡及網絡交往的平等性、匿名性、虛擬性以及超時空性,使得大學生能夠在網絡中結交到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國籍、不同興趣愛好的朋友,網絡也可使人們與同時在線的世界各地朋友建立和保持聯(lián)系,可以通過論壇留下自己的意見,還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與任一在線朋友實時交流。這種超時空的傳播拓展了現(xiàn)實人際交往范圍,擴展了網絡人際交往的內容,知識、文化、信息交流和心理宣泄等都包括其中。另外網絡還能使人們以極少的經濟代價維持這種超時空的人際交往,這樣容易建立更為廣泛的人際關系
1、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容易造成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關系困難,也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網絡交往工具容易造成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交往關系困難,容易導致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關系的信任危機,容易導致大學生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冷漠和疏離,網戀的隨意性,影響大學生健康戀愛、交友觀的形成,網絡的匿名性和弱監(jiān)控性給予了大學更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導致他們在使用網絡社交工具時容易擺脫現(xiàn)實權威的束縛,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興趣去施展自己的個性,致使網絡上虛假信息傳播、物質、情感欺騙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易對他人產生不信任,出現(xiàn)信任危機。
2、網絡交往可能導致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上發(fā)生偏離
現(xiàn)在大學生利用網絡損害他人名譽和人格、傳播虛假信息、在網上進行情感欺騙、在網上傳播色情、暴力信息等等行為屢有發(fā)生。這些不良信息的傳播與被傳播使處于心智成長期,辨別能力不強、自控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很難主動識別和抵制,他們容易把它當作現(xiàn)實加以接收,從而導致現(xiàn)實人際道德的失范。同時網絡信息傳播的超地域性使全球各種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思想觀念在網上匯聚交織,容易導致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與迷失。另外網絡交往是直面內心的精神交往,在網絡中人們更為率真,而在現(xiàn)實交往中人們必須使用“面具”偽裝,網上網下判若兩人,若網上網下人格特征轉換過頻,則易出現(xiàn)心理危機,導致雙重或多重人格的出現(xiàn)。這些容易引發(fā)大學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最終將導致其正常人際交往的失范與失敗
3、網戀現(xiàn)象較多,即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也影響大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很多同學只是被網戀的新鮮、神秘感吸引,甚至是因為覺得網戀無需承擔任何責任,想真正將其轉化為現(xiàn)實戀愛,認真對待的可能性較小。這就注定了網戀的成功率是比較低的,很多都是“見光死、下網散”。這往往容易造成更大的感情或心理傷害。因此,現(xiàn)實中,網戀的大學生經常會受到傷害,從而影響以后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總之,現(xiàn)代網絡交流工具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有利又有弊,必須理性對待,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適當?shù)剡\用網絡社交工具,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建構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