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守護自己頑強的表達
    ——韓少功文學作品海外傳播的啟示

    2019-11-12 04:45:06付筱娜
    當代作家評論 2019年6期
    關鍵詞:韓少功文學作品文學

    付筱娜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不同文化視域下的文本各有其獨特的語境和魅力,探討文化背景多樣性和差異性,是文化交流中無法逾越的重要維度。文化元素的差異性特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交流的必要前提,與此同時,它也賦予了文學作品傳播和交流屬性。韓少功認為:“差異是交流的前提,否則就不需要什么交流?!倍沁@些差異乃至“對抗”構成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源泉。文學作品“走出去”的前提是承認中外文化的差異性,并堅持將我國文學作品與化育它們的文化母體聯(lián)系起來,不能強迫文學作品去承擔與其文化母體毫不相關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品格,不能強迫文學作品屈從、討好某一地區(qū)、某一文化。當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具備走出去的風格和氣魄,才能堂堂正正地將揮灑中國文化魅力與中國人氣度的作品呈現(xiàn)在海外讀者面前。韓少功的文學作品始終有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讓海外讀者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韓少功文學的國際化進程就是將中國與海外文化深入交流的過程,是將文化差異的魅力傳遞到海外,從而彰顯中國魅力和樹立文化自信的過程。通過對韓少功作品中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守、對我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秉承的研究,以及將其承載我國文化魅力的文學作品推向海外傳播過程的研究,可以為我國文學作品走上國際化之路提供借鑒。

    一、韓少功作品對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守

    韓少功作品所彰顯的中外差異,并非停留于物質表象,而是深入到每個個體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對個體人物行為思想的刻畫展現(xiàn)出活生生的具有個性的人。韓少功專注于靈魂的塑造,這樣的文學文本不僅使海外讀者了解到與他們不同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彰顯了中國作家作品對社會問題思考的延展性。在小說《青龍偃月刀》中,韓少功以微妙的筆觸寫出浸潤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人的執(zhí)著與情義。主人公何爹是一位傳統(tǒng)的剃頭匠,不僅嚴守著男女之大防,還對新式的理發(fā)方式十分排斥,初看上去好像是一個不近人情的頑固老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守舊”的老人卻是個講原則、有情義的人。剃頭從不是他賺錢的手段,始終三塊錢的標準是他作為一個手藝人對傳統(tǒng)的堅守。老主顧三明爹臥病在床,他翻山越嶺去看望他。在三明爹將要去世時,何爹特意回家取出工具為三明爹最后剃了一次頭,以特有的儀式為好友送別,這是他作為一個手藝人向故人的致敬。韓少功向讀者展現(xiàn)的是一個恪守傳統(tǒng)文化的老人,一條重情義輕名利的漢子。不僅讓讀者看到了所謂的“小人物”的高尚品格,更展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動人魅力。

    在向讀者揭示中國普通人生活場景的同時,韓少功始終不忘通過文學的方式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也正是這種思考使他的作品彰顯出深度和意蘊。在小說《青龍偃月刀》中,韓少功對何爹的剃頭絕活——三十六套“青龍偃月刀”一招一式進行了細致描寫,傳統(tǒng)剃頭匠精湛的理發(fā)技藝像傳統(tǒng)的中國功夫一樣深邃而迷人。但在其背后是何爹窘迫的生活。面對新的理發(fā)技術的引進,何爹依然執(zhí)守于傳統(tǒng)理發(fā)方式,因此也不得不面臨著主顧離去、生意蕭條的困境。作者以此表明了當代社會傳統(tǒng)文化被沖擊甚至被摒棄的窘境。在作者看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精湛的技藝,也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惻隱、是非、羞惡、辭讓等優(yōu)秀的品格。但是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這些代表著中華文明特征的傳統(tǒng)文化象征卻面臨著困境。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被邊緣化的擔憂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尋根”也彰明了他對文學傳播的態(tài)度,即文化始終是文學的“根”,失去文化的“根”,就談不上文學的價值。追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只是韓少功文學創(chuàng)作的表象,他的真正目的始終是思考當下社會。正如法國譯者安妮·居里安(Annie Curien)所說:“在韓少功那里,對中國文化的‘尋根’并不指向一種對過去的懷念,而是將目光投向當代?!?/p>

    巧妙地運用方言是韓少功作品傳播中國文化的特殊載體。方言是區(qū)域或族群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的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積淀是國內外眾多文學作品重點關注的對象。比如在韓少功的《馬橋詞典》中,語言的傳統(tǒng)表達方式被顛覆,處處是“湘味”十足的日常對話:“里格朗”是情人的意思,“散發(fā)”就是去世的意思,“不和氣”是漂亮的意思,“醒”是笨的意思。這些充滿著生活氣息的方言不僅使整部作品“活”了起來,同時方言與規(guī)范語言表達方式之間的矛盾更使得作品妙趣橫生,讓海外讀者充分領略到中國多姿多彩的語言魅力。

    韓少功文學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超越之處在于文化包容性的體現(xiàn)。仍以他的《馬橋詞典》為例,在寫作對象的選擇方面,韓少功選擇的是一個叫馬橋弓的小村莊,寫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故事,選擇的是比較生僻的當?shù)胤窖裕辉趯懽餍问椒矫?,韓少功采用的是詞典式的寫作布局,全書以詞條索引的方式將115個詞條之下的故事以點帶面地呈現(xiàn)出來,而不是采用傳統(tǒng)的依照時間空間進行敘事的方式。大膽地變革傳統(tǒng)寫作對象和方式,意味著韓少功并不囿于“正統(tǒng)”的文化和文本創(chuàng)作方式,而能將著眼點置于看似“弱小”的文化之上,無論是何種文化在他看來都是平等的,都是可以包容兼收的。也正是在這種文化包容的態(tài)度之下,韓少功的作品才能夠多姿多彩并常葆活力。也正是這種文化理念使他的文學作品始終體現(xiàn)出一種寬容和自信。這種寬容和自信來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與超脫的觀念。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種包容天地的氣度賦予了韓少功文學作品多樣性的特點、廣闊的視角以及思想的高度,這些文學作品的基本品格也正是中國作品走向海外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二、韓少功作品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

    文化的全球化不是對文化主體的忽略,而是對文化主體間性的強調。因此,在我國文學作品海外傳播的過程中,不是要強行更改我國文化的本質與表征去迎合海外文學市場,而是“將世界文學作為一個參照系,使其獲得一種對中國文化與文學關注的目光,從而立足本土傳統(tǒng),發(fā)掘民間文化資源,表現(xiàn)集體無意識,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中國氣派的文學寶庫”。中國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海外獲得關注,關鍵還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離開了中國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作品,只能是缺乏文化特質的拼湊之作。韓少功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是成功走進海外市場的基礎,而文化意蘊在文學作品中的完美呈現(xiàn)來自韓少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在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實觀照中產(chǎn)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錢穆說過:“其實創(chuàng)造必求一成。使其有成,自當保守,守舊即以開新,開新亦即以守舊,新舊之間,變中有化,化中有變?!睕]有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滋養(yǎng),就不會化育出當代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只有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才會有文學的創(chuàng)新。

    韓少功對莊子的“齊物論”思想有著深入研究和體悟,其中的相對主義觀點對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莊子繼承了老子有關矛盾的兩個方面會互相轉化的思想,他認為應該將一切事物看作齊同的、齊一的,通過消解事物間的矛盾來達到一種主觀精神境界的平衡。韓少功充分發(fā)掘了莊子“道通為一”思想中主觀視角對客觀現(xiàn)實的模糊反映的內涵,在寫作中對人物的心理、情緒進行了大量的細致描寫,將主體復雜、難以捉摸的心理與情緒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莊子的思想促成了韓少功透過外部的經(jīng)驗事物,發(fā)掘作為觀察主體的人的內在精神、情緒,“哲學、科學、文學最終總是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著一個難測的悖論。悖論是邏輯和知識的終結,卻是情緒和直覺的解放”。比如韓少功在小說《歸去來》中,主人公對自己來到的鄉(xiāng)村既感覺似曾相識,又感覺十分陌生,小說中大量對黃治潛意識的夢境與現(xiàn)實場景的交叉描寫,將其驚異迷惑的情緒傳神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似乎也陷入了恍惚朦朧的夢境之中。

    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除啟發(fā)了韓少功的創(chuàng)作靈感外,也深刻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語言特征。莊子對主觀意識的強調使韓少功在創(chuàng)作時以思維的構建為先決條件,先有意念的主題,然后再尋找與之相符的現(xiàn)實存在作為寫作對象。正因為韓少功對意識的重視,他便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不斷對人類的內心世界進行探索和思考,不斷對人類作為主體存在的奧秘進行探究并形成深刻的表述。韓少功的思維特征毫無遮掩地隱含在看似神秘荒誕的語言之中。他將人的感性的知覺與現(xiàn)實的雜糅,不是對現(xiàn)實的否認,而是對現(xiàn)實與知覺的包容。這也體現(xiàn)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西方哲學對客觀存在與主觀意識有著嚴格的區(qū)分,比如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就將身體與心靈的聯(lián)系割裂。而我國傳統(tǒng)文化則承認并強調主觀與客觀存在的融合。也正是韓少功作品中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使得海外研究者與讀者更多地注意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并從這差異中感受來自中國的文化魅力。正如法國譯者杜特萊所認為的,對中國文學作品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中國文化中被忽視的方面,理解其對現(xiàn)代社會或多或少的影響”。

    善于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思維將西方的文學理論、寫作手法融入自己的寫作之中,是韓少功又一個神來之筆。在《歸去來》中,韓少功對整部小說的神秘感的塑造與卡夫卡的作品堪稱異曲同工。主人公自從來到一個陌生的鄉(xiāng)村后,便被村民當作一個叫“馬眼鏡”的知青,而似曾相識的景象和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織也使他陷入了對自己身份的迷茫之中。真實與虛幻的交織,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我”與村民記憶的重合與矛盾,將整部小說置于一個不可知的神秘氣氛之中。韓少功的尋根文學代表作《爸爸爸》,更是帶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中的迷信、占卜、神話等意象都體現(xiàn)在韓少功的作品之中。小說的背景被置于一個與世隔絕的雞頭寨之中。雞頭寨守舊、原始,迷戀著巫術,還保存著打冤家甚至活人獻祭的習慣。韓少功通過對神秘巫術、蠻貊之鄉(xiāng)背離理性的言行習俗的描寫,在對巫楚文化的透視下,見證了一個部落的衰落,展示了理性與非理性沖突下的荒誕,從而從我國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之中衍生出彌漫著魔幻與現(xiàn)實交織的故事情境。

    韓少功還擅長對人物的精神世界進行傳神的刻畫與分析。小說《女女女》中,幺姑曾經(jīng)是一個淡然安靜、與世無爭的女人。但是因為沒能生育,并被劃為反對派分子而遭到了孤立。韓少功通過對幺姑人格扭曲過程的詳細描寫,對幺姑扭曲的精神真實而殘酷的呈現(xiàn),將意識特別是潛意識對行為的作用,乃至精神官能癥的成因與表征都體現(xiàn)出來。通過精神分析方法對人與現(xiàn)象進行分析是西方文學批評中較為常見的理論,韓少功在其尋根文學作品中將對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觀照與精神分析法相結合,從而產(chǎn)生了震撼性的寫作效果。正如他所說:“將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茁壯新芽,嫁接在我們的古老、健康、深植于沃土的活根上,倒是有希望開出奇異的花、結出肥碩的果?!表n少功的作品能夠為海外讀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在于他能夠在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在文本創(chuàng)作上與西方的寫作手法進行巧妙整合。

    三、作品譯介對文化差異之魅力的傳遞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韓少功的作品先后被譯成俄、法、英、西、韓、日、德、波蘭等十多國文字,成為中國文學作品海外傳播的重要成就之一。這一過程離不開將中國文學作品傳遞到海外的前提——作品的譯介。對韓少功作品的譯介之所以是成功的,與譯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其對作品所蘊含的深厚文化背景的理解、作品輸入國的有利客觀條件等是分不開的。韓少功的作品最早被介紹到法國。法國在上世紀80 年代組織了名為“外國美人”的文學交流活動,旨在向法國公眾介紹中國當代文學。正是在該交流活動的推動下,韓少功的作品出現(xiàn)在了法國出版的小說集《重見天日——1978—1988年》中,至今法國已出版了韓少功小說的五種單行本。由此可見,法國多元化的社會文化氛圍為韓少功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開放的輸入環(huán)境,為文化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韓少功的作品中首先在海外引起巨大反響的是法國譯者諾艾爾·杜特萊(Noel Dutrait)與留法學生戶思社合作翻譯的《爸爸爸》。杜特萊結合對作者創(chuàng)作生涯的考察和翻譯過程中的體悟,對韓少功立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兼收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精華的寫作特點進行了闡述,使海外讀者了解到中國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世界性。另一位對韓少功作品海外傳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則是法國漢學家安妮·居里安。

    安妮·居里安于20世紀90年代初先后翻譯了韓少功的《誘惑》《雷禍》《歸去來》《人跡》《女女女》五部小說。作為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近現(xiàn)代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安妮·居里安對中國文化有著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因此,對韓少功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作品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在翻譯過程中,居里安不僅肩負著向海外讀者傳遞韓少功作品文字信息的任務,還肩負著通過闡釋韓少功作品使海外讀者從文化意蘊和思想內涵上接受中國文學作品的職責。1992年,她在法國雜志《現(xiàn)代》發(fā)表《韓少功:對處于對抗之中的世界的表達》,通過對韓少功作品中情節(jié)安排與人物、思想、利益沖突的闡釋,向法國讀者揭示了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居里安還對韓少功作品所帶有的自傳性質進行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2011年,在“韓少功文學寫作與當代思想研討會”上,居里安表示她是在“以自己的廣泛閱讀為基礎,在直觀感受以及理性思考之后,分別從時間、空間來探討韓少功作品的疑惑狀態(tài)以及詩意彌漫的特點”。在對韓少功創(chuàng)作理念的表述中,居里安指出,韓少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守和秉承不是對過去的懷念,而是通過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進行投射,也是期待在不同文化的差異之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是通過文學作品塑造一種世界觀。居里安的論述對韓少功作品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聯(lián)系的構建、對不同文化的貫通進行了貼切的總結。

    居里安不僅翻譯、研究韓少功的作品,而且還為韓少功作品在法國的出版搭建了橋梁。1991年,法國圣納澤爾市舉辦的“外國作家與譯者之家”邀請韓少功進行文學交流,而居里安正是他的翻譯。在這次學術交流過程中,韓少功向法國文學界介紹了中國的文化、社會,使法國開始對韓少功以及中國文學有了新的認識。從2002年開始,居里安主持了以構建中法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兩儀文舍”,并于2005年邀請韓少功參加活動。通過居里安的介紹,韓少功與加拿大作家艾里森·斯坦耶(Alison Strayer)進行了交流,并與聽眾討論了中法文學共同關注的主題。在韓少功作品海外譯介的過程中,居里安不僅是文字的翻譯者,還是思想的傳達者,并親自為韓少功的文學作品架起了海外傳播的橋梁。因此,我國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中,譯者的選擇至關重要。同時我國文學作品的傳播,也不是僅僅停留于語言、文字的翻譯,更重要的是,使海外的讀者深刻體會到中國文學所承載的深厚的思想內涵與文化魅力。

    韓少功文學作品在法國傳播過程中的文學標簽也值得我們思考。在1988年法國政府舉辦的“外國美人”宣傳冊上,韓少功的作品被稱為“尋根文學”,是對中國文化之“根”的追尋。在譯介者對韓少功小說的介紹中,強調了韓少功作品中對中國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的描寫,特別是其所傳達的中國村莊中流傳的傳說與風俗的神秘魅力。這些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描述,使法國的讀者從異域風情的角度,對韓少功的文學作品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推介其實并不與韓少功的文學主題完全相符,而且過于單一簡化的介紹也無法使讀者對中國文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海外讀者對中國的社會文化并不了解,他們對中國文學作品的需求主要是源于對中國的好奇心。因此,在中國文學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中,堅守文學作品內涵的研究分析還是側重海外讀者的閱讀需求,需要在傳播過程中進行深入考量和調和。一方面,對海外文學市場的迎合能夠為中國文學作品走向海外并流行于海外提供重要的前提;另一方面,如果單純迎合市場、迎合讀者,會掩蓋文學作品固有的思想文化魅力,使文學作品由于價值的流失而無法產(chǎn)生長效的影響,更會造成中國作家單純?yōu)榱藗鞑ザ鴦?chuàng)作,無法體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侵蝕,甚至同化。韓少功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站穩(wěn)腳跟并不斷拓寬陣地,關鍵還在于韓少功始終堅守中國文化,以及海外的研究學者對其作品從歷史文化、哲學思想以及文學批評角度的深度闡釋,并將之與文學實踐以及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從而使其作品與時代相結合,不斷產(chǎn)生新的現(xiàn)實意義。

    結束語

    中國文學作品的海外傳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是仍然無法擺脫持續(xù)性文學逆差的尷尬境遇。究其原因,這不僅由于國內外文化的差異,也在于優(yōu)秀譯介的缺乏,再加上中國文學作品出版、推介渠道的不穩(wěn)定,使中國當代文學始終沒能成為世界文學的主流。韓少功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定的借鑒:首先,在譯者的選擇方面,要選擇具有一定中國文化研究背景的學者型譯者進行譯介,這樣才能將中國的思想文化魅力完整地傳遞給海外讀者。其次,可以將譯介過程與推介過程整合在一起,譯者不僅僅負責翻譯,還可以通過譯者打開作品海外傳播的通道??v觀中國作品的海外翻譯過程,很多譯者本身都有著深厚的學術底蘊并掌握一定的社會文化資源,可以為我國文學作品的出版和推介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學術研討會、文學交流會、公開的演講、對社交網(wǎng)絡的運用等,都可以為我國文學進入海外讀者的視野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在選擇作品傳播的對象國時,要選擇具有多元文化環(huán)境的國家作為對象國。文化多元的國家不僅有著良好的文化包容性,也有著比較完備的海外文學作品出版和推介體系,能為我國與外國文化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契機。最重要的是,在中國文學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中,文學作品要始終堅持對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始終執(zhí)守本國文化。一些海外翻譯者在對中國當代文學進行翻譯時,會出于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故意曲解文學作品原意,或者故意選擇“唱反調”的文學作品,這也引發(fā)了海外讀者對中國文學的誤讀。有鑒于此,中國文學作品在海外傳播中,不能僅僅依賴海外的譯者,要有屬于中國文學自身的完整的文學作品傳播體系;同時,我國的文學作品不能為了迎合海外市場而創(chuàng)作,應該充分彰顯我國文化的魅力,向世界宣揚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我國的文化自信,這樣才可以從被動的文化接受轉為主動的文化輸出。

    猜你喜歡
    韓少功文學作品文學
    韓少功的“根性”
    湖南文學(2024年1期)2024-01-12 18:49:57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xiàn)“雨”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笑的遺產(chǎn)
    小讀者(2021年8期)2021-05-15 02:50:14
    《探索與回望——論韓少功的“后知青”寫作》文獻研究綜述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峽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
    简阳市| 长岭县| 茂名市| 博野县| 三原县| 巴彦淖尔市| 纳雍县| 凤庆县| 藁城市| 河北省| 玉屏| 额敏县| 德格县| 廊坊市| 河源市| 扶绥县| 天气| 萨迦县| 乐安县| 临武县| 顺义区| 合肥市| 昌吉市| 大余县| 辽宁省| 太康县| 大足县| 那坡县| 来宾市| 甘谷县| 临泉县| 应用必备| 广河县| 新疆| 墨脱县| 辉县市| 屯门区| 鸡东县| 开远市| 台安县| 喀喇|